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你提供最好的網站體驗。

了解更多
2025年1月17日

M+特別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 透過與亞洲藝術家 展開前所未有、跨越文化和世代的對話 詮釋畢加索的深遠影響

M+ Picasso KV_v21_3&4

M+特別展覽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 透過與亞洲藝術家 展開前所未有、跨越文化和世代的對話 詮釋畢加索的深遠影響

門票將於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公開發售

  • 展覽極具開創性,呈獻西班牙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加索六十多件傑作以及M+藏品逾八十件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的作品──是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收藏傑作首次與亞洲博物館藏品同場對話
  • 十多年來首個在香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展覽首次審視畢加索對於亞洲歷久彌新的影響力,以及他與亞洲的聯繫
  • 展覽門票將於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公開發售,M+贊助人及會員可在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至1月22日(星期三)期間優先預購門票
  • 為配合展覽,Thames & Hudson與M+將聯合出版240頁的《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專著,並附有逾200張彩色圖片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隆重呈獻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特別展覽。展覽展出六十多件西班牙藝術家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的傑作,來自畢加索作品收藏規模最大的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同場亦展示約130件出自三十位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之手的M+藏品,以及其他博物館、基金會及私人收藏借出的精選藏品,共同呈獻一場跨越文化和世代的豐盛對話。展覽由M+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共同主辦,是該收藏首次與亞洲博物館藏品同場展示,對M+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展覽亦是十多年來首個在香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展覽,以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視角探索畢加索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以及在這個時代成為藝術家的意義。展覽將於2025年3月15日至7月13日在M+西展廳舉行。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由M+與法國五月藝術節聯合呈獻,亦是2025年法國五月藝術節之開幕節目。展覽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冠名贊助,主要贊助包括滙豐、國泰、中渝置地及安達人壽,並由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支持,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轄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資助。

展覽由M+藝術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研究員法蘭索瓦・達羅共同策劃,並由M+藏品策展人陳欣怡協力。展覽提出一套詮釋框架,以審視這位二十世紀歐洲大師的傑作,並細察畢加索與現時和近期活躍的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之間的聯繫。

展覽中展出的畢加索主要作品,是來自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館藏、享負盛名的代表作,包括《男子肖像》(1902–1903)、《雜技演員》(1930)、《海邊的人像》(1931)、《台座上的靜物》(1931)、《多拉.瑪爾肖像》(1937)、《朝鮮大屠殺》(1951),以及雕塑系列《游泳者》(1956)。同場與畢加索作品對話的M+藏品,例如野口勇(美國籍,1904–1988)、陳福善(香港,1905–1995)、顧德新(中國籍,生於1962年)、納里尼.馬拉尼(印度籍,生於1946年)、田名網敬一(日本籍,1936–2024)和梁慧圭(韓國籍,生於1971年)的作品,以及藤原西蒙(英國籍,生於1982年)和單慧乾(加拿大籍,生於1991年)的委約新作。

此特別展覽將探索藝術家的四個原型,歸納出畢加索為何被視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並探討畢加索的藝術生涯與生平為何至今仍影響着當代藝術家以至普羅大眾。展覽根據藝術家的四個原型劃分為四大部分,並形成極具影響力的範例,讓當代亞洲藝術家以形形色色的個人實踐加以回應。

  • 天才:畢加索年輕時已展露非凡才華,他也因此奠定名聲。畢加索很了解被稱為天才的威力,並經常在作品中刻意把自己塑造成擁有超乎常人之能力的神話人物。儘管取得巨大成功,但畢加索直至晚年仍不斷創作和實驗,彷彿要以此印證取之不竭的才華。雖然無法簡單回答畢加索為何和如何成為典型的藝術天才,但他將自己塑造成神話的做法,引領觀眾思考為甚麼我們需要把藝術家視為天才。

  • 局外人:藝術家有時會遊走於主流邊緣,以局外人的角色挑戰社會規範。在其創作生涯中,畢加索大都在反抗固有的藝術傳統和風格,並選擇描繪社會邊緣人物。他其後成為立體主義始創人之一,掀起一場顛覆具象繪畫的藝術運動。他也在創作中採用其他文化和藝術傳統,尤其非洲藝術。就算被拒絕或招致批評,畢加索仍不懈改變自身的風格。

  • 魔法師:畢加索最喜歡的題材便是他周遭的人物、物件和室內環境。他一施魔法,就能把尋常的物件轉化成非凡的藝術作品。他後期開始製作陶器,創作了很多天馬行空的碟子、花瓶和小雕像。這些作品與M+藏品中的當代藝術家作品並置,凸顯了畢加索擁有從日常生活中發掘新奇的神奇魔力。

  • 學徒:畢加索經常向前輩藝術家及創作人學習和借鑒,從他們身上汲取靈感,嘗試以一己之道與其一較高下。此部分展出的畢加索作品廣涉西方藝術史的不同時期和風格。畢加索總是刻意以某種方式對待歷史,要麼單純地參照特定類型,要麼重新演繹經典,又或是在同一作品中融匯不同風格。正是那個潛藏在畢加索身上的學徒身分,成就了他今天的經典形象:一個渴求學習和實驗、最終超越前人的藝術大師。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示:「能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合作,共同主辦這個極具開創性的展覽,深入探討巴勃羅.畢加索的非凡藝術作品,我們為此感到興奮。展覽充分展現跨文化合作如何創造出全新的敘事與視角,豐富了世界藝術史的討論,並彰顯M+在開拓現當代視覺文化的多元化對話方面擔當獨特角色。我們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有着相同的目標和冀望,就是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共同建構一場跨越時間、地域與文化的深度對話。」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館長塞西爾.德布雷表示:「畢加索是現代藝術史上最遐邇聞名的藝術家之一。此展覽審視他的深遠影響,擺脫以西方為中心的觀點,轉而採用當代亞洲視角來探討其藝術,是前所未有之舉。『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始於我們與M+之間創新而包容的合作關係,這種關係是以知識、技術和專長的真摰交流為基礎。這個極富開創性的展覽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論和大膽的論述,有助我們繼續拓展畢加索的觀眾群,並持續思考他在藝術上的影響力以及人們對此的回應。」

M+藝術總監及總策展人兼展覽聯合策展人鄭道鍊指出:「『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探討巴勃羅.畢加索歷久不衰的藝術影響力,在他歿後五十多年,其作品仍為世界各地的觀眾所喜愛。我們在展覽中呈現了具批判思維的豐碩對話,對於我們兩間機構乃至世界藝術史領域均意義重大,因為展覽探究的問題不僅是亞洲或西方關注的議題,更攸關全世界。這場跨文化的藝術對話突顯了畢加索的深遠影響不限於其居住地和塑造其作品的文化政治,更以錯綜複雜的方式理解其影響力和現實關聯,同時作出具建設性的批判。」

法國五月藝術節執行總監馬沙維表示:「法國五月藝術節很榮幸與備受推崇的M+和著名的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合作,共同展示珍貴的畢加索原作,以及M+館藏之亞洲與海外亞洲藝術家的重要作品。這次合作體現了法國五月藝術節對深化文化交流的堅定承諾,務求打開港法兩地之間深厚而充滿活力的對話,讚頌各項歷久不衰的法國藝文瑰寶。」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自2012年以來一直支持法國五月藝術節,今年很高興再次成為其主要合作夥伴,是次展覽亦是馬會 140 週年慶典活動之一。馬會其中一個慈善重點範疇是體育及文化,馬會將繼續支持各類型藝術文化項目,豐富香港的文化發展,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願景。一如其他由馬會捐助的慈善項目,馬會對法國五月藝術節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並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

票務安排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特別展覽門票將於2025年1月23日(星期四)起於M+網站西九文化區網站「西九文化區」應用程式購票通香港中國旅行社飛豬旅行KlookKKday攜程旅行公開發售。此特別展覽的成人門票為港幣240元正,特惠門票*為港幣120元正。持有此特別展覽門票的訪客,亦可從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起參觀另一特別展覽「郭培:藝想天開」以及其他M+標準門票展覽。此展覽同時提供大小同樂套票,一位成人及一位小童的票價為港幣300元正,而兩位成人及一位小童的票價則為港幣480元正。有關M+票務安排的資訊,請瀏覽M+網站

M+贊助人及會員可在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至1月22日(星期三)期間優先預購「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的門票。

*特惠門票適用於全日制學生、7至11歲的小童、60歲或以上的長者、殘疾人士(與一名同行照料者),以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M+會籍

M+全年會員及贊助人會籍為各年齡及背景的人士提供與眾不同的當代視覺文化體驗。所有持有有效會籍之M+會員,可於其會籍有效期內免費參觀特別展覽三次,包括「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及「郭培:藝想天開」。而M+贊助人則可全年無限次免費參觀所有展覽,每次可攜同最多三位賓客。M+會員及贊助人將獲邀出席專屬的預展,在特別展覽開放予公眾之前率先欣賞,購買特別展覽門票時更分別享有七折及半價的折扣優惠。其他會籍禮遇,包括無限次免費參觀標準門票展覽、獨家享用M+會館、參與M+專屬參觀時段、獲邀參加會員專屬活動、飲食及購物優惠,以及更多精彩禮遇,詳情請瀏覽M+網站

展覽專著《畢加索:與亞洲對話》

《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由出版商Thames & Hudson與M+聯合出版,全面地研究畢加索帶來的深遠影響是如何奠定他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藝術家的地位,並探討他的生平和作品是怎樣在亞洲引起迴響。書中收錄鄭道鍊與法蘭索瓦.達羅的文章,以及由陳欣怡編撰的圖像年表,梳理畢加索與亞洲的歷史。此出版物共有240頁,收錄216張圖片,設有英文版和繁體中文版,將於2025年3月15日起在M+本店公開發售。

公眾活動及自助親子導覽手冊

展覽期間,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下,M+與法國五月藝術節將聯合呈獻一系列「賽馬會社區拓展藝術教育計劃」。活動包括:免費家庭節目、免費學校導賞團和專為非政府組織而設的特別參觀。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展覽開幕當天,M+將舉辦免費公開講座,由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館長塞西爾.德布雷主講,在今天的文化視角下,深入探討畢加索引起的迴響。德布雷演講後,將與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對談,討論是次展覽如何為畢加索的重構帶來新觀點。有關講座詳情及登記,請參閱M+網站

置身展覽現場的訪客可聆聽免費語音導賞,探索畢加索和M+藏品中亞洲藝術家的作品。除了語言導賞外,展覽亦輔以錄像片段,而且設有互動繪畫間,讓觀眾以新穎的方式了解畢加索,並發揮個人創意。此外,展覽提供親子導覽手冊,觀眾可以在手冊引領下參觀展覽,透過各種活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靈感與學習興趣。

關於巴勃羅.畢加索

巴勃羅.畢加索在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這位藝術家以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豐富的視覺語彙見稱,其藝術生涯跨越七十年,從二十世紀初直至他於1973年去世。他對西方前衛藝術影響甚巨,催生了各種藝術運動,如立體主義、古典主義的創新、超現實主義,以及1960至1970年代間表意繪畫形式的復興。雖然他首先是一名畫家,但他在雕塑、素描、版畫和陶瓷方面同樣成就斐然。畢加索於1904年定居法國,儘管他從未歸化法籍,卻在法國生活並工作直至離世。他的名聲和影響力遍及全球各個角落,被譽為同代現代藝術家中最著名和堪稱典範的一位。

關於M+

M+是亞洲的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濱臨香港維多利亞港的M+大樓由世界知名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聯同TFP Farrells和奧雅納設計,總建築面積達65,000平方米,設有三十三個展廳,還有學舍、流動影像中心、研究中心、天台花園,以及其他舉辦活動和節目的空間。M+幕牆是全球最大的LED屏幕之一,每晚以香港天際線為背景展示委約作品。M+的永久館藏來自亞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橫跨不同領域,當中的M+希克藏品,論豐富程度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M+今天已是研究和展示當代視覺文化的樞紐,致力啟發大眾的思考及好奇心。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濱臨維港,佔地四十公頃,不僅是香港最新的文化旅遊地標,更是全球最具規模、 最富雄心的文化樞紐之一。區內設有眾多地標式文化藝術設施,包括世界級博物館M+ 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計匠心獨運的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等表演藝術場地、佔地十一公頃的藝術公園和海濱長廊,以及興建中的西九演藝中心。

西九文化區每年傾力呈獻約千場展覽、表演、節目和活動,致力為新晉及享譽盛名的藝術家提供重要平台。西九文化區每年吸引過千萬名訪客,增強了香港的文化影響,更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

關於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在1985年啟用,坐落於巴黎市中心的薩萊酒店。該藝術館的藏品囊括5,000多件作品和超過20萬件檔案藏品。它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畢加索作品收藏,也是唯一涵蓋畢加索所有繪畫、雕塑、版畫和素描,以及記錄其創作歷程的草圖、試作、速寫冊、一系列版畫、照片、繪本、電影和文件。這個非凡的館藏是來自巴勃羅・畢加索的繼承人於1979年、積琪蓮・畢加索(Jacqueline Picasso)的繼承人於1990年,以及瑪雅.魏德邁—畢加索(Maya Widmaier-Picasso)於2021年連續三次向法國政府捐贈的成果,旨在為研究畢加索及其相關藝術家的人生和創作提供參考。

相關展覽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