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設計的「擴展領域」是甚麼?
何謂「擴展領域」中的設計?M+設計及建築策展助理張知行將會藉Revital Cohen和Tuur van Balen的兩件作品解釋這概念
倫敦藝術家Revital Cohen和Tuur van Balen以富實驗精神的「虛構」項目,探索有關設計、科技和生物學的當代文化。他們的作品探討藝術和設計在現今社會文化脈絡中的角色,回應相關議題,由勞動異化和亞洲的生產模式,到資源開採和生態保育等。
在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 ,設計文化的發展衍生出嶄新的設計實踐類型。愈來愈多設計師開始探索及實驗不同的設計形式,並將焦點由設計本身,轉移到其社會、概念及思辨(也就是前瞻未來)脈絡,以及它對文化、經濟及政治的影響。
擴展領域中的設計打破了對於設計形式和方法的固有理解。設計成為了詰問與反思現有生活方式的工具,究問與科學、新興技術和物質文化相關的嶄新意念。現在設計師及藝術家常常會就假想的未來情景提出思辨式提案,而非着眼於其實際用途。這種帶批判性的設計,挑戰固有對日常生活中物件用途的假設。
本文會透過兩件M+館藏探索這個設計擴展領域的概念。
《75瓦特》
Revital Cohen和Tuur van Balen於2013年與英國編舞家Alexander Whitley合力創作項目《75瓦特》。他們創造了一件物件,它具備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特徵,包括把手、開關和通風口。然而,這件產品本身並不具有任何功能,唯一作用是將其生產過程「編排」成舞蹈。
構思這件產品時,藝術家反覆試驗工人組裝此物件時的動作,並調整舞蹈。每名工人/演出者皆經過特別訓練,按照Alexander Whitley的編舞在生產線執行單調重複的組裝工序,令產品逐漸成形。與此同時,他們這些經編排的舞蹈動作形成互相合作的行為。
為研究全球供應鏈的社會和政治意涵,Revital Cohen和Tuur van Balen考察過廣東省深圳和廣州多家製造廠與組裝工廠的大規模生產過程。因此,這件產品安排在中國生產和組裝,以指涉中國的資本主義和工業化。這一生產工作/展演在中山的維奧仕電器廠進行,Revital Cohen和Tuur van Balen製作了十分鐘的影片,記錄工廠工人生產四十件物件的過程。這個項目橫跨了設計、行為展演和流動影像的領域。
《75瓦特》的名稱源自《馬克斯機械工程師標準手冊》中的說明:「一名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時可產生平均約75瓦特的輸出功率。」《75瓦特》以舞蹈重新演繹工人的機械式動作,反思科學管理如何以效率為名,令人類勞動形同機械。此項目重新挪用生產過程,探討我們的日常用品如何受制於工業設計的標準製造方法。
《H/AlCuTaAu》
《H/AlCuTaAu》是Revital Cohen和Tuur van Balen「逆向生產」棄置電子設備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們採集電子零件中的金屬和寶石,把它們「還原」成「天然」礦物。
《H/AlCuTaAu》中的金屬取自多種電子機械和工具,包括電腦、顯示屏器、對講機和電鑽,而它們是來自阿姆斯特丹一家破產倒閉的家具工廠。
從中提取出的金屬成分鋁(Al)、銅(Cu)、鉭(Ta)和金(Au)與同樣來自該工廠的磨石凝合,形成一塊合成石頭,從而令電子設備「變回」其礦物形態。這個項目從批判角度探究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以及其無法逆轉的禍害。
在《75瓦特》及《H/AlCuTaAu》裏,兩位藝術家在驟眼看來平凡不過的物件中融入不少參照和影射。藉着思索每天出現在我們身邊的產品,設計變成具批判意味的實踐,使我們注意和詰問自己對於周遭社會及所處世界的理解方式。
想看更多在中國工廠裏跳舞的作品?來認識曹斐的錄像《誰的烏托邦》。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