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謄本
(原文:普通話)
張偉:這棟樓是1958年蓋的,他們蓋的這棟樓用的是「十大建築」的剩餘的材料。而且這棟樓的設計和樣式,是帶有一種思想控制在裡面的,也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產物。他們希望在這棟樓裡實現共產主義,所以沒有廚房,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居民,都要到這棟樓裡的公共食堂去吃飯。然後,我們搬到這棟樓裡(之後),很快就文化大革命了。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這棟樓變得特別緊張。每一個居民、住戶,都特別擔心自己明天可能發生甚麼事情,因為這棟樓當時在北京還是一個特殊的建築,它高、有一種現代感,很多人願意搬到裡面去住,特別是一些老的知識份子或者資本家、過去曾經在生活上稍為優越的人,他們會想辦法住到這樓裡來,但是文革的時候,這些人就慘了,都被那些原來的拆遷戶所監視著,而且揭發他們的日常的行為。很多在這棟樓裡住的人,都是在文革的時候被管制的人了。
我畫這幅畫的時候,特別想表達室内和室外這種感覺。一個是室外政治的嚴酷的現實,每天都發生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室内就是我自己的家。這個家是溫馨的,可以隨便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的事情和說自己想說的話。所以這室内、室外的區別,我特別希望能夠把持住。這個房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特別親切,也特別重要。
因為我的家裡比較簡單,人少一些,大家來了也都方便,也都隨意,可以互相傾訴、可以聊天、可以探討藝術、可以互相支持和安慰。這些人都在我這個家裡常常聚會,後來就變成了「無名畫會」這樣一個小的團體。在1974年,我家裡曾經做過一個中國第一個當代藝術的地下展覽,我記得是1974年12月31日,我們就在我家裡,把大家的畫就掛在牆上,擺在桌上、椅子上,到處都是畫,有十多個人參與。
張偉描述在1970年代北京市中心福綏境公寓的居住情況。
這幅小型風景畫,記錄了張偉福綏境公寓住所窗外景色;前衛藝術團體「無名畫會」於1975年的首場展覽,也是在北京舉辦的。張偉於1970年代的早期作品,往往與「文化大革命」時期,藝術為政治服務的普遍狀態形成對比。
此影片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