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電影劇照中是一個昏暗的房間,當中可見身穿黑衣的劉德華拿着如棍棒一般的武器。前景中,有一條粗鐵鏈從上方垂下。

影評人蒲鋒從徐克的《狄仁傑》系列──《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狄仁傑之神都龍王》(2013)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2018),探討其武俠片由江湖到廟堂的立場轉變。

回顧徐克之前的武俠片,普遍着墨於江湖,以及不會受朝廷束縛,甚至蔑視腐敗朝廷的江湖人。而《狄仁傑》系列的最大特色,就是徐克不再站在江湖的立場來反抗專制腐敗的朝廷,而是強調廟堂無論有多壞,只要有人身居廟堂掌握了權柄,大局已定,便不可改變,維持現狀到底。系列第一集《通天帝國》最能體現這種由江湖轉到廟堂的價值轉變。《通天帝國》由大臣自燃的神秘事件開始,武則天(劉嘉玲飾)起用在囚的狄仁傑(劉德華飾),把他從獄中放出來,授以權柄叫他解開謎團。復出的狄仁傑發現自己捲入了行將稱帝的武則天與瑯琊王李宵(姚櫓飾)為首的李唐宗室的政治鬥爭。身為臣子應該效忠何方本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但狄仁傑卻完全不關心,表現出一副「行政中立」的模樣,只是要查出兩個大臣自燃的真相,好像誰也不幫。到他發現了那是舊友沙陀忠(梁家輝飾)想利用興建中的巨大佛像在武則天登基時砸死她,狄卻拚死阻止,指責沙陀忠「你摧毀大殿,滿朝文武百官都會死在你手上,你殺的人只會比妖后更多。」沙陀的行動所殺的人將會比武則天更多是毫無根據的推測。唐室有人為反武而起兵,被殺的人怎麼會少於明堂內的「滿朝文武」?那是亂作一個虛假空洞的數字,來幫觀眾合理化狄的行為而已。

電影劇照中,可見由劉嘉玲飾演、像女皇一樣的人物。她坐在一張華麗的紅金色椅子上,穿着華美的長袍,頭戴精緻的頭飾。畫面左側,有一個女人在背景中拿着精美的扇子。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年,圖片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影片最後的劇情透露了創作者的真正看法:在狄的干預下大佛砸歪了,「滿朝文武」因此沒有被殺,碎片掉下來唯一威脅到的只有武則天一個人。狄既已保護了「滿朝文武」,假如覺得武則天是殺了這麼多人該死的「妖后」,讓她被砸死也沒甚麼,但他還是拚死把武救了。說穿了狄破壞沙陀陰謀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大權在握的武則天。假如配合之前一句「禍國殃民」的對白,不難理解背後的邏輯在暗示:大權在握的專制者無論多壞也不可以死,一死國家就分崩離析天下大亂百姓遭殃。證諸歷史這當然是胡說,中國歷史上出現很多宮廷政變都不會導致社會解體死人無數。對於狄仁傑,武則天殺過很多人不重要,還會殺很多人也不重要,因為她代表了「穩定」的現狀,要不惜一切去維護。《通天帝國》不怕把武則天寫成一個陰謀家,不怕由狄仁傑之口說她是妖后,只需把她寫出感情深度。上官靜兒(李冰冰飾)死前問她一生可曾愛過一個人,她的反應是肯定的。她獲狄仁傑所救,很大度地支開其他人,並恭順地接受手持亢龍鐗的狄仁傑處分,從而令觀眾認同狄仁傑冒死救她的決定。影片最後還打出字幕「公元七零五年 武則天宣佈退位 還政於太子 信守她對狄仁傑的承諾」,這段字幕根本是糊弄觀眾的謊言。稍有歷史常識的都知道,武則天在七零五年退位,是由於年紀老邁不能視事,宰相張柬之乘機發動政變逼她退位,完全與「信守承諾」無關。

電影劇照中,兩位身穿古裝劇服的演員面對面站着。其中一人是劉德華,他身穿藍色的劇服,拿着一個鳥籠。他們身後站着另外兩個人。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年,圖片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通天帝國》既完成了徐克從江湖到廟堂的轉變,也為其後的前傳《神都龍王》、《四大天王》定了調。兩片都是應付異族的陰謀,特別的是它們都把受唐室所害的異族由受害人寫成加害者。《神都龍王》講一個叫東島的地方受到唐朝與扶餘國交戰影響,民不聊生,不單想報復,還想稱霸中原。他們的方法是用毒蠱來害皇帝與滿朝文武。《狄仁傑》系列有個很有趣的邏輯,無論內外敵人,針對的都是朝廷的最高層,狄仁傑每次的任務最終都是保護權貴,然後總是說沒有了權貴國家就會危亡了。《四大天王》又是一個受害人被刻畫成加害者的故事。劇情的前因是一個叫封魔族的外族,以其異能幫李家打下大唐的江山,只因為其族長預言「玄武門之變」而被奪下皇位的唐太宗打進天牢,太宗還殘酷地迫害整個封魔族。於是封魔族人在新族長帶領下以異術向唐室報復。狄仁傑並不準備為封魔族作某程度的申冤來化解,他的責任只是保護皇帝而且特別要保護武則天。狄最終抵抗了封魔族對皇帝武后的追殺,並找來高僧用高超的法力叫封魔族認命接受自己的厄運,不要再擾亂大唐的穩定。狄仁傑是穩定壓倒一切的英雄,而維持穩定的基本原則就是保護權貴,尤其是最高領袖武則天。

電影劇照從遠景拍攝三個手拿火把的人物,他們站在一個昏暗、寬廣、被水包圍的地方。背景中煙霧瀰漫,營造出詭異的氣氛。畫面左側有一個正燃燒着火焰的大鍋。

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0年,圖片由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狄仁傑》系列可說是2010年後中國武俠片「再公案化」的代表性作品。這裏須要先解釋一下「再公案化」這個詞。儘管今天一般講武俠小說史的,都會把清代的俠義公案小說全歸入武俠小說的範疇。武俠小說雖沿襲了俠義公案小說不少關於俠士與武功描寫的成規,但準確而言,「武俠小說」是民國才出現的詞,這個詞與清代俠義公案小說有一個基本點是不同的,那一點便是在「公案」上。清朝典型的俠義公案小說,俠客容或江湖出身,但最後都完全接受皇權並以之作為道德權威,甘心為它的大官效命。到了民國,不單推翻了滿人的統治,也推翻了帝制。因此以長篇為主的武俠小說自草創時期的《八大劍俠傳》(1917,陸士諤著)、《江湖奇俠傳》(1922,平江不肖生著)講的不是與朝廷無涉的江湖恩怨,便是推翻朝廷否定皇權,是一種支持革命的反書。這種精神一直延續至後來的新派武俠小說及武俠片。在武俠片中,江湖不受廟堂約束從來都是主調。2010年後中國武俠片出現「再公案化」。這個時期出現的的武俠片主流,都是英雄受朝廷之命執行任務,擁有公權力才可以動用武力誅除奸黨、國家的敵人。於是中國武俠片出現了類似清朝俠義公案小說的品種。「再公案化」與以前的分別只是過去俠客要有一個文官大臣帶領,如今是武藝高強智勇雙全的英雄已可以直接受命於朝廷執行維持穩定的任務。從此再沒有「俠以武犯禁」,而是「俠以武行禁」。

M+戲院將於2024年11月1日至12月29日舉行「徐克:天馬行空的先驅」放映節目,歡迎到場觀賞《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等一系列徐克的經典作品。

蒲鋒
蒲鋒
蒲鋒

影評人,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著有《電光影裡斬春風──剖析武俠片的肌理脈絡》(2010)、《閒尋舊蹤跡──華語文藝電影源流考》(2022)及《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2022)。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