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8年2月1日 / 李叔京

李叔京博士深入剖析策展人角色之演變

從河畔眺望對岸一幢大型磚造建築物,建築物附有高聳的煙囪,頂部設有玻璃幕牆。玻璃幕牆左邊寫有「Art Changes We Change(藝術在變,我們在變)」的字樣。

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外貌,照片從聖保羅大教堂拍攝。玻璃幕牆上寫着「Art Changes We Change」(藝術在變,我們在變)。圖片由Tate Photography提供。

我們就着當今策展人的職責如何延伸進化這個問題,為大家呈上不同觀點。以下,倫敦泰特藝術館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策展人李叔京博士與大家分享她的見解。

「Art Changes We Change」(藝術在變,我們在變)這句掛在泰特現代藝術館玻璃外牆上的標語,一語道出藝術館在現今社會的角色轉變。泰特現代藝術館自2000年開館以來,不斷對藝術館的固有型態提出質疑,例如藝術鑑賞、精英主義,以及以西方為中心的單線藝術史敍述。該館不依照年代順序展示藏品,建築設計亦大膽挑戰原址遺留自工業年代的風格,令它成為別樹一格的新型藝術館,並推動藝術和社會創新。2016年,泰特現代藝術館的擴建部分落成開幕,更深化了其願景:成為更國際化、更親民,並與社會有緊密聯繫、反映當代藝術變遷的藝術機構。

同樣,策展人的角色也不斷在改變。以往策展人專責研究藝術品及購置館藏,並為展覽挑選合適的展品。但是,當藝術館由保管及展出藏品的機構,發展為交流及實驗的地方,策展人的角色也隨之起了變化。他們成為了更為龐大、更為複雜的藝術製作及傳播網絡的一員,因而促使人們反思藝術館現有的價值觀和運作模式。例如,數碼革命的出現,令策展人必須接觸一些只在網上世界「參觀」展覽的新型觀眾;而在文化日益多元的社會,策展人亦必須了解世界各地多樣化的藝術實踐,並懂得以嶄新手法呈現這些藝術。在藝術家眼中,他們期望策展人既是有創意的合作伙伴,又是理解其創作的藝評家,能夠將他們的藝術實踐傳達給更多觀眾。另一方面,隨着雙年展、藝術節這類在藝術館以外舉行的展覽興起,策展人的角色更進一步擴大。他們的工作重點從蒐羅和介紹館藏,變為委約新作品及構思更深入的策展敍述。

對今日的策展角色而言,透過公眾活動、刊物及網上平台促進慎思明辨的討論,其重要性不下於籌備展覽。而策展人集研究員、藝術史家、作品委約人、展覽籌辦人、文化促進者及社會行動者等角色於一身,早已不是中立的觀察者或單一的權威,而是多元觀點的促進者,以及嚴格批判正統立場的人。隨着藝術館及展覽的文化趨向民主及易於接近,藝術家、策展人和觀眾之間的關係也不斷演進,藝術館和展覽場地也隨之變化,成為了形成共享、集體經驗的空間。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李叔京現為倫敦泰特藝術館亞洲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策展人。她同時是泰特藝術館亞太藝術品購藏委員會的策展人,並曾任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作品委約人及策展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