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謄本
(原文:普通話)
徐震:我覺得九十年代末是一個空窗期。(那時)不像現在每天都有展覽;沒有藝術空間,基本上沒有畫廊、藝術家做活動。基本上都是在地下狀態。1997年之後,包括我在內一些年輕藝術家,大家出來之後覺得沒有展覽,就開始自己組織一些活動。慢慢到2000年前後,大家組織幾次之後,陸陸續續的有一些外地的藝術家到上海,但是不多,因為上海一直都是(以)上海藝術家為主。
但那個時候其實沒有太好的互聯網資訊,基本上大家還是保持很個人的創作氛圍。所以你會關注離自己很近,比如說慾望、觸覺、性、肉體等東西。其實下意識是希望這種東西,能帶給你一些比如說刺激、新的存在感。
看上去它可能第一感覺不是一個背,而是像手臂或是一塊肉。大家老覺得有聲音就有一種期待,有甚麼打在你身上,但我就把這東西(拍打過程)拿掉,這種期待就會一直在等待的過程中,我覺得是一種比較抽象化的處理。
它其實跟你在甚麼樣的國家、甚麼樣的環境沒有太大關係。它應該是一個年輕人進入社會,很自然的肉體和物理空間的摩擦。我們現在看國內的老一代和年輕一代一樣,他可能是受文革後......有一定的影響。有些人反對政治符號,有些人擁護政治符號。可能到我們這一代,就開始個人化、城市化。你很難說是不是互相超越,但是大家肯定在各自的時代裏,體現自己的價值。
藝術家徐震以1990年代上海藝術圈為脈絡,講述其作品《彩虹》
藝術家徐震憑藉1998年創作的《彩虹》參加2001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成為參與該展最年輕的中國藝術家。
他在1990年代末創作這件作品時,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年輕藝術家,活躍於上海的地下藝術圈。在此影片中,他以這獨特的時代和地點為脈絡探討其作品。
M+雜誌
在《彩虹》中,一隻看不見的手不斷拍打赤裸的背部,其肌膚隨之愈來愈紅腫。配上聲音的靜態影像暗示一段長時間的推移,而藉着移除暴力行徑而只留其痕跡,作品亦審視可見與不可見事物之間的張力。
徐震(1977年生於上海)在1996年畢業於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以藝術家、策展人及沒頂公司創辦人的身分從事概念主導及具爭議性的創作項目。「沒頂」是徐震於2009年成立的公司,旨在與其他藝術家及技術人員合作。他的創作涵蓋攝影、裝置、錄像和表演藝術等媒介,作品富戲劇幽默感,批判社會規範,同時反映當代文化的無限可能性。
製作人員
- 監製
M+
- 攝影
CPAK STUDIO
- 剪接
廖家樺
- M+ 影像製作
蘇浚、丘雪君、黃淑賢
- M+ 策展研究
譚雪凝、鄭懿行
- M+ 影片謄本及隱藏字幕
林立偉、Ellen Oredsson、 梁仲汶
- 特別鳴謝
徐震
此影片原於「M+ 故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