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人物:從事藝術行政的藝術家
行政經理周淑瑩回答了五道問題,為我們介紹她在M+的工作!
是甚麼驅使你加入M+?
我會說是我自己。
大約在2004至2006年,我從新聞得知時稱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和M+博物館的計劃時,感到十分興奮,因為香港這個亞洲都會終於有自己一片的藝術天地。那時,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事業發展,以及是否可能參與這個博物館項目。我喜歡旅行,每次參觀外國的博物館時,都會幻想在這些藝術氣息濃厚的文化環境中工作會是怎樣?成為博物館工作者,與作為參觀者相比,又有何不同感受?多年來我一直留意M+的職位空缺,終於在2014年抓緊機會,成為M+大家庭的一員。
請描述你一天的工作。
查閱和回覆電子郵件、處理同事查詢,協助他們理解我們機構的政策和指引,並與他們一起解決問題。我亦與各部門溝通和協調,處理招聘事宜、日常辦公室運作和行政事務,另外還負責一般日常或與藝術有關的採購、組合整理,並支援高級管理層規劃未來博物館大樓的工作。
在M+工作最難忘的經驗是?
M+展亭開幕的前一天。M+展亭在2016年開幕,開幕前一天,所有同事都可到場參觀。展亭落成前,M+一直以流動形式在香港不同地點舉辦展覽;那時我心想:我們終於有自己的藝術場地了,可以在博物館大樓竣工前舉行展覽和作各種試驗。在參觀期間,我確切地感受和意識到M+首個藝術園地終於誕生了,這象徵着M+又越過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向目標再邁進一步。
請在M+藏品中,挑選一件你最喜歡或深受啟發的物件。
英國雕塑家Antony Gormley的作品《土地》。此作由約十八萬個陶偶構成;這些陶偶是由廣州象山村村民製造,他們年齡不一,總共有約350人,在Gormley指導下,利用數百噸當地的陶土,並以當地磚廠的窰燒製。
這項裝置作品相當壯觀,絕對是別具意義和富感染力的項目。它不只是藝術家自身創作的作品,更是數百人參與的集體創作。對參與的村民而言,這個項目令他們明白他們亦可以接觸藝術,參與藝術的創作和生產過程,一嚐藝術的滋味,並透過藝術表達自己的情感。由於陶偶由不同人製造,每個都有它獨特的形態、形狀、質感和表情。
約於一年多前,全體M+同事受藏品及展覽部邀請,參與包裝這項藝術品,以便將之運到保存倉庫。藉着這個機會,我們得以觸摸和感受這些陶偶,我很榮幸能略略參與這個過程,為這件大師級作品出一分力。
有甚麼關於你的事,是同事不知道的嗎?
多年前我曾是一名藝術家,修讀過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之後在該行業待過一段短暫時間。但經歷不同人生階段,並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我最後在藝術行政界發展。雖然我現在於藝術界並非擔任創作的角色,但我在藝術方面所受的教育,對我在色彩觸覺、審美標準和批判思考方面都深有影響。
現在我享受攝影,用手提電話捕捉漂亮的風景、精彩的建築、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攝影讓我運用藝術細胞,發揮對色彩和構圖的掌控,並表達出我對當下獨有的想法和感受。
內容由網絡編輯Ellen Oredsson轉述。 為確保行文清晰,以上訪談已經過編輯。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