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藏品:邱良的《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
邱良的《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1961)是M+館藏之一。它是甚麼樣的作品,由誰創作,M+又為何會將它納入館藏?
關於《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是香港攝影師邱良(1941–1997)的作品。他是街頭紀實攝影先驅,以拍攝香港民生百態的作品聞名。
這件作品攝於1960年代初香港,當中可見兩個身穿長衫的女子,沿着告士打道姍姍而行。構圖簡潔有力,柱子和店舖見於街道兩旁,巧妙地襯托中央的女子。一如邱良所拍的其他作品,這張照片捕捉了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和真實的互動交流,兩位女士的打扮更為照片注入老派時尚的優雅美感。照片從背面拍攝,引領觀者跟隨女人卻無法得見她們的表情,令人對她們的身分和去處不禁浮想聯翩。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發表於香港攝影雜誌《攝影畫報》。雜誌於1964年創刊,2005年停刊,營運了接近41年,由出版人李青、攝影師陳復禮與麥峰創辦,希望加深世界對中國的了解。
關於邱良
香港攝影師邱良自1960年代起拍攝令他廣為人知的香港街頭攝影作品。
邱良在二十出頭、仍是學生時已對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沙龍聚會及攝影比賽展覽,認識業內人士並觀摩他們的作品。他在1960年代開始其職業攝影師生涯,當時正值香港沙龍攝影的黃金時代。參與沙龍攝影展的照片,大多以擺拍的靜物和人像為題材,講求詩意及形式美而非反映現實之美。反之,當時大部分拍攝日常生活的照片,則着重其記錄性而非藝術性。像邱良一樣會在捕捉街景的同時兼顧美學元素的攝影師,為數不多。
邱良任職於國泰機構電影時,隨着外景拍攝團隊走遍香港,讓他有機會拿着輕巧的Rolleiflex 6x6相機,在瞬息萬變的殖民地香港拍攝民眾日常。在他鏡頭下的市民生活有一種令人身歷其境的真實感,其黑白攝影作品亦喚起人們對昔日的懷舊之情。
邱良曾為多個組織和刊物工作:1965至1970年,他在國泰機構(香港)擔任攝影師;1971年,他為當時香港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電影拍攝劇照,並為影星拍下迷人的宣傳照;1973年,他創辦《攝影生活》月刊;而在1980年,他成為《攝影藝術》雜誌總編輯。
《儷人行(告士打道,1961)》對M+館藏的重要性
邱良是香港很重要的紀實攝影師,人們把他與法國攝影大師、街頭攝影先驅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相提並論,將他譽為「香港布列松」。布列松提倡「決定性的瞬間」理論,意即等待完美的瞬間才按下快門,此理論亦可見於邱良的作品。在1960年代,香港紀實攝影師的數目寥寥可數,攝影市場亦尚未成形,因此那個年代的照片甚少能保存至今。收藏這些舊照片並進行研究,是文化機構的重要任務。
邱良的香港街頭照片猶如一扇讓我們窺視舊日香港的難得窗口,由此可了解香港從前的面貌及變遷。他的作品以尋常百姓與其在這個城市公共空間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這角度格外重要但又常為人所忽略。不論觀者與香港的關係為何,都可以歷史的視角重新認識香港。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Ellen Oredsson是M+的網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