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陳育強:回應比田井南谷和白南準之作品
藝術家及大學教授陳育強從「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挑選了比田井南谷的作品及白南準之「平方根」加以回應
每個人在欣賞展覽和賞析作品時都各有着眼點──有的純粹以審美眼光觀賞,有的從概念和技法出發,亦有的在乎作品能否與他們「溝通」。為對比各種賞析角度的異趣,我們邀請了M+以外的人士回應「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展覽中的作品。繼編舞家林偉源後,這次邀得香港藝術家及大學教授陳育強撰文,挑選展覽中最能啟發他的作品,並分享其中發人深思之處。
陳育強:在這次展覽我選了比田井南谷的作品和白南準之《平方根》稍作評述。
兩位藝術家都來自東亞,所述作品都創作於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年代早期,正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方興未艾的時代,新一代藝術家在東西文化間直接找到互通的表達方式,其中書法更是中間的橋樑。
我對書法的興趣來自它既是簡單的書寫傳意工具,又具有複雜的藝術性。我亦把書法視為中國繪畫的技巧骨幹。
東亞文化中的韓國及日本文化很早已和中國文化相遇;不難想像,文字作為文化象徵常為周邊地區所仿效,及後發展出同字異體丶同義簡寫等變化。今天不同地區的異體漢字反過來影響華語地區的漢字字彙,個人覺得當中有相當大的創造性。文字的形及義每天都在變,速度之快不亞於書法作為藝術表達的發展。
比田井南谷的作品力量在於解構中國文字,使其歸於文字被創造時的活潑初衷,還原了圖象和文字之間簡潔的意符關係。如作品解說所述,藝術家刻意讓運筆的痕跡明確地表達情緒(《作品63–12》),此舉一方面銜接了傳統書藝,但在圖像的處理上則回歸到近乎兒童畫般的率直俐落。《作品12》中四隻眼睛直瞪觀者,也可解讀為四個「目」字。字的形意在藝術操作中擺盪,直指中國文字造字原則的原始狀態,情況和歐洲20世紀初現代主義時期,藝術家把藝術傳統歸零的狀態略同。
另一引起熱烈討論的作品是白南準的《平方根》。和比田井南谷不同,嚴格來說白南準並沒有對水墨的傳統產生興趣,但用箱頭筆在一傳統水墨畫的掛軸上直接畫上數學符號平方根,竟意外地協調,其簡約構圖也竟滲出陣陣禪意。水墨畫家常問的問題主要有二:如何畫及畫什麽?白南準也許視這作品為遊戲之作,把現代書寫工具取代需經年累月磨練的毛筆技巧,以此顯示他的反叛與幽默感,表達藝術不必為工具技術所羈絆。他所畫的平方根,已逸出文字和畫意,進入抽象數學概念的境界,而這獨特數學符號的選擇,設想了一個不明數值自我相乘,意涵深邃。
在展覽中,我目睹了當代水墨在形式上和西方藝術中技巧和表徵上的融合。當代水墨如何走下一步,仍是以視覺風格的開發為主軸。當全球當代藝術趨向知識和概念的切入時,上述提及的五六十年代作品卻為我帶來非凡啟示。
「似重若輕:M+ 水墨藏品」 現於西九文化區M+展亭.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