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舉辦首屆「亞洲前衛電影節」 顯揚亞洲的獨立流動影像創作
M+舉辦首屆「亞洲前衛電影節」 顯揚亞洲的獨立流動影像創作
由CHANEL支持的電影節將於2024年5月30日至6月2日舉辦,匯集亞洲另類藝術和電影製作 社群,凸顯亞洲前衛電影茁壯發展的網絡、原創視覺語言和跨文化對話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宣布舉辦首屆「亞洲前衛電影節」(電影節),由CHANEL支持。為期四天的電影節展示亞洲各地的獨立藝術和電影製作,顯揚充滿活力的電影社群、原創視覺語言和跨文化對話。電影節於2024年5月30日至6月2日舉行,將舉辦一連串精彩放映節目、展覽、表演、講座和工作坊,匯集來自亞洲各地的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同時展示M+館藏中的精彩作品。
「亞洲前衛電影節」注重獨立藝術及電影製作,挑戰主流歷史敘事,拓展視覺表達的可能性。通過展示一系列流動影像創作和M+館藏中的重要作品,電影節將為博物館注入新活力,為觀眾提供不同的美學和空間體驗。
首屆電影節透過M+獨特的視覺文化角度,審視亞洲前衛電影的製作歷史,思考其跨學科、跨文化和跨世代的發展源流。電影節強調藝術家在重新審視過去並塑造新歷史敘事時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來自亞洲各地的藝術家及電影製作人,包括尼克狄奧甘普、雷磊、廖沛毅、陸揚、鮑藹倫、夏永康、蘇匯宇、黃炳、楊紫燁和張培力,將會參與映後座談會、工作坊、對談及表演。
電影節邀請香港著名攝影師和電影製片人夏永康擔任藝術總監。夏永康主理電影節的視覺形象,並提供其從未公開的攝影作品,用於主視覺海報和預告片。
電影節詳情如下:
大台階
此全新委約的現場電影融合了多種感官經驗,包括音樂、電影和科技,呈現夏永康未曾公開的35毫米菲林影像,並以nnscya的實驗聲景作為配樂。藝術家王星會的音效反應技術亦會根據音樂家的演奏而即時轉換夏永康的菲林影像,讓觀眾享受精彩的視覺和聽覺盛宴。
- 「陸揚欺誑世界」
是次表演加入了陸揚過往作品中的化身和角色,包括著名的「DOKU」。這些虛擬人物的靈感源自宗教教義、電子遊戲和動漫。穿上動作捕捉服的舞者透過表演,呈現數碼轉生而成的各種無性化身。作為一場震撼視聽的體驗,作品引發觀眾對人類現狀的思考——我們正棲身於肉體、精神,及數碼的交匯之地。表演將配有李鑫的現場音樂;虛擬視覺效果由遊戲控制器現場操控。
- 「觸碰之間」
該節目聚焦於身體如何成為了體現慾望、暴力和解放的場所,在螢幕上呈現實實在在的肉身,探索自我表達、記憶、流離失所和脆弱性等概念。放映影片包括鮑藹倫的《手套》(1985)和《藍》(1989)、蔣志的《飛吧,飛吧》(1997)、莫娜.哈透姆的《距離有多遠》(1985)、小野洋子的《切片》(1964)、美娜蒂蘇瑤丹姆的《Exergie - 黃油舞》(2000)、徐震的《彩虹》(1998)、納里尼.馬拉尼的《潘妮洛普》(2012)和張怡的《噴泉》(1998)。
- 「無畏凝視」
從1970年代至今,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一直探討亞洲女性所面臨的困境、掙扎和瞬息萬變的環境。此節目包括了吳彥真的《溝女機》(1997)、曹雨的《我有》(2017)、阮純詩的《十一個男人》(2016)、翠絲.莫法特的《母親》(2009)、出光真子的《清子的狀況》(1989)、拉真達高的《主婦日記》(1978)、雪美蓮的《安詳辭世》(1975)、楊紫燁的《鏡點》(1982)和韓玉姬的《無題77-A》(1977)。
- 「以藝會友」
這節目頌揚誕生自藝術和電影製作圈中的友誼和合作的變革力量,這種力量能夠超越藝術形式和打破地理界限。四部放映的短片:查爾斯.阿特拉斯、摩斯.康寧漢、久保田成子和白南準合作的《白南準與摩斯的摩斯第一部分:藍色工作室:五小段》(1975–1976)、張照堂的《現代詩展》(1966)、盧子英的《麥顯揚的小草原》(1986/2019)和藝術家團體「楔Xiē」的《何以為家》(2022)。這些影片探索了跨界別的聯繫、親密關係,以及由信任和相依相伴所激發的創造力。此外,在「電影節蒲點」將舉行一場由香港動畫師盧子英和M+香港電影及媒體外聘策展人李焯桃的對談,探討盧子英與已故雕塑家麥顯揚的友誼和合作。
M+戲院1院
- 「自我與社會」
「自我與社會」選映了一些由1960年代至今的實驗和表演電影,藉此探索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放映作品包括高遜通托實、薩斯恩披達薩、安慕曼梅斯利和查華列波蒂斯利的《城市狗》(1992)、韓玉姬的《窟窿》(1974)、黃炳的《黃炳寓言(一)》(2018)、陳界仁的《機能喪失第三號》(1983)、拉真達高的《眼》(1968)、游靜、鮑靄倫和黃志輝的《卡拉[超住(你)嘅〕OK》(1990),以及崔廣宇的《系統生活捷徑—表皮生活圈 城市精神》(2005)。
- 「邊睇邊學」
我們身為媒體消費者和教育體系造就的「產物」,應如何審視所學的內容?黃志輝的《教育電視》(1987)、何鋭安的《學子們》(2019)以及奉俊昊的《支離滅裂》(1994)探討教育及媒體文化的力量,並追溯這些制度與體系對戰後亞洲的影響。
- 「張培力︰構建網絡」
錄像藝術先驅和「池社」創始成員張培力,是1980至1990年代中國前衛藝術運動的重要人物。他的錄像藝術裝置《同時播報1999年12月31日夜》(2000)將於M+地下大堂展出。張培力亦策劃了一個流動影像放映,當中的藝術家皆曾為其學生,包括李明、陸揚、彭韞、吳俊勇和易連。放映結束後,張培力將與陸揚對談,探討不同世代的藝術創作之間的聯繫。
尼克狄奧甘普的電影節目和講座深入探討身體的象徵意義。通過羅克斯李的《強尼爬行記》(1987)、維多莉亞杜娜圖的《形體》(1989)以及尼克狄奧甘普的《同志夜店表演者》(1983),探索身體作為呈現解剖結構、個人、政治、經濟和性別元素的事物。本節目關注肉身的具體存在及其在公共領域的表達,藉此探討圍繞身體的不同論述。
夫妻檔電影人楊紫燁和任國光皆為電影界巨擘,他們將出席映後談,介紹早期類比底片拍攝的實驗過程。任國光創作的《吾主沉浮》(1976)和《纜車之路》(1979)將與楊紫燁的作品《影舞》(1979)、《鏡點》(1982)和《虛空流逝》(1986)以原始16毫米格式放映。
- 「唐朝綺麗男︰加強版」
本節目重溫邱剛健執導的同性戀奇幻與邪典電影《唐朝綺麗男》(1985),以及台灣當代影像藝術家蘇匯宇在2018年重新創作的版本。電影中一幕幕帶暴力色彩的狂歡性愛場景,配上時代錯置的服裝和佈景,大大挑戰傳統電影尺度。
- 「手工動畫」
製作動畫是須耗費大量勞力的工作,人們卻甚少討論其技術。本節目透過展示七部人手製作的作品,禮讚動畫師堅毅不屈的奉獻精神。其中包括早期的先鋒動畫羅克斯李的《ABCD》(1985)、高托柏高沙的《創世紀》(1981)、陳坤儀的《蘇比達》(2000)及洪強的《愛愛》(1997)。節目的後半部則展示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雷磊和蘇文的《照片手工上色》(2015)、張徐展的《紙人展與新興糊紙店系列──靈靈肆,Si So Mi》(2017–2018),以及蔡采貝的《銀幕》(2022)。
- 「秘密與謊言」
這節目的三部電影以亞洲冷戰史懸案的研究為主軸,利用資料片段探索二十世紀中葉香港與周邊地區之間的微妙關係。這些推想型散文電影包括王博的《九龍東往事》(2023)、何子彥的《無名》(2015),以及李繼忠的《邪念樹》(2024),敘述縈繞不去的歷史幽魂,模糊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並揭示香港複雜的文化身分:既是文化與經濟的中介之地,亦與廣大的亞洲地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 「私密手記」
本節目放映的日記電影以親密的第一人稱敘事為主,讓我們窺探家庭關係、代際創傷和個人衝突的錯綜複雜。小口詩子的《眠花》(1991)、陳巧真的《32+4》(2015)和河瀨直美的《擁抱》(1992)共同體現了日記電影以另類敘事模式呈現回憶與人生經歷。
觀海長廊
「亞洲前衛電影節」將於2024年5月31日晚上呈獻「流動之軀:一場實驗性表演」,當中包括一場派對及沉浸式藝術體驗。來自香港及東南亞的多元化DJ團隊Möth Agency將會提供一系列解構俱樂部、電子音樂、拉丁俱樂部等不同風格的音樂表演。觀眾還可以觀看由藝術家兼電影製作人 廖沛明和廖沛毅在音樂家安德魯.吉爾伯特(Andrew Gilbert)伴奏下進行的非傳統表演「Overlappers」,從電影節汲取靈感,歌頌偶然性、即興及無規劃的狀態。
電影節蒲點
在電影節期間,M+的流動影像中心將化身為「電影節蒲點」,為大家提供齊聚一堂觀賞出色流動影像作品的地方,並刺激創意共鳴和啟發學術討論。「電影節蒲點」亦會舉行一系列多元化的節目,包括工作坊、講座、放映及由M+策展人帶領的展覽導賞。
為了讓年輕人才參與此亞洲電影盛典,多項學生實習及參與的項目已於2024年4月中旬開始接受報名。參與的學生有機會在評論家、編輯和學者指導下,撰寫有關電影節的文章及每日報告。攝影實習生則將在經驗豐富的製作人員指導下,為電影節網站和社交媒體拍攝及剪輯影片。學生亦能申請擔任接待、導賞或後台工作。
M+提供限量的電影節通行證。電影節通行證持有人可參加所有「亞洲前衛電影節」節目,更可享優先進入會場。持有電影節通行證或任何放映門票人士均可免費參加2024年5月31日在M+觀海長廊的「流動之軀:一場實驗性表演」。有關更多票務、節目安排及學生參與活動申請詳情,請瀏覽M+網站。
「亞洲前衛電影節」由CHANEL支持。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表達了她對舉辦首屆「亞洲前衛電影節」的雀躍:「M+很高興能夠擴大我們作為全球視覺文化博物館開拓新領域的工作,開創流動影像策展和展示的先河。流動影像是M+的重要基石,將隨着『亞洲前衛電影節』的舉行而顯現更蓬勃的活力。我們將在電影節顯揚跨越地域界限的前衛流動影像創作,重塑大眾觀看世界的方式。我們非常榮幸能歡迎電影界的傑出先驅在M+綻放異彩,並向他們開創新氣象的工作和前衛電影的力量致敬。」
M+ 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論述「亞洲前衛電影節」的重要性:「是次電影節是審視亞洲各地流動影像創作豐富多元面貌的絕佳機會。我們邀請各位嘉賓及觀眾通過流動影像與意想不到的驚喜不期而遇,探索不同傑作之間的連結及共鳴,為審視我們的過去及未來提供新視角。我們期待提供一種令人為之振奮的體驗,重燃觀眾對創作、技藝及創新的熱情。」
CHANEL全球文化藝術負責人Yana Peel表示:「香港對藝術電影和前衛電影的貢獻非凡。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劉偉強的《無間道》和杜琪峰的《文雀》等電影,喚起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歷史和瑰麗多變的個性,令人感受到它的溫暖、氣氛和精神。我很高興看到首屆『亞洲前衛電影節』聚焦亞洲獨特且無與倫比的電影文化,也很高興CHANEL能夠支持我們的重要合作夥伴M+開展如此重要的文化項目。」
票務資料
票價:
夏永康 x nnscya 幻影頻率:一場視聽之旅、陸揚欺誑世界︰港幣120 元
M+戲院放映︰港幣85元
特惠票價* 、M+會員和贊助人票價︰港幣68 元起
電影節通行證
電影節通行證持有人可參加所有「亞洲前衛電影節」售票節目,並可憑證優先進場。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電影節通行證票價:港幣750元
特惠票價*:港幣600元
持有電影節通行證或任何節目門票之18歲或以上人士均可免費參加「流動之軀:一場實驗性表演」。活動於2024年5月31日在M+觀海長廊舉行。
*特惠票價適用於18歲或以上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長者、殘疾人士(與一名陪同者)以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關於M+
M+是嶄新的博物館,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位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M+規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現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矢志於躋身世界頂尖文化機構之列。M+冀以香港中西薈萃的歷史特色為基礎,從身處的此時此地出發,為二十一世紀亞洲創立一座別樹一幟的新型博物館。
關於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願景是為香港在濱臨維多利亞港、佔地四十公頃的填海土地上,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帶。文化區內設有製作及舉辦世界級展覽、表演節目和文化藝術活動的各類劇場、演出空間和博物館;並將提供二十三公頃的公共空間,包括長達兩公里的海濱長廊。
關於CHANEL文化基金
CHANEL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傳承品牌百年來持續支持藝術產業的悠久歷史,積極培育能量充沛的創作者與創新者網路,推動塑造全球文化的理念。核心計畫包括CHANEL的藝術合作夥伴(CHANEL’s Art Partners),襄助機構領導者開展突破性長期專案,為文化景觀挹注活水;「CHANEL Next Prize」則為藝術家提供資源與指導,助其實現未來願景;另一項常態性播客系列「CHANEL Connects」力邀跨領域、跨世代和跨地域思想領袖共同暢談並深入探討當代重大議題。從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MCA Chicago)的新銳策展人到首爾三星美術館(Leeum Museum of Art)的頂尖生態學家,抑或是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開創新格局的藝術家,以及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中最優秀的導演皆囊括其中,CHANEL文化基金推崇大膽創新,構建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