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你提供最好的網站體驗。

了解更多
一個身穿百褶衣裳的人背對觀者,誇張地舉起雙手。那人左方有一塊彩虹顏色的布料在飄浮,與黑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

藝術家何子彥創作的《戲夜尋謎》由M+與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是一部致敬香港電影歷史的動畫。何子彥與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龍雲與M+ 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交談,深入探討這個人工智能生成作品背後的創作靈感,以及他對歷史、科技和藝術的洞見。

何子彥向來熱愛探索流行文化和較鮮為人知的亞洲歷史,並以推想式手法創作影像,因此,委約他來為M+ 幕牆創作全新作品就最適合不過。2024年夏天,何子彥到香港實地考察時,與策展人花了很長時間在維港感受M+幕牆,彼此交換對這座城市過去與現在的想法。電影仍承載我們對未來的願景。

一個試算表之中,可見一系列服裝的圖片整齊放於網格內。那些服裝用色大膽,風格創新,十分搶眼。右方有一些描述這些服裝的文字。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彩色衣服的小孩的肖像。這個肖像上方可見一列縮圖,右方則是一個面板,讓用家加入評語,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的畫面。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頭戴闊邊帽、拿着兩支手槍的人的肖像。幾張縮圖重疊在這幅肖像之上,右方亦可見一條時間線,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試算表之中,可見一系列服裝的圖片整齊放於網格內。那些服裝用色大膽,風格創新,十分搶眼。右方有一些描述這些服裝的文字。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彩色衣服的小孩的肖像。這個肖像上方可見一列縮圖,右方則是一個面板,讓用家加入評語,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的畫面。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頭戴闊邊帽、拿着兩支手槍的人的肖像。幾張縮圖重疊在這幅肖像之上,右方亦可見一條時間線,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試算表之中,可見一系列服裝的圖片整齊放於網格內。那些服裝用色大膽,風格創新,十分搶眼。右方有一些描述這些服裝的文字。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彩色衣服的小孩的肖像。這個肖像上方可見一列縮圖,右方則是一個面板,讓用家加入評語,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的畫面。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頭戴闊邊帽、拿着兩支手槍的人的肖像。幾張縮圖重疊在這幅肖像之上,右方亦可見一條時間線,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試算表之中,可見一系列服裝的圖片整齊放於網格內。那些服裝用色大膽,風格創新,十分搶眼。右方有一些描述這些服裝的文字。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彩色衣服的小孩的肖像。這個肖像上方可見一列縮圖,右方則是一個面板,讓用家加入評語,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的畫面。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頭戴闊邊帽、拿着兩支手槍的人的肖像。幾張縮圖重疊在這幅肖像之上,右方亦可見一條時間線,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戲夜尋謎》(Night Charades)這項全新委約作品的創作靈感是甚麼?你是如何想出這個作品名稱的?用「Charades」這個受歡迎的猜謎遊戲為作品命名,有甚麼意義?

夜空、晚燈和水中的倒影,這幅巨大幕牆正無聲地為香港播放影像。自我小時候起,這座偉大城市就是熱門的電影取景地,帶給我許多遐想。這讓我萌生起一個想法──將這些香港電影中的場景重現,拿到這個城市中放映。這種放映是不帶配樂的,令我想到在家裏溫馨氛圍下進行的「Charades」遊戲(像是「比手畫腳」的遊戲,玩家利用肢體動作令他人猜出題目內容)。它既是遊戲又是表演。如果將一個平常在家中與親友玩的遊戲,變成一件非常公開、有點熟悉而又陌生的事情,我覺得會十分有趣。

我一直在問自己:「這件作品是為誰而創作的?」首先,它是為生活在這裏的人而創作的,特別是1980至1990年代在香港生活、有着共同回憶和文化背景的幾代人。而「Charades」是一種特殊的表演,它總是同時包含最少兩層意義,它本身是表演,也包括玩家對之前演出的回想;因此,視乎表演的脈絡和觀看的受眾,內容可以完全表達另一種意思。對某些香港觀眾而言,「比手畫腳」這個遊戲或許還會喚起從前在電視上看過的一些備受歡迎的遊戲綜藝節目的記憶。

背景中可見一個蓄着誇張髮型、身穿彩色皺褶服飾的女性肖像。幾張縮圖重疊在這幅肖像之上,右方亦可見一條時間線,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可以講一下從篩選電影到生成演算法的整個創作過程嗎?

《戲夜尋謎》由大概五十個出自香港電影的場景和動作組成。我和友人及合作夥伴都對這些電影畫面印象深刻。當一群人談及同一批電影中的同一些場景,你就知道哪些橋段是受歡迎的,甚至是經典的。接着我把每個場景分拆到最細的單位,輸入到多種不同人工智能系統中,藉以想像出新的形態。我們在《戲夜尋謎》中看到的,是人工智能系統對這些電影場景的理解與重新演繹,名副其實是由這些人工智能系統表演的「Charades」。

M+幕牆是全球最大的媒體幕牆之一,為它創作與為展廳或戲院等創作有何分別?

對我而言,螢幕之大,讓影像擁有建築的氣質。這個意思是當影像變得如此巨大,就近乎純粹的光的狀態,類似這個城市在晚上映照天際的燈光。相比較為私密或狹小的展廳或戲院,要求觀眾集中精神,這幅公共的螢幕卻更像是一種儀式裏照向城市的光,成為夜景的一部分。它悄悄地為城市注入活力,卻不博取注意,就像是祈禱或每晚都做的儀式,既為所有人而做,亦不為任何人而做。

一個蓄着風格前衛時尚髮型和艶麗妝容的模特兒的肖像。她的服裝帶有金屬質感和藍色裝飾細節;她張開了口,表情強而有力,充滿自信。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你創作流動影像作品時會用上最新的科技,請談談你在這方面源源不絕的興趣。你是怎樣是運用這些工具和程式創作的?

對我來說,影像傳送甚麼內容,跟影像是怎樣傳送同樣重要。也就是說,傳送的過程與傳送的內容和形式同樣關鍵。流動影像之所以流動,是全賴一種同時具備技術和思想的工具來實現。我運用新工具創作時,通常會先探究這些工具的發展歷程,然後思考它們的局限。我會把這些問題轉化為一套參數,用來與合作的程式員和動畫師溝通。

運用新科技創作,有沒有改變你對自己藝術家身分的看法或定義?

很奇怪,並沒有。因為我向來都是這樣創作的,不論運用甚麼科技。矛盾的是,雖然我創作的過程和最終成品會不斷轉變,但我的創作手法保持一致。

藉演算法作實時剪接,使作品的形式變化無定。可以談談你的作品中變化多端和難以預測的特點嗎?它們又如何反映你對未知之物的興趣?

沒錯,演算系統最令我着迷的,在於它們生成多重版本和結果的能力。傳統電影創作往往強調選取一個完美時刻的決斷力。然而,要做這些決定的痛苦令我愈來愈為難,例如要挑選一個完美角度、完美時刻、完美鏡頭、將它們編排成一場完美的戲,並得出完美的時序。這樣,成品會是一部出自單一作者的完美電影;可是,此時此刻,我感興趣的不再是尋找那完美的「唯一」,而是如何創造一套體系,去持續地生成它的多重版本,以及這種多重特質可以如何加以形塑。這個過程並非全然隨機,而是由大量的可能性集合而成,就似形成像一群蜂或一團雲的向量形態。

兩幅圖片左右並排。左圖的背景中可見一個女性肖像,她身穿色彩繽紛的服裝,戴着巨型頭飾。幾張縮圖重疊在肖像上,右方亦可見一條時間線,顯示這是一個剪輯軟件。右圖可見同一位女性,她嘴裏叼着一根燃點着的煙,一隻手拿着一張紙幣伸向香煙。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1980至1990年代的港產片對你和一整代亞洲藝術家與電影製作人的創作影響甚深。你在新加坡是如何開始接觸香港電影的?這些電影令你着迷的是甚麼?有甚麼軼事可以分享嗎?

香港電視劇和廣東歌像是我們日常呼吸的空氣。自我有記憶以來,這些都是我和家人生活的一部分。許氏兄弟、吳宇森或徐克有新作上映,《殭屍先生》系列有新一集,對我一家來說都是大事。至今為止,我看得最多次的電影應該是由程小東導演、徐克監製、1987年推出的《倩女幽魂》。曾幾何時,我甚至能背出這套電影的每句對白。我在成長過程中,看過許多荷里活電影,亦深受日本流行文化影響,不過對我這種成長背景的人而言,香港電影總是特別來得熟悉和親切。回過頭看,這麼多香港電影人不但能應用西方電影的拍攝技巧和類型,還能吸收並加以轉化,實在是很有趣和別具啟發性的事。

你的前作《無名》(2015)是M+的館藏,當中運用香港演員梁朝偉主演電影的現成片段,來體現你對神秘政治人物、冷戰時期的三面間諜萊特的調查研究。在《戲夜尋謎》中,你透過重塑著名港產片角色的形象,創作一系列神秘人物。可以說說這些視覺上的轉移,以及你為何對這些出人意表卻又不完全受控的組合感興趣嗎?

重新使用、重新編排、重製作品,的確是我創作《無名》和《戲夜尋謎》所用的策略。我可算是一個用「現成物」來創作的藝術家,不過這些「現成物」不僅電影原片,還有觀眾對這些素材的回憶與經驗。對我來說,過程中關鍵的是要令素材變得陌生。例如,在《無名》中,我把梁朝偉眾多作品的片段重新編排,構成在新加坡與馬來亞歷史中一個三面特務的「真實故事」。而在《戲夜尋謎》中,我則運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角色,重現昔日香港電影的場景;這些生成的角色可能是來自未來的香港人,甚或來自平行宇宙。

對你而言,當一項流行文化成為一個概念藝術作品意味着甚麼?

就這次而言,代表流行文化的商業港產片可被看作是一個物件。意思是它脫離了慣常的攝製、發行和觀看過程,讓人透過不同角度和框架,以不同的方式去觀看和感受。

一個年輕女孩俯伏在雪地上,她身穿一件彩色服裝,頭戴一個形如蘑菇的金色和紫色帽子。她將一小撮雪放在嘴邊,凝視着鏡頭

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時間在你的《戲夜尋謎》等作品中扮演關鍵角色。我們曾經詳細討論社會是如何藉懷舊來逃避現實的,儘管以批判和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歷史會有效得多,尤其是在社會政治氣氛緊張的時候。你可以談談這次委約創作中的這個面向嗎?

我上次來香港時,參觀了幾個各自以香港流行文化不同面向為主題的展覽。這些展覽經常將1980至1990年代形容為港產片與廣東歌的「黃金時代」,這令我很驚訝。對於這個標籤為何出現,我當然理解;但是,就這樣把昔日的成就奉為無可超越的巔峰,我卻不以為然。我固然不認為這次委約有能力或意圖去批判這個「黃金時代」的觀念,更遑論要去推翻它,但我的確認為這種情懷令我決定把猜謎遊戲設定在一個想像出來的未來或平行世界之中。

歷史和電影向來都是提供以時間為本的推想式體驗的沃土。這是否你藉時基媒介來呈現歷史研究的原因?是甚麼令你對這種類比感興趣?

的確,我有時認為時間才是我創作的真正媒介。歷史、電影和其他類型的流動影像,只是表現時間的一種形式而已。舉例而言,每項歷史的記述,都依賴對時間的某種假設,即使這些假設鮮有被人闡明。每項歷史記述如每套電影一樣,都是一個特定時間形狀或形式的表現。

一對看似情侶的人狀甚親密,女人一頭銀白色的頭髮,臉上化了濃妝,單手拿着紅色的水果,而男人則凝視着她。二人都穿着時髦的衣服,而燈光營造一個沉鬱而戲劇化的氣氛。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飄逸白衣的人背對觀者,誇張地舉起雙手。那人身旁有紅色的布料在打轉,與黑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黃色百褶裙的女人肖像,其裙子的形態如同一雙翅膀,看起來十分飄逸。畫面的前景中有一個身穿黑衣的人,為二人的互動增添了戲劇性。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對看似情侶的人狀甚親密,女人一頭銀白色的頭髮,臉上化了濃妝,單手拿着紅色的水果,而男人則凝視着她。二人都穿着時髦的衣服,而燈光營造一個沉鬱而戲劇化的氣氛。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飄逸白衣的人背對觀者,誇張地舉起雙手。那人身旁有紅色的布料在打轉,與黑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黃色百褶裙的女人肖像,其裙子的形態如同一雙翅膀,看起來十分飄逸。畫面的前景中有一個身穿黑衣的人,為二人的互動增添了戲劇性。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對看似情侶的人狀甚親密,女人一頭銀白色的頭髮,臉上化了濃妝,單手拿着紅色的水果,而男人則凝視着她。二人都穿着時髦的衣服,而燈光營造一個沉鬱而戲劇化的氣氛。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飄逸白衣的人背對觀者,誇張地舉起雙手。那人身旁有紅色的布料在打轉,與黑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黃色百褶裙的女人肖像,其裙子的形態如同一雙翅膀,看起來十分飄逸。畫面的前景中有一個身穿黑衣的人,為二人的互動增添了戲劇性。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對看似情侶的人狀甚親密,女人一頭銀白色的頭髮,臉上化了濃妝,單手拿着紅色的水果,而男人則凝視着她。二人都穿着時髦的衣服,而燈光營造一個沉鬱而戲劇化的氣氛。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飄逸白衣的人背對觀者,誇張地舉起雙手。那人身旁有紅色的布料在打轉,與黑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一個身穿黃色百褶裙的女人肖像,其裙子的形態如同一雙翅膀,看起來十分飄逸。畫面的前景中有一個身穿黑衣的人,為二人的互動增添了戲劇性。

何子彥,《戲夜尋謎》,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聲音也是你作品中的重要一環。你怎樣為一項在無聲屏幕播放的作品構想音樂感?

在創作初期,無聲的確是一大考驗,不過這亦令我對這個委約項目更感期待。在我之前眾多的錄像裝置作品中,聲音這個元素是很重要,幾乎與影像同等重要。影像如肉身,而聲音則像靈魂,肉身要靠靈魂才能活過來。然而,在構想和製作《戲夜尋謎》的過程中,我發現吸引我投入聲音世界的並非個別的聲音,而是一組聲音在畫面中所產生的形態。這些屬於時間或節奏上的形態,是不運用聲音本身也能產生的。靜默的音樂感,可體現於人工智能生成猜謎者慢下來的動作,以及──這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緩慢動態令人物身上如雕塑般、帶有重重皺褶的戲服能呈現怎樣的效果。在這方面,卡拉瓦喬、委羅內塞、塞尚等擅長繪畫垂墜褶皺的大師,給了我莫大靈感。

我知道你正在創作《戲夜尋謎》的展廳版本。在這個版本中,你打算加上怎樣的配樂?聲音會配合隨機剪接的影像嗎?

我打算為每個場景、每個手勢動作同時配上兩把聲音,一把來自過去,取自原片,而另一把則是現在創作的全新聲音,藉此表達過去仍未過去、現在正在存在,而未來堅持要來。

本文來自與藝術家何子彥的對談,對談由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龍雲和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蘇筱琪主持。此中文版本由梁煥茵翻譯,梁仲汶及林立偉編輯。

頁頂圖片:何子彥《戲夜尋謎》的創作過程,2025年,由M+及巴塞爾藝術展共同委約創作並由瑞銀集團呈獻,2025年,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蘇筱琪
蘇筱琪

蘇筱琪是M+ CHANEL流動影像主策展人。

龍雲
龍雲

龍雲是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