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羅・畢加索,《朝鮮大屠殺》,1951年, 油彩板本,© GrandPalaisRmn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Mathieu Rabeau,© Succession Picasso 2024
M+宣布2025年展覽、戲院及幕牆節目陣容
M+宣布2025年展覽、戲院及幕牆節目陣容
- 展出藝術家包括李昢、李明維、森村泰昌、羅伯特・勞森伯格、辛蒂・雪曼、傅丹、楊沛鏗等
- 「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為十多年來首個在香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作品展,是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收藏首次與亞洲博物館的藏品同場展示
- M+希克藏品全新展覽以及第三屆希克獎的展覽
- M+拓展與博物館夥伴的國際合作,包括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慕尼黑藝術之家、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首爾Leeum美術館、蒙特利爾加拿大建築中心,以及悉尼動力博物館
- 第二屆「亞洲前衛電影節」以及M+幕牆──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型媒體幕牆上的全新場域特定藝術家委約作品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宣布2025年一系列精彩節目陣容,當中包括主要展覽、戲院節目和幕牆委約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及流動影像等多個領域。這些節目聚焦M+與著名國際文化機構的一連串新合作。
特別展覽「畢加索:與亞洲對話」由M+與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共同策劃,並與法國五月藝術節聯合呈獻,以前所未見的全新視角詮釋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年,生於西班牙)的深遠影響。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將借出畢加索逾六十件原作,與約八十件M+藏品系列中的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的作品同場展示。此展覽是這位二十世紀歐洲大師與當代亞洲藝術家前所未有的跨文化和跨世代對話,將於2025年3月開幕。
繼廣受好評的「M+希克藏品:別傳」後,M+希克藏品第三個展覽「M+希克藏品:心靈世界」(暫名)聚焦1990至2012年間中國藝術在媒材、語言和藝術手法上的演變,並探討中國藝術於這段時期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的歷程。展覽將展出一眾藝術家的非凡創作,包括陳光武、儲雲、段建宇、方力鈞、胡曉媛、梁遠葦、劉韡、劉野、邱世華、尚揚、王晉、陽江組和趙半狄的作品。展覽將於2025年8月開幕。
與慕尼黑藝術之家聯合策劃,特別展覽「身臨夢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藝術家環境作品」將展出以原作尺寸重建女性藝術先驅的作品,彰顯她們的環境創作在視覺藝術史上的深遠影響。環境是一種由觀者主動參與的藝術作品,觀者可以在環境作品中穿梭或在其四周行走,其形式為今日風靡一時的沉浸式體驗奠下基礎。此展覽原本是由慕尼黑藝術之家構思,並於2023年舉辦。M+的版本將同場展出一系列亞洲女性藝術家的環境作品,與原有展品相互輝映。此展覽將於2025年9月開幕。
為促進國際文化機構之間的合作,M+在2025年將與多間博物館合作,共同製作展覽並巡迴展出。「日本當代藝術與世界1989–2010」(暫名)由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和M+首次聯合策展,考察1989至2010年間日本當代藝術的歷史。此段時期上承昭和時代(1926–1989)的終結及平成時代(1989–2019)的開端,下迄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兩者均為日本近代重大事件。展覽分為兩條相互關聯的主線,一條展示經典藝術作品,另一條則講述此時期一些較鮮為人知的藝術家項目的故事,藉此為觀眾介紹生活於本土和海外的日本藝術家,同時展出世界各國藝術家的作品。此展覽將於2025年9月在國立新美術館開幕。
由M+和首爾Leeum美術館聯合策展,「Lee Bul:My Grand Narrative」(暫名)將於2025年9月率先在首爾Leeum美術館舉行,並於2026年春季落戶M+,其後再移師全球其他場地。李昢(韓國籍,生於1964年)是過去數十年於亞洲崛起、廣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Lee Bul: My Grand Narrative」是李昢至今最全面的回顧展,涵蓋她自1980年代至今逾四十年的創作生涯。
M+與蒙特利爾加拿大建築中心合作舉辦「適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中國建築1949-1979」展覽,將於2025年10月在蒙特利爾加拿大建築中心開幕。此展覽會追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三十年的建築歷史和敘事,從多個角度細緻地探索這段時期建築的建造、使用和調節方式。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是國際知名建築巨擘貝聿銘(美國籍,生於中國,1917–2019)的首個全面回顧展,這個備受好評的展覽在M+ 2025年1月展期結束後,將於2025年巡迴至上海。此展覽自2024年6月在M+開幕以來,首三個月展期已接待了約13萬訪客人次參觀。繼M+首個特別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至今」於2023年巡迴至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海姆美術館及2024年巡迴至葡萄牙波爾圖的塞拉爾維斯博物館並大獲成功後,「貝聿銘:人生如建築」為第二個由M+策劃的展覽於國際博物館巡展。
其他展覽
潛空間是M+大樓中央的混凝土天井,M+邀請傅丹(丹麥籍,1975年生於越南)在這個空間參與一項長期項目,改變潛空間舉辦展覽的方式,令觀眾有煥然一新的體驗。「傅丹創意現場:野口勇的『光』」會將以有機和可持續的方式利用該空間,將其重新構想為一個受歡迎的社交區域,同時也成不同藝術項目的舞台。此作品將於2024年10月展出。
M+呈獻全球首個森村泰昌(日本籍,生於1951年)和辛蒂・雪曼(美國籍,生於1954年)的攝影雙人展。兩名藝術家均以變裝手法創作視覺與概念並重的作品聞名,透過改換自身外表,化身為種種角色人物,藉此對當代文化歷史提出一針見血的批判。展覽將於2024年12月開幕。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
為配合「畢加索:與亞洲對話」展覽,M+將於展演空間呈獻「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展出大型裝置並舉行展演。畢加索於1937年創作出經典之作《格爾尼卡》,李明維(美國籍,1964年生於台灣)以此為出發點,利用沙粒重現該畫作。該裝置作品由2025年3月起展出。
「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
「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訴說二十世紀廣東藝術的故事,揭示其作為全球現代主義重要篇章的複雜多元。廣東省是中國現代革命的發源地,也是眾多藝術新視野和新思潮的匯聚點。1950年代以前,藝術家頻繁地往來於廣東、香港之間。儘管香港藝術家其後轉向抽象主義並追隨其他國際潮流,對其藝術的感受力仍可回溯至民國時代的先輩。展覽將於2025年6月開幕。
「楊沛鏗:別離庭」
楊沛鏗(香港,生於1988年)受委約創作的個人展覽,在代表香港參與第六十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外圍展後,以全新佈局移師至M+展出。「楊沛鏗:別離庭」將於博物館空間舉行,焦點轉向更宏大的環境和制度議題。此回應展是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第六度攜手參與雙年展的一環。展覽將於2025年6月開幕。
「希克獎2025」展覽
享負盛名的希克獎於2018年成立,開放予在大中華地區出生或工作的藝術家參加。希克獎來到第三屆,「希克獎2025」展覽將展示由國際評審選出的六名當代優秀藝術家的作品。此展覽將於2025年9月開幕,「希克獎2025」得主將於2026年初公布。
「勞森伯格與亞洲」
此展覽展出羅伯特・勞森伯格(美國籍,1925–2008)的一系列重要作品,有的是他在亞洲創作,有的是他取材於自己在亞洲的經歷。勞森伯格自年少即熱衷旅遊,深受旅途中所接觸到的文化影響。他自1960年代中起跟日本長期接觸,並在1975年首次在印度駐留,啟發他以嶄新方式處理物料和運用顏色。他在1982年首次到訪中國後,創立了名為「勞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組織」全球計劃,推動巡迴展覽和文化交流。M+展覽將於2025年11月開幕,為紀念這位藝術家誕生一百周年的全球慶祝活動之一。
M+戲院節目
每個季度,M+戲院均在每週呈獻精彩的放映、講座和活動,探索流動影像創作豐富多元的世界。由最新上映的電影、開創先河的實驗作品到重新為人發現的滄海遺珠,M+戲院致力探討形塑當代視覺文化的關鍵主題。
2024年秋季舉辦的「徐克:天馬行空的先驅」將聚焦徐克(香港,1951年生於越南)在這位香港新浪潮導演對經典電影類型的大膽改編,以及對科技的率先應用。此導演專題展為M+首度以香港的重要作者導演作為焦點影人,將播放十二齣電影、舉辦徐克與演員、導演兼電影製作人張艾嘉對談的講座,更設多場的導演映前簡介。
「亞洲前衛電影節」將於2025年春季載譽歸來,展示過去六十年塑造了亞洲豐富的藝術景貌的多元化流動影像作品。為期三天的電影節將涵蓋放映、展覽、表演、講座、工作坊和現場演出,探索亞洲前衛電影製作的跨文化和跨世代關聯。
M+幕牆委約作品
M+將在維多利亞港的海濱地標M+幕牆上展示四件由當代藝術家和創作人創作的全新場域特定委約作品。觀眾可在2025年冬季欣賞中國藝術家周滔(中國籍,生於1976年)的作品《翡翠翡翠》(2024),這部作品猶如一段徐徐展開的蒙太奇,拍攝連繫珠江流域社區和香港的水道風光。
M+與巴爾塞藝術展共同委約的重頭作品將於2025年春季放映,而M+與悉尼動力博物館首次攜手委約的作品則會在2025年秋季推出,展示韓國藝術家金雅瑛(韓國籍,生於1979年)對零售環境的結構和體制的回應。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回顧2024年的成功,展望博物館邁進第四年的發展:「M+在第三年達到了眾多重要的里程碑,我們與世界各地的頂尖博物館建立了重要合作關係,並舉辦籌備多年、奠定博物館地位的重量級展覽。博物館的2025年展覽及節目陣容將繼續聚焦全球的當代創意先驅,進一步提升博物館在國際舞台的地位,並鞏固M+作為亞洲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的定位。」
M+亦宣布博物館領導團隊兩位重要成員的職銜更新,以反映M+日趨成熟的組織架構。鄭道鍊獲委任為M+藝術總監及總策展人,而卡絲瑤獲委任M+總監(藏品及展覧)。他們的新職銜由2024年10月10日(星期四)起生效。鄭道鍊將繼續掌管M+各項策展工作和不同活動,包括館藏、展覽、教學及公眾節目、出版及數碼項目,這些工作涵蓋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視覺藝術三大範疇。卡絲瑤仍負責監督她轄下三個組別的工作,它們分別為藏品、檔案庫及圖書館、修復,以及展覽,包括國際巡迴與合作項目。鄭道鍊和卡絲瑤將繼續協助華安雅領導M+,成為當今博物館界中一所別樹一幟且成功的新型博物館。
關於M+
M+是嶄新的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規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現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矢志於躋身世界頂尖文化機構之列。M+冀以香港中西薈萃的歷史特色為基礎,從身處的此時此地出發,為二十一世紀亞洲創立一座別樹一幟的新型博物館。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四十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二十三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