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8年11月23日 / 譚雪凝

細說藏品:王興偉的《無題》

油彩布本中,一隻熊貓坐在大草原上一張優雅的餐椅上,其前方的小餐桌放了一瓶飲品及兩碟食物。

王興偉,《無題》,2003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贈),香港, © 王興偉

王興偉的《無題》(2003)是M+館藏之一。它是甚麼樣的藏品,由誰創作,M+又為何將它納入館藏?M+視覺藝術副策展人譚雪凝為大家逐一講解。

關於《無題》

《無題》是中國藝術家王興偉的作品,畫中綠油油的草原上,一隻熊貓坐在華麗的椅子上,享受美酒佳餚,品味悠閒時光。背景中,綠、白兩色的色調層次變化,營造溫煦的午後陽光;但除此之外,畫中沒有提供其他明顯的線索讓我們了解其背後的故事。

王興偉2002年從東北遼寧省遷往上海生活,《無題》就是屬於他移居後最早期的畫作。在那期間,他改變畫風,從以往挪用名畫、再將本地歷史糅合在內的呈現手法,轉為一種愈趨個人化的嶄新風格。他開始繪畫一些不具歷史意義的人物和角色,一再以如熊貓、企鵝和機艙服務員等為畫作主角,放到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場景之中。在《無題》中,王興偉採用近乎業餘的風格,以鬆散筆觸刻劃熊貓漫無目的地坐在草原上。這種美學跟中國當時盛行的抽象藝術、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義形成強烈對比。

靠近觀看一幅油彩布本,當中一隻熊貓坐在大草原上一張優雅的餐椅上,其前方的小餐桌放了一瓶飲品及兩碟食物。

王興偉,《無題》(局部),2003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贈),香港,© 王興偉

王興偉在南遷後走出傳統畫風的困囿,而《無題》正標誌着其人生與藝術生涯的轉捩點。他刻意描繪熊貓的荒誕,在畫面上略去視覺符號,目的是表明自己有別於當時的主流藝術形態,並顯示他與上海這個大都會的城市景貌與異地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中國漸趨城市化和國際化,發展速度前所未見。在消費文化膨脹的影響下,人民生活日見奢華;這幅畫正是評述這種情況,並令人萌生一種荒誕的無聊乏味之感,同時反映王興偉對這種新興現代生活模式的看法。

關於王興偉

油彩畫作繪於三塊相連的畫布板上。紅底黃字的作品資料卡設於中間,形容兩旁油畫的內容:「《毛主席去安源》寬度x 200%,《馬拉之死》寬度x 50%」。左邊的畫作被拉闊了,右邊的則被壓縮。

王興偉,《革命史》,1997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贈),香港,© 王興偉

王興偉在1969年於遼寧省瀋陽市出生。他成長時正值「八五新潮運動」興起,因此接觸到西方藝術史的論述,並深受其薰陶。他選擇不全然摒棄傳統模式,而是透過其繪畫技巧,跟中國的歷史文化及經歷保持重要的關係和對話。然而,他後來完全擺脫傳統繪畫手法的束縛,靈活運用各種媒材的創作手段與方法,採用不同風格和構圖。

油彩布本畫作中,一個身穿黃色連身裙的女人坐在藍色小船後方的座位,手持船槳,槳葉置於泛綠的水裏。右方一個穿着白色襯衫的男人在小船後面,手持船槳,看似站在水中。

王興偉,《無題》,2006年,油彩布本,M+希克藏品(捐贈),香港,© 王興偉

二十多年來,王興偉開闢了一片獨創的藝術天地,將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角色和不同歷史及文化典故巧妙結合。他以在畫作中加入黑色幽默元素而聞名,其筆下的場景意義含糊曖昧,有些看似無關宏旨,有些則滑稽可笑,超乎現實,沒有清晰故事情節,開拓觀者對畫中表象以外的想像。

《無題》對M+館藏的重要性

王興偉1990年代踏足中國藝術界,是位造詣非凡的藝術家,對藝術史瞭如指掌,在當代中國畫壇也能保留其批判聲音。他的畫作不落俗套,也不依循單一的美學技巧,展示出複雜的思想,涉及現代及當代藝術大勢、西方論述和本地脈絡。

王興偉的獨特創作方式造就「新畫派」的興起,抗衡玩世現實主義和社會現實主義等早期藝術浪潮所採用的象徵手法。他的作品打破人們對中國藝術和其文化象徵既有的觀念,尖銳地審視當代畫的本質,為新一代中國藝術家樹立楷模。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譚雪凝
譚雪凝
譚雪凝

譚雪凝是M+視覺藝術策展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