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22年6月9日 / 張偉雄

我亦是行人:香港電影中的活動佈景板

電影劇照中可見一男一女正騎着電單車穿過隧道,隧道內的燈光帶偏綠色調。兩人都沒有戴頭盔,前方的男人嘴裏叼着一根煙,他身後的女人閉上眼睛,摟着他的腰。後方遠處可見車輛亮起的車頭燈。

王家衛執導的《墮落天使》(1995)劇照,© 1995 Jet Tone Productions Ltd. © 2019 Jet Tone Contents Inc.

際此M+戲院開幕的時刻,影評人張偉雄帶我們走進電影世界,徜徉當中的香港街道。

電影觀眾/城市行人

大概始於1960年代,香港城市現代個性顯現,電影不甘待在片場,上街捕捉社區氣氛地標風貌,景框中行人或疏或密、亦急亦閒在流動,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人文氣息。之前黑白粵語片時代行人是過鏡和點綴,我愛引用蘇軾《蝶戀花‧春景》一詞「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這幾句的隔開意象。粵語片與粵劇意識相通,角色配置借用生旦淨末丑等行當主次分明,五軍虎梅香列最後,市集行人敬陪末席。城市狀況初出現,這道讓佳人安心不出行的牆將拆未拆,仍擋着風景,拍行人未形成自覺,我感到「行人被看見/不如看不見」的過渡心跡,避拍行人是時代某種審美觀的反映。

來到1968年,我碰上楚原的《冬戀》和龍剛的《窗》,皆以當時得令的謝賢和蕭芳芳的足跡,帶出「看不見」行人的孤單、自憐心像。前者二人走到尖沙咀碼頭一帶,感懷身世,夜闌人靜,沒有一個夜歸人影。後者由視力正常的男生帶盲女出遊,先到中環高樓大廈,後到山頂公園,再返教堂,蕭芳芳被帶路聽到人聲車聲鳥聲風聲,靠謝賢的形容以聽覺嗅覺去感知。鬼片不計數,日後總不時有人刻意展現眼下無人、一片清空的香港風景。我心儀的,有《墮落天使》(1995)莫文蔚雨夜浪蕩的亞士厘道,還有《愈快樂愈墮落》(1998)陳錦鴻與曾志偉馳騁在空無其他車輛的青馬大橋,晨曦來臨,他們駛往機場的方向,猶如回應台灣柯宇綸的求救留言。曾志偉提起一個日子,連繫着一道暗湧,流瀉出空虛自戀之餘,同時隱含着擔憂城市去留的神傷。

關錦鵬的《愈快樂愈墮落》(1998)片段

我們試跟着《賭神》(1989)的刀仔(劉德華飾)走一趟,去找尋腦袋失靈迷路的高進(周潤發飾)。刀仔橫越彌敦道,茫無頭緒心情忐忑在太子道街角顧盼,他在繁雜人潮中亂逛,終於在染布房街火車軌天橋旁碰上正在享受雪糕的高進,引來大量行人圍觀的是他附近的流浪漢,原來只是虛驚一場。身為觀眾的你或曾經走過這些街道,一霎間閃現神奇效果,眼睛看着看着竟帶出腿痠感,心思隨着敘事在熟路上走着。或許你曾擦身而過,又或是站在遠處探望的那一位是你,然而,「你」不是在看拍戲,而是劇情中鬧市裏的行人,想搞清狀況,合演「行人圍觀」。

行人作為電影裏的旁觀角色,很多時是刻意安排,但多數也是一廂情願。如在《貓頭鷹與小飛象》(1984)裏,尖東海旁行人一雙一對,目擊一名胖子(洪金寶飾)向一名中女(葉德嫻飾)示愛,見着二人從鬥氣到認定,陌生旁觀者立刻熱烈鼓掌,像一直追隨劇情發展的觀眾紛紛讚好。類似的街頭浪漫認同你我真的看過無數次,是港式喜劇的「行人神話」,只有群眾演員才能準確快速回應。

劇照中,一男一女各擺出不同的跳舞姿勢。左方的男人跪在地上,雙臂展開,角度如同時鐘兩支指針在8點正的模樣。右方的女人上身前傾站着,雙臂同樣展開,成4點正的指針模樣。

洪金寶的《貓頭鷹與小飛象》(1984)劇照,© 2010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

朝街頭良辰美景逆向尋的話,也許不是街頭大打出手,最叫人心有戚戚焉的行人收場,莫過於《公僕》(1984)裏的男孩街頭中槍一幕。香港電影愛拍警匪街頭衝突,探員(李修賢飾)開槍這一刻細意鋪排,不是命中或瞄不準的職業技能評估,子彈射出的軌道,指向行人僥倖與不幸的二元對立命運,表明批判自認是秩序維護者的單線思維,壓根兒顯露1970年代繁榮景象下的一個深沉集體恐懼。誤殺行人象徵付出的代價,成人只看眼前只爭朝夕,無暇顧及下一代,這次「代罪」的是天真無辜的孩子。當追捕駁火飛車成了公式去拍,漸漸遺忘曾經辯論過的開槍道德責任,警匪開槍互射,港產片有一條未計街頭傷亡之數未找,大概電影人會支吾以對:不要認真,中槍的是臨時演員而已。

電影截圖中,一個男人雙手舉起手槍,他身穿藍色上衣,袖子捲起露出底下有紅色袖口的內衣。他身後可見一個旁觀者,其右手看似佈滿鮮血,按着自己的左邊臉頰。

李修賢的《公僕》(1984)電影截圖,© 2010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

偷潛行人間

臨時演員演的是戲,那麼,追求真實感去拍,行人就是行人,香港電影必然擁抱「偷拍美學」。從折衷到試當真到精密企劃,它的極致呈現,自然去到《省港旗兵》(1984)。大東(林威飾)領頭視察目標金鋪,卻遇上獨行匪搶吃頭啖湯驚動了警察,他們車內探頭看,警員(林國斌飾)懷疑上前查問。麥當雄長期在罪案視覺經驗中浸淫,決志捕捉落荒而逃的實況。始自河內道加拿芬道,由麼地道穿出橫越彌敦道往北京道去,他們搶截一部的士,在路口擲手榴彈逃脫。整場警匪追逐之所以叫觀眾看得心悸,是儼如真實發生的逼真視覺效果,行人走避是人之常情,鏡頭裏目擊者未必知道在拍戲,發生得太快了,多部攝影機守候,就算未拍到完整的走避過程,然而一個回頭、打量、反應、疑竇,呈現出一幅城市的驚惶面相。麥當雄的細心部署驚動了人流,又讓他們回復正常,然後再驚動,耐性地將現場的不安串連起來,成就了香港電影最經典的街頭一幕。

電影截圖中可見一條繁忙的街道,馬路左側停了一排汽車,幾輛車也停在中間的行車線上。幾個身穿制服的人或躺或蹲在地上,行人路上亦有不少人圍觀。畫面中央可見一個人手持槍械,指着那些身穿制服的人。街道上空掛着很多商店招牌。

麥當雄的《省港旗兵》(1984)電影截圖,© 2010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

封街拍與偷拍,是相反的兩種對待現實的美學態度。之前我或許妄自菲薄,稱香港電影是折衷主義擁護者,然而現在,我欣賞箇中有一份日常的自重。香港真的不是荷里活,我們有我們的願景。這一回,我們到中環半山扶手電梯實地視察。《蝙蝠俠:黑夜之神》(2008)兩主角(摩根‧費曼、基斯頓‧比爾飾)相會在擺花街段天橋上討論形勢,身後是熙來攘往上班族,特約演員不望鏡頭當攝影機不存在,仿造朝氣勃勃的行人風景。然而我選了王家衛《重慶森林》(1994)做局內人角度對照,杜可風選了伏下來、局部、甚至金屬平面反映的視角,拍攝時行人望鏡頭等閒事,NG再來罷,務求捕捉沒有被打擾的中環半山扶手電梯日常流動,663(梁朝偉飾)巡邏時被幾聲「喂」驚動,但他也要融入移動風景中,要知道他家住閣麟街,是一名街坊差人。

基斯杜化﹒路蘭的《蝙蝠俠──黑夜之神》(2008)片段

主角混在行人群裏的偷拍,是切切實實地拆走擋住風景的牆,「佳人」走到街上,是笑是淚容後再說。在《愈快樂愈墮落》中,生活安排妥當的櫃中同志曾志偉自信滿滿上班乘地鐵,將桑拿浴室收到的「親密要求」小紙張拋進垃圾桶,順着腳步走進人群裏,關本良的手搖跟拍很醒神,我想起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父》)的況味,多了點遊子心意:人生既然是寄居,要做好出門的準備,無安逸於窗戶風景天涯踏紅塵。這種安插往往先順流後逆流,追求漣漪式的驚動。我猶喜歡《朱麗葉與梁山伯》(2000)中crew cut的混混(吳鎮宇飾)的神經兮兮;他沉醉在自我心思中,做出古怪動作,然後旁若無人向反方向走,惹一、二行人好奇回頭望,長焦距鏡頭校準縱深拍出乍現的稜角。

劇照中可見一個身穿黃色上衣的年輕女人,她跪在扶手電梯上,左手撐着地面。她的右肩揹着袋子,右手拿着一碗麵,拇指夾着碗中的筷子。她望向扶手電梯的玻璃,玻璃上有她的倒影。

王家衛的《重慶森林》(1994)劇照,© 1994 Jet Tone Productions Ltd. © 2019 Jet Tone Contents Inc. 

行人發現行人時……

「妳做咩跟蹤我?」,這是《暗戰》(1999)裏張華(劉德華飾)轉頭以惡相對一名女行人(蒙嘉慧飾)說的無禮話。她其實先是小巴乘客,張華貫徹無禮,之前借了她的耳機避開路障警察耳目。女行人強裝鎮定指一下,口窒窒說「我是住在這裏的」。在一般港產片裏,角色令行人受驚,他們會對疑心重的主角說「黐線」,這裏卻不同,她不再是路人甲了,戲份等着她,日後她要收留此陌生人,男人不壞不愛,即使篇幅不多,還是女一的戲份。這算是鮮有一次行人被拖進故事情節中變身的例子,找蒙嘉慧來演,用心可謂昭然若揭。談到行人凸顯被看見,倒是《戀愛季節》(1986)做了一次主角與行人關係有趣移位的補遺。戀人(黃耀明與李麗珍飾)拍拖街頭找趣,隨便盯上這個穿得像OL的女生,決定玩跟蹤猜她的身分、心情、動向,他們偶爾打擾行人又不打擾這名行人,隨她過海上廣播道,揭盅時刻來臨,原來她不動聲色,低調去報名選美。

電影截圖中有一男一女的近鏡,畫面左方的女人戴着太陽眼鏡,望向前方,輕輕皺着眉頭。畫面右方的男人扭頭直直地看着女人,左手按在左耳上,看似在控制甚麼裝置。

杜琪峯的《暗戰》(1999)電影截圖,© 2010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

當角色發現行人,背景也盡是行人,觀眾眼中,角色何嘗不是行人,偷窺何嘗不是跟蹤。之後觀眾離開戲院上街,成為街上行人,在香港鬧市逛街,碰上有人在拍街景的機會,相信比其他大城市高得多,以為大製作封路拍,殊不知另一邊可能在偷拍,不知不覺入鏡下一齣香港電影。我會心微笑了,當然是帶暈眩的,哪個行人不是角色,哪個角色不是行人,微妙效果大概香港獨有,感到不知哪裏來虛虛幻幻的旋轉木馬在轉。

電影截圖中有一男一女坐在餐桌前,男人在畫面左方,女人在畫面右方,兩人前方都放了一杯飲品。他們都伸出自己的左手,攤開手掌,專注地看着。

潘源良的《戀愛季節》(1986)電影截圖,© 2010 星空華文傳媒電影有限公司

香港城市與香港電影如此貼近,緊貼步伐、緊接敘事,行人或因好奇或粗心大意,徘徊於浪漫圍觀、恐慌走避,間中走避不及,以及介入主角陰謀論的神經質中。始終鏡頭要拉闊了,是時候回歸行人自如純粹鏡頭內的風景,是香港之日常。陳果在《榴槤飄飄》(2000)代小燕(秦海璐飾)神回香港,剎那間走到旺角,鏡頭在座落火車軌旁繁忙的行人天橋上緩緩橫移,極目是夜色裏的人流車流,鏡頭慢捕快放,展現時間洪流裏旺角的浮生,有包容世態的意味。這是陳果致行人,代香港電影送上感激謝意。

電影截圖中可見香港街道在晚上車水馬龍的情景。馬路上滿是車輛,行人路上亦擠滿行人,上空掛着大大小小的霓虹招牌。

陳果的《榴槤飄飄》(2000)電影截圖,© Nicetop Independent Ltd

想探索更多香港電影中的場景?不妨參與「開場鏡:香港」的放映節目,觀賞更多出色的電影。另外,我們亦在「香港:此地彼方」中展出一些精彩的電影片段。

張偉雄
張偉雄
張偉雄

張偉雄,影評人、獨立電影導演,著有電影文集《低空飛行》(1998),曾編輯《雙城映對──香港電影與香港城市初對話》(2006)、《一一重現 楊德昌》(2008)、《製造香港──本地獨立紀錄片初探》(2011)等書。1997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月未老》,之後陸續有《惑星軌跡》(2000)、《太陽無知》(2003)等。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