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謄本
(原文:粤語)
鄭國谷:書法就是一個瞬間的表達,譬如你寫一篇草書,一口氣貫穿,可能不用一分鐘就寫成。(我們)醉醺醺或發揮酒氣時,就會在地上寫一篇書法,而使那些東西很新鮮。我們第二天一看,怎麼有這麼的一張東西?是誰作的?大家都不知道。
本來寫書法是很個人的事,沒有小組。但我們偏要組一個小組,就是書法小組。外界的人覺得我們很「無厘頭」,一張書法豈能三人齊寫?它認為這種傳統是,我們應該乖乖留在範圍裏。我們要模仿前人的東西,但我們覺得那些是近親繁殖,應該是一種畸形的傳統,或叫作偽傳統。
陳在炎是一個書法字典,我們可以(從他口中)得知書法的歷史或當中來龍去脈;阿麟(孫慶麟)寫的書法很「生猛」;我是從事空間(創作)的。我們結合起來,這種組合可能更有意思。
我可以將現實的花園用書法代入裏面,即是(令書法)回歸自然,就像中國的象形字。(大家)看到一個自然景物,然後(利用它)作為一個公共記憶,去創造一個符號,所以我們做這個花園就是想回到文字的起源。
書法的長河中有許多書法(作品),但為何宋代或之前的書法得以傳世?我們要思考這個意義。你想想看,中國(很多人)每日寫書法,其實它就是一個書法的海洋。我覺得這可以作為一個情境,所以就造了一座書法祠堂。好像大家都在書寫,就變成了一個書法的公共空間。但是你在其中要有一種顛覆,如何顛覆方能產生出一張讓人認識或惹起大眾共鳴的書法、方可留存?
書法好像在社會,或應用在社會上沒甚實際意義,但我們就是喜歡在社會中尋找(書法)還有甚麼作用。如果(它)是無社會意義的時候,這種東西應該被淘汰。但我們覺得,淘汰了(書法)更好,它就是一種純粹的藝術樣式,即是喜歡的人才會留在其中。
陽江組三位成員探討他們如何及為何創立這個團體,並講述他們以書法作為藝術形式的創作手法。
M+雜誌
例如,他們創作於2004年的《書法花園》就是一個臨時的花園裝置。作品中的書法及宣紙轉化成一條潺潺河流,河邊可見假桃花樹和蠟製瀑布。這個讓人沉醉其中的冥想空間,顛覆了書法作品的傳統展示方式,並藉現代物料重新創造其形態。
在這段訪問影片,三位成員探討他們如何及為何組成這個團體,並講述他們以書法作為藝術形式的創作手法。
製作人員
- 監製
M+
- 攝影
CPAK Studio
- 剪接
廖家樺
- M+ 策展研究
皮力、譚雪凝、鄭懿行
- M+ 影像製作
蘇浚、丘雪君、黃淑賢
- M+ 影片謄本及隱藏字幕
林立偉、Ellen Oredsson、 梁仲汶
此影片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