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程展緯:以社區為素材 | 香港手語
程展緯:以社區為素材 | 香港手語
10:03
影片謄本

程展緯:香港有些景色是⋯⋯香港很小,但有很多視覺衝擊的文化。很多時候由一,慢慢累積到無數。我很多作品都是關於「眾數」,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到最後變了我們所稱的「一群」。我們不是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最後成了一個群體。

我自己做作品是由所謂的觀察開始。其實就是對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需要做觀察。所以我畢業之後,決定做觀察。這張相片是在薄扶林村。當時我租的一個房間內拍攝,(我)用一個房間轉變為一個針孔相機,把窗口縮到很小,整個空間沒有人。我覺得這個感覺頗貼近當時市區重建的議題,好像整個城市空洞了。這些本來是很日常的東西,但是(我們)看到這個世界倒轉了,投射在牆上。在房間中,我們便能重新很敏感地去看一件事。

藝術家是有角色的。(他們)有一種優勢,能帶出距離感,由此嘗試尋找另一個角度去看一個事物。結果在2007年之後,我開始有愈來愈多介入社會的想法,一些發起細小運動的想法,就像天星、皇后(碼頭)那時的運動。其實對我而言,開始令我(與社會)拉近了。究竟除了我自己的創作空間以外,外面的社會與我有何關係呢?做作品的時候,你一定要親自去做,所以都會參與到那些運動,一切就是從這張椅子開始。當時我經常在香港藝術館做展覽,所以跟藝術館的保安員很熟。有一次看到他們很累,問他們為甚麼,我才發覺原來(展廳中)沒有椅子,於是我幫他們在留言本上留下這項訴求。

在2014年後,香港的氣氛在社會運動方面,有種失落的狀況。而椅子運動在那時亦有一個很奇怪的發展,我們令到十多個品牌的公司全線改變。原因不是因為我,我只是站在最前的一個人。只是在這個時代裏,有很多人很渴望有一些改變。如果我們由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而制度上亦有一個可以修正的位置,我覺得藝術家其中一個角色就是負責做這件事。

(我覺得)身分的流動性,就是回歸一個人最原始的狀態。我開始對保安員的身分的想像有興趣,為甚麼你不能做保安呢?很簡單的一個問題。為甚麼會有一條界線,很清楚的區別你做甚麼、我做甚麼?

這裏是我一開始做保安的其中一個地方,香港鐵路博物館。它是唯一沒有閉路電視的博物館,所以很多有趣的東西可以(在這裏)發生 。後來我慢慢發覺,其實我最需要想像的是上班時間。因為上班某程度上有最大的限制,但是我們更應該投放更多想像在內,提昇生活的質感。

我再三強調我不是裝作一位清潔工,而是演繹一位清潔工可以怎樣做。究竟現在收取最低工資的是甚麼人呢?開始的時候,我是想做一個這樣的調查,因為他們那個崗位很有趣。他們可以看到這個城市的人,離棄甚麼、丟棄甚麼、發現甚麼,他們比很多研究者走得更前。

去年巴塞爾藝術展,我們在1a空間的展位發起了一個眾籌,我們在1a空間的展位發起了一個眾籌,希望在地鐵賣一個關於清潔工的廣告,但是未決定(廣告中的)議題。過了一年多,我在這裏工作後,看到很多市民丟棄垃圾的方式才做了這個廣告。呼籲市民在丟棄垃圾時,為清潔工想一想或者理解一下處理垃圾的清潔工的處境。我覺得廣告帶出一個很清楚的信息。在容許這個廣告發生的時候,確認了這個訊息,就是清潔工有權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公開、堂堂正正地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有一種能力比很多人來說多了一種能力,能夠將一些被人忽視的東西、已存在的東西被看見 。

我覺得要做有關社區的項目,我一定要在自己居住的地區做。因為你才會慢慢……比較容易累積(成果) 。我後期的很多社區項目都在大埔開展,很多發現都在大埔出現。近年,我很着重於探究的形式。我想探討藝術家如何去演練公民這個角色 ,如何發掘有哪些問題需要倡議,以此作為一種創作媒介而非做一件件作品,不是說那個煙灰缸是一件作品。

程展緯:今天甚麼日子?今天是我師傅當清潔工的20周年。

霞姐:我只是個垃圾婆,甚麼師傅?

程展緯:一、二、三

霞姐:你真是的⋯⋯

程展緯:這種交流是很平等的。我不用刻意取悅他們,他們也不會取悅我。是一種在物料技術上的交流。

霞姐:兩者混合。如果你做出來的掃把,反正都沒用要丟,倒不如把材料拆掉用來造這把。是否比較軟?

程展緯:掃把很有趣,因為它很多部分都來自植物,尤其是我們研究的蒲葵葉掃把,而這些植物經常在不同地區看到,然後我們在大埔北,找到十幾種製造方法。原來不同清潔工,會因為不同的情況,或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設計。我覺得這是其中一種令我們看到「他們」的方式,他們不是同質化的人。落葉對於清道夫來說可能是一種勞役,但對市民而言,掃地可以是舒緩身心的活動。所以我們會想,其實如果這些掃把,公眾都可以參與(使用)的時候,會是怎樣呢?尤其是這條路,掃落葉時我們覺得很舒服,就像是一個「情感空間」。即是你來到這裏會覺得很安靜、很舒服。我們希望這個地方,能透過不同的活動帶來一些改變。

不斷在同一個地方做一些事,你的網絡就可擴大,變得更鞏固。每一個人就是一顆像素,就是一個最基本的點,人們就可共同去砌出一個影像。

後面的作品我做了多少年呢?已做了八年、九年。「曱甴」我做了十多年 ,勞工議題我也做了很多年,由2007年到現在。我從沒試過短暫做一做,然後不做,還未能改變就只有繼續做、繼續講。因為那些東西也在我生活上佔一席位,只好堅持不懈,繼續做。

那些東西也是我生活上的其中一個位置。就是咬着,繼續去,是的。

藝術家程展緯在過去二十年以創意十足的創作,將觀眾的目光帶向香港重要的社會議題。

程展緯創作了一系列聚焦於勞工權益、基層運動、香港城市發展的作品。他運用以研究出發的手法,深入本土社群,了解各個弱勢族群的遭遇和憂慮。他以長時間的方式介入社區,化身為清潔工、保安員等角色,顛覆大眾對藝術和藝術家身分的既定想法,藉此詰問一個人的身分界限從何而來,並將鮮被討論的議題帶到公眾視線之中。「我再三強調我不是裝作一位清潔工,而是演繹一位清潔工可以怎樣做。」程展緯表示。

程展緯將膠瓶內的污水倒進清潔車的水桶中。

身為藝術家和參與者,第一身的經驗是程展緯作品的重要素材。說到他的創作,程展緯反問:「為甚麼會有一條界線,很清楚的區別你做甚麼、我做甚麼?」

「究竟現在收取最低工資的是甚麼人呢?」程展緯說到。「開始的時候,我是想做一個這樣的調查,因為他們那個崗位很有趣。他們可以看到這個城市的人,離棄甚麼、丟棄甚麼、發現甚麼,他們比很多研究者走得更前。」對程展緯來說,這是其創作的核心,也是他眼中藝術家的作用:「我們(藝術家)有一種能力,能夠將一些被人忽視的東西、已存在的東西被看見 。」

程展緯是記錄者,也是倡導者,將迫切需要關注的社會問題顯露於人前,並為那些經常被人忽視的人發聲。他邀請我們透過社群間的討論和行動,重新想像公民社會的結構。

製作人員

製作

M+

香港手語

香港展能藝術會

導演

伍韵怡

監製

葉文希

攝影

葉文希、盧鎮業、曾梓洋、伍韵怡

攝影助理

關兆宏

收音

陳宇軒

剪接

羅倩欣

音樂

黃衍仁

調色師

吳思龍

M+製片

丘雪君、陳慧卓、張嘉琳、蘇浚

M+策展研究

彭綺雲

M+文本及字幕編輯

梁仲汶、林立偉、蘇浚

特別鳴謝

程展緯

亞洲藝術文獻庫

霞姐

刺點畫廊

大埔藝術中心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創不同”學院

香港藝術館

見㠀

1a空間

永順清潔服務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香港展能藝術會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