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你提供最好的網站體驗。

了解更多
博物館展覽中,可見一件華麗的血橙色高定禮服,配有戲劇性的拖尾和華美的頭飾,穿戴在一個站在底座的人體模型上。背景中的牆上掛着藝術作品。

M+策展人Ikko Yokoyama闡述郭培展覽中的策展理念,剖析這位時尚藝術家豐沛多樣的靈感來源,並發掘其創作跟當代藝術和設計的聯繫。

2006年,郭培以《輪迴》系列踏入五光十色的高定時裝界;自此,這位北京出生的設計師便聲名鵲起,成為中國頂尖高定時裝設計師。其雍容華貴的作品融會世界各地的元素,由中國龍袍朝服和歐洲宮廷服裝,到東方神話和植物圖案不等。「郭培:藝想天開」是首個於東亞展出郭培作品的大型博物館展覽,亦是首度將其作品與當代藝術和設計共同展出,讓彼此交流對話。展覽邀請觀眾踏上時尚之旅,欣賞其絢爛奪目的高級定製時裝系列,凸顯其巧妙融合不同文化符號的後現代風格,並將這些作品與M+館藏中的藝術作品和設計物件連繫起來,從視覺和主題上觀察兩者的共通之處。

展廳中有一面藍色牆,牆上的金色文字寫着「郭培:藝想天開」的中英文展覽標題。整個房間都可見身穿華麗服飾的人體模型,被置於底座上。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林煒然,M+,香港

成為此展覽的策展人後,我首要做的就是回顧郭培於2006至2021年間推出的十六個高級定製時裝系列。研究這些系列,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在仔細檢視植物群的植物學家。我為郭培的創作構思分類,辨析不同主題和重複出現的類型。

花卉主題在郭培的作品中異常突出,而花園這個概念打從一開始已深深啟發我們。籌備這個展覽就像設計一座花園,無論是從策展手法或觀眾在展廳內的空間體驗來看,都是如此。我沒有按時序展出作品,而是選取不同元素,將其並置,恍如栽種不同主題的「物種」,讓觀眾細賞。故這展覽的佈局就如地形圖,觀眾穿梭當中的蜿蜓路徑,就會邂逅各色各樣的主題。

當代設計師

將郭培的高定時裝與當代藝術和設計並列展出,是自然而然的決定。這展覽之所以充滿M+特色,是因為我們將郭培的創作實踐置於更廣闊的亞洲當代視覺文化脈絡之中。我不是時尚歷史學家,而是建築和設計策展人;故我觀看郭培的作品時,會超越時尚領域,並視之為藝術品。

從下而上拍攝一個金色人體模型,畫面只見其上半身。人體模型身上穿着華麗的紅色連身衣,以中式的龍刺繡點綴。金色的羽翼自腰間延伸。太陽光自天窗透進空間。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林煒然,M+,香港

郭培無疑是位當代人物。其過往展覽常強調她對中國文化的傳承,並將其作品與中國文物並置。然而,儘管郭培博採傳統手工技藝,並廣引神話,但「郭培:藝想天開」的着眼點是其獨特的當代視野。我們在籌備展覽期間與她溝通時,她本人也希望不要將其創作囿於時尚領域,而是要與M+館藏互動。

綻放的創意

展覽以「生之喜悅」作開端,展示郭培的高級定製時裝系列《心靈花園》(2015)和《童夢奇緣》(2007)。這兩個系列結合細膩的植物主題,隱喻大自然的力量,處處流露着俏皮和童真,正展示郭培豐富的想像力。

展廳可見八個身穿高級定製時裝的人體模型,它們被置於座底之上,以聚光燈照亮。附近的牆上掛了幾幅藝術作品,包圍着中間的人體模型。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林煒然,M+,香港

值得留意的是,在郭培的年少時代,所有人都是穿灰沉的毛裝,粉紅短裙或光鮮亮麗的時尚雜誌均未見影蹤。服裝生產僅限於功能性裝束,而往日製作華美服飾的傳統手工技藝均被壓抑。郭培對華服美裝的認識,全部來自祖母轉述的關於中國漂亮服飾傳統的故事。因此,在發展時裝設計事業之初,她需要大力倚仗想像,去填補其時有限的歷史記載。要尋覓身懷所需絕技的匠人,讓其重操故業,傳承知識,亦耗費大量時間和心力。故此,在這部分,我想表達郭培的高定時裝,就如漫長冬季後的春天,盡情綻放着想像力,令長久失落的傳統技藝鮮活過來。

我將郭培的早期作品與艾莎.哈立德的《West Looks East》(2013)佈置在一起,哈立德同樣以當代手法活用古代技藝,因而備受稱許。哈立德曾受印度波斯細密畫的訓練,在此作品中以傳統精細筆觸描繪鬱金香,詰問歷史上錯綜複雜的跨文化關係。

水粉瓦斯里紙紙本畫作上,兩個大型垂直長方形並排而列,四周繪上灰色框邊。右邊的長方形呈彩藍色,左邊的長方形則呈鮮紅色。右邊的長方形內,兩朵粉紅色的花從底部伸出來,花冠朝向左邊。

艾莎.哈立德,《West Looks East》,水粉瓦斯里紙本,M+,香港,© All copyright reserved to the artist, Aisha Khalid

相比之下,郭培2007年的高定系列《童夢奇緣》是她懷着第二個孩子時構思的。這系列的作品色調淡雅,極為女性化;而另一方面,銀色刺繡則參考了西班牙鬥牛勇士服裝,為設計注入元氣和力量。郭培的設計看起來或許漂亮「甜美」,但同時也是一種盔甲,投射出強而有力的女性形象。我看到郭培和劉野的油畫《賣火柴的小女孩》(2004)的主角有共通之處。這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畫家雖以其「可愛」、猶如卡通般的女孩肖像畫著稱,但這幅受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1845)啟發而創作的畫作,同樣強烈地傳遞出主角的韌性和滿懷希望——這些特質正是郭培的寫照。

油彩布本作品中,可見白雪紛飛的情景。當中有一個女孩站在淡藍色的地上,她戴着頭巾,露出濃密的頭髮,並手持一支點燃着的火柴。

劉野,《賣火柴的小女孩》,2004年,油彩布本,M+ 希克藏品(捐贈),香港,© 劉野

東方美學

在「東方新說」,我們看見郭培解構和重塑與東方相關的經典主題。受中東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啟發,郭培創作了《一千零二夜》高定系列(2009),重新演繹各種東方皇室禮服。《青花瓷》是當中重點之作,其禮服和頭飾均向中國明清時期的青花瓷致敬,頌揚其歷久不衰的文化影響力。《黃皇后》是此系列另一點睛作品,更廣為人知的或許是Rihanna於2015年身穿此禮服出席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這件氣勢十足的作品以宮廷服飾為靈感,曳着長長裙擺,並採用中國皇家御用的明黃色。

兩個人體模型放在底座之上,帶點戲劇效果。它們分別着經精心設計的藍色和黃色禮服,綴以華麗的細節,帶有莊嚴的氣勢。後方的藍色牆上掛了藝術作品,旁邊還有一個放在箱子內的陶瓷花瓶。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這部分也展出了融合各地皇權象徵的《東宮》(2019)系列作品。這些閃閃發亮的裙子含有向來被鑲嵌於昂貴漆器的珍珠母。郭培與京都織物設計公司民谷螺鈿合作,研發出將由珍珠母製成的螺鈿絲織入面料的技術,使布料珠光流轉,燦然生輝。其中一件禮服的肩高聳起角,借鑑了喀爾喀蒙古族女性貴族服飾,並帶有手工刺繡的龍,象徵皇帝權力。

三個人體模型置於座底上,各穿着華麗且充滿細節和形態獨特的禮服。後方的牆上有一幅拍攝紅色宮殿的照片,還有一個放有展品的玻璃箱。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穿在身上的建築

郭培於1990年代末首次到訪歐洲,深受當地建築啟發,「超越空間」就是探討她對建築的鍾愛。在那趟旅程中,她首次看見哥德式教堂和巴洛克宅第,並深深為裝飾的力量所撼動:這些舉行儀式、別具靈性意義、將人們聚在一起的場所,都充滿着細節。為空間綴以裝飾的渴望不只見於歐洲教堂,亦見於東方的宮殿和廟宇中。這些建築除了美輪美奐,同時發揮實際功能,為人們遮風擋雨。對郭培來說,衣服就是身體的建築:它裝點身體,滿足禮儀需要,並保護我們免受風吹雨打。

受瑞士聖加倫大教堂的天頂畫和室內壁畫啟發,郭培的《傳說》(2017)系列探討歐洲宗教意象和奢華的貴族服飾。其中一件作品的頭飾和連身裙均是鐘形的,綴滿蛋白石和水晶,呼應該教堂的巴洛克建築的結構之美。而豎立在頭飾之上、鑲有金銀的十字架同樣向此宗教場所致敬。

一個人體模型置於底座上,身穿如同大教堂的裙子。其鐘形設計充滿精緻的細節,還有一個鑲有寶石的十字架,使人聯想起建築物的宏偉和神聖的裝飾。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林煒然,M+,香港

郭培的《建築》(2018)系列進一步發揚她對結構服飾的興趣。此系列展示一件件恍如建築,卻是真人大小的黑色裙子。與其並列的是石家豪幾幅描繪滙豐銀行總行、大會堂和國際金融中心等人形香港地標的畫作。

展廳中有六個放在底座上的人體模型,這些模型身穿帶有黑色、金色和白色色調、如建築物一般的禮服。背景中可見一幅畫作。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林煒然,M+,香港

神話世界

「世外神話」探索郭培作品中的奇珍異獸和神妙境域。龍在中華文化舉足輕重,亦是郭培高定作品中常見的主題。龍可以穿梭不同世界,連繫天人,對郭培來說是生機盎然的蛻變象徵。在《龍的故事》(2012)系列中,從迷你裙到晚禮服等不同服裝,都綴以這神話中的瑞獸,猶如超級英雄角色的不同裝束。

展廳中可見五個人體模型,各穿着華麗的服飾。最近鏡頭的一個穿着金色和藍色的禮服,布料在燈光上閃閃發光。裙子的刺繡十分精細,形狀有如蜿蜒的龍。背景中可見藝術作品掛在牆上。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極樂島》(2018)系列探討生命枯榮的循環,與《心靈花園》頗為相似。郭培在其母親去世後創作此系列,故這一連串作品都在探索死亡和死後世界。其中一件我最喜歡的展品,就是那件與竹籃編織大師合作製成、撐着竹裙架的金色舞會禮服。以金箔塑成的花朵和枝椏自裙身綻放、冒出,營造出縹緲出塵的風景。禮服被置於轉盤上,傳達時間無始無終的循環,並與置放一處、郎靜山的《春樹奇峰》(1933)相互交流。郎靜山的作品看似在描繪處於雲霧繚繞的黃山景致中的一棵樹;事實上,這卻是經過處理的影像,由多張負片曝光而成,呈現出想像中的風景,一如郭培對極樂世界的時尚演繹。

展廳中有四個人體模型,最近鏡頭的一個身穿金色禮服,內有竹裙架。以金箔塑成的花朵和枝椏自其半球狀的裙身綻放、冒出,裙子在黑色的轉盤上展示。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時間的沙粒

展覽最後一部分「夢與現實」聚焦郭培長久以來對時間和重生概念的探索。其首個高級定製時裝系列《輪迴》(2006),名字源自梵文,探討其指涉的死亡與重生的循環。此系列的重頭之作為《大金》,其寬闊和穹頂狀的裙身酷似蓮花,是佛教中純潔的象徵。其向外綻放、飾滿金色刺繡的裙身耗費逾五萬小時製作。跟《輪迴》系列一同展出的為《遇見》(2016)系列,後者兼收並蓄,包含風格迥異的元素和別樹一幟的面料。在這些作品中,過去與未來以夢幻的方式碰撞。這些色彩斑斕的禮服,與周綠雲的水墨畫《無題》(1990)同場展出,當中奔放灑脫的筆觸,伴以綠、黃和紫色潑墨。郭培的作品與韓志勳的《恆淵》(1971),亦產生饒富意義的對話:後者巨大的畫面上,有一藍色圓形,中間一道帶肉感的裂縫,恍似軀體,又如宇宙。

五個人體模型展示着華麗的高級定製時裝,最近鏡頭的一件是金色的。其寬闊的圓頂形裙子設有精巧的金色刺繡,形態向外綻放。人體模型背後的牆上可見藝術作品。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畫面左方可見四個擺放在底座上的人體模型,各穿着不同顏色、細節豐富的裙子。右方可見一幅塑膠彩畫作在牆上,展示着一個發光的灰藍色球體。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水墨設色紙本畫作中,可見富表現力的筆觸在左右兩邊彎曲來回,筆觸呈黑色、半透明的橙色和黃色。畫面上半部分,一個橙色環形被黑色的潑墨痕跡圍繞。畫作不同部分均寫上細小的中文字,包括右上角。

周綠雲,《無題》,水墨設色紙本,M+,香港,© Catherine Yang

塑膠彩畫作的中央可見一個藍灰色球體,填滿正方形畫布的大部分空間。一條垂直夾縫位處球體中間,幾乎觸及其頂端和底部。柔和的白色線條勾勒球體輪廓,在紫灰色背景的襯托下,營造出發光的效果。

韓志勳,《恆淵》,塑膠彩布本,M+,香港,© 韓志勳

五個人體模型展示着華麗的高級定製時裝,最近鏡頭的一件是金色的。其寬闊的圓頂形裙子設有精巧的金色刺繡,形態向外綻放。人體模型背後的牆上可見藝術作品。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畫面左方可見四個擺放在底座上的人體模型,各穿着不同顏色、細節豐富的裙子。右方可見一幅塑膠彩畫作在牆上,展示着一個發光的灰藍色球體。

「郭培:藝想天開」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梁譽聰,M+,香港

水墨設色紙本畫作中,可見富表現力的筆觸在左右兩邊彎曲來回,筆觸呈黑色、半透明的橙色和黃色。畫面上半部分,一個橙色環形被黑色的潑墨痕跡圍繞。畫作不同部分均寫上細小的中文字,包括右上角。

周綠雲,《無題》,水墨設色紙本,M+,香港,© Catherine Yang

塑膠彩畫作的中央可見一個藍灰色球體,填滿正方形畫布的大部分空間。一條垂直夾縫位處球體中間,幾乎觸及其頂端和底部。柔和的白色線條勾勒球體輪廓,在紫灰色背景的襯托下,營造出發光的效果。

韓志勳,《恆淵》,塑膠彩布本,M+,香港,© 韓志勳

慧眼高瞻的中國時尚藝術家

郭培在2016至2021年短短幾年間,已創作出十個巴黎時裝週高級定製時裝系列,實在殊不簡單;尤其是當我們考慮到研發面料和製作成品所需的時間和技藝,更見其非凡之處。在仍由西方主導的高定時尚行業,她無畏且以極繁的方式傳揚中國文化傳統,並將豐富多樣的環球元素融入中式主題。其演繹的「中國性」極為當代,且故事豐沛,令人心馳神往。也許在一百年後,郭培的作品仍然是引人入勝的藝術傑作,述說着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故事。

回顧郭培的系列作品,我發現她的實踐一貫而行,其非凡視野由其時尚事業之始,已引領她前行,歷數十載而不墜。郭培的作品不隨流俗;她,創造出自己的世界。

──內容Ophelia Lai轉述

本文來自Ophelia Lai與M+設計及建築主策展人Ikko Yokoyama之對談。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