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你可能錯過的香港電影遺珠
M+香港電影及媒體策展人李焯桃為你提供觀影的好選擇,列出十部較冷門或易被遺忘的香港電影
自1月開始,世界各地的人都以不同方式保持社交距離,以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散播。在這期間,很多人都想看看電影,或重溫經典,或找些新鮮選擇。
M+香港電影及媒體策展人李焯桃在此為你提供觀影的好選擇,列出一些較冷門或易被遺忘的香港電影。你可在家欣賞,或日後在放映活動中觀看。待明年M+博物館大樓開幕後,你可在大樓內的M+戲院中親睹更多香港電影。
1.《寒夜》(1955)
2.《董夫人》(1968)
《董夫人》大概是華語電影中首部藝術片,亦是唐書璇首次執導的獨立劇情長片。她獨力籌建拍攝這部電影的劇組,募集資金,並監督製作過程,是香港以藝術電影批判社會的先驅。
《董夫人》的時空為十七世紀的中國,當時的寡婦須終生守節,並會為此獲得貞節牌坊,以表揚其守貞的節操。電影講述一個富有的寡婦(由盧燕飾演)因對另一個男人心生愛慕,內心飽受煎熬。故事以非常現代的電影手法演繹,在當時的香港古裝片中獨樹一格。唐書璇在片中運用定格、重複的動作和跳接等手法,讓人聯想到法國新浪潮的電影。這種傳統題材與現代手法的結合,令《董夫人》成為獨特而富有實驗精神的作品。
3.《昨天今天明天》(1970)
4.《半斤八兩》(1976)
《半斤八兩》由許氏三兄弟主演,他們合作拍攝了一系列經典喜劇,是香港影壇非常知名的兄弟檔。大哥許冠文為此片執導,同時飾演私家偵探黃若思;許冠英在戲中飾演其助手雞泡;老么許冠傑則飾演精明世故的偵探李國傑。許冠傑被譽為第一個粵語流行曲歌星,他為電影演唱的不少歌曲都成為了粵語流行曲經典。
許冠文與許冠傑在七十年代初主持電視喜劇小品《雙星報喜》,而《半斤八兩》就是他們棄視從影最先製作的幾部喜劇電影之一,為他們後來的作品奠定基礎:許冠文經常飾演刻薄的老闆,許冠傑則飾演飽受其壓榨的下屬,但最終每每智勝老闆。他們在每部戲中的職業都不盡相同,卻有着相同的公式。許氏兄弟的喜劇當時在香港非常賣座,遠在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出現前,已是稱霸票房的港產喜劇。
5.《爛頭何》(1979)
這是劉家良執導的電影中較鮮為人知的一部。劉家良最初在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為武打電影擔任武術指導,後來在七十年代中成為導演,以其功夫片廣受好評。1979年的《爛頭何》具備自我指涉、角色扮演的元素,是一部近乎反思功夫類型的香港功夫片。
這部電影的動作設計非常出色,其中一幕經典場面是飾演青樓女子的惠英紅像扯線公仔般被飾演勤親王的劉家輝操控,擊敗由汪禹飾演的爛頭何。
6.《第一類型危險》(1980)
這是徐克執導的電影中最憤怒和虛無的一部,是香港新浪潮的重要作品。戲中講述一群學生愈趨失控的叛逆行徑,片名指的是在香港法例下被列為第一類危險品的爆炸品。
在遭禁映的原版中有學生自製炸彈並四處放置的場面;而在重新剪輯的版本中,學生不再製造炸彈,而是無牌危險駕駛。原版的正片拷貝和底片都已遺失,只剩一個錄影帶版本。這盒錄影帶及後成為製作復原版的素材,在法國出版了DVD。
7.《烈火青春》(1982)
譚家明是香港新浪潮的傳奇人物,被譽為拍攝技巧最講究的一人。他是個完美主義者,與主流電影圈格格不入。
《烈火青春》由夏文汐、湯鎮業、張國榮和葉童主演,是譚家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部青春片在製作時遇上不少阻滯,須重新拍攝部分場景及修改結局,亦因為直白描繪性愛情慾的露骨場面,包括一幕在香港電車上層的纏綿戲,上映後一直備受爭議。
8.《半邊人》(1983)
《半邊人》是方育平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他在電影上映時甚為知名,但現在幾乎被人遺忘。他曾憑其首三部作品三度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至今仍無人能打破此紀錄。
《半邊人》將虛構故事與紀錄片拍法巧妙融合。飾演女主角阿瑩的許素瑩其實就是在演自己,很多故事情節都取材自她的生活。在香港電影文化中心的幾場戲皆有中心的真正職員演出,阿瑩的家人也是由許素瑩的一家人演回。因此,這切切實實地模糊了虛構與現實的界線。
9.《秋月》(1992)
羅卓瑤執導的《秋月》在1992年榮獲盧卡諾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殊榮金豹獎。這是一部由日本資金支持的低成本獨立製作電影,是首部贏得該獎項的香港片。這電影很有那個時代的代表性,反映了1990年代初香港的移民潮,亦是羅卓瑤「移民系列」的第四部電影。
片中的日本遊客(由永瀨正敏飾演)與等待移民的少女在香港相遇,少女的父母已移居加拿大,留下她與祖母。這是一部含蓄、憂鬱,情感細膩的電影,觸及香港身分和中國傳統的主題,呈現香港電影的另一面。
10.《妖獸都市》(1992)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