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謄本
(原文:普通話)
陶輝:我的成長、經歷和環境對我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我是出生在一個小山村,在那個村裏我父母都是鄉村老師。他們白天上課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在家裏看電視,但那個電視只能收到一個頻道,很多東西每天都是在重複放映的。就是說,我覺得那時候就好像給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能看到外面在發生一些甚麼。
對我來講,我覺得流行文化就是最受歡迎的文化吧。因為我一直想讓我的作品更接近大眾,讓沒有藝術背景的人也可以進入到我的作品裏。所以說我覺得作為……選擇流行文化作為一種表現的形式對我來說是很有用。
這個是我設計了九個像墓碑一樣的東西,每塊墓碑上都鑲嵌了電視機,每個電視機前面有一個沙發,所以觀眾可以坐在沙發上,面對這塊墓碑看裏邊的內容。我覺得裏邊的內容跟這個墓碑的形式是比較契合,因為都是一些關於終結還有紀念性的東西對我來講。
我當時在日本創作作品,在那個環境裏跟很多周圍的朋友聊天。我發現他們的年輕人好像普遍有一個概念。是他們覺得未來好像是不可靠的,然後他們很注重當下。
這個故事大概是講一個媽媽,她的兒子特別喜歡研究歷史,對寫作也特別有天賦,就寫了幾本書。他可能是對歷史做了太深入的研究,就對這個世界失去了信心,然後他就選擇自殺了。那個場景就是媽媽在跟他的爸爸打電話,講述他兒子去世的這個過程。
故事其實都是關於死亡、終結、最後、盡頭的故事。它每一個觀眾不一定看完所有的作品,就是所有的屏幕。可能看三到四段……我覺得這段作品在我心目中就已經完成了。因為他就可以在三到四個故事當中做一個連接。我覺得這個故事……就整個作品就成立了。
陶輝將民俗文化與傳統藝術形式融入到繪畫、錄像與平面設計作品,並以傳統中國文化的技術工序和元素,質疑全球化、虛擬關係與霸權思維。
《你好,盡頭!》(2017)由九部短片組成,分別在以九宮格方式排列、猶如墓碑的電視機上播放,各個短片場景中的角色都在通電話。片中人物的身分職業和性別年齡各異,談話內容皆涉及末日、死亡、結束等主題,但沒有明確的開頭和結局,讓觀眾可自行想像與理解當中的起承轉合。
儘管陶輝是在京都作藝術家駐留期間,起用日本演員拍攝這件作品,但短片的劇本故事大多源自中國的新聞或故事。他將迷茫焦慮的個人情緒,轉化成一種四海皆同的社會現象。作品採取片段式影像敘事,以精心設計的服裝道具,及柔和細膩的畫面構圖組成。
製作人員
- 監製
M+
- 影片製作
Adam Studios
- M+ 策展研究
皮力、譚雪凝、胡寶雯
- M+ 製片人
蘇浚、丘雪君、伍韵怡
此影片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