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8年5月10日 / 郭芷凝

細說藏品:袁旃的《山河並壽》

彩色水墨絹本畫作分左中右三個部分,中間主畫有一株矮小桃樹及色彩繽紛的園景,樹上的紅色花朵間掛有九個熟透的桃子。主畫上端是一個橫幅長方形,畫上了長出九個青綠桃子的桃樹枝。主畫兩側均是一個狹長的直幅長方形,鑲有紅邊,內裏各有三個圓形由上至下排列在粉彩色調的花蕾背景上,左右成對。右上圓形中有一枝開滿花果的桃樹,左上圓形中則有一個大蟠桃和三朵花;右中及左中的圓形分別以鮮豔及和清冷色彩描繪一朵牡丹;右下及左下的圓形分別以正背兩面呈現一塊園景石。

袁旃,《山河並壽》,2006年,水墨設色絹本,M+,香港,© 袁旃

袁旃的《山河並壽》是M+館藏之一。它是甚麼樣的藏品,由誰創作,M+又為何將它納入館藏?M+策展助理郭芷凝為大家逐一講解。

關於《山河並壽》

《山河並壽》是台灣藝術家袁旃於2006年所作的一組水墨設色絹本畫。作品延續祝壽的習俗,採用祥瑞的圖像和傳統的中堂對聯及橫批。不過,由瑰奇的色彩和圖象取代傳統對聯的紅紙和書法可見,藝術家重新演繹了傳統。

中堂的《九桃圖》摘引了清宮裝飾花紋。「九」和「桃」自古寓意福壽吉祥。首先是橫批上未熟的桃子,然後是主畫中絢麗的園景和繁茂的桃樹,將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園景右下角的松樹枝椏亦盤轉成一個「壽」字相呼應。對聯以三雙靜物畫替代書法,每雙畫於上聯開展主題,並於下聯作出變奏──一節開花結實的桃枝,轉成一個綴有花卉的蟠桃;象徵富貴的緋紅牡丹濛上冷調光影;一塊代表洞天福地的供石,分別呈現正、反兩面。

水墨設色絹本的一部分, 當中可見一株矮小桃樹及色彩繽紛的園景,樹上的紅色花朵間掛有九個熟透的桃子。

袁旃,《山河並壽》(局部),2006年,水墨設色絹本,M+,香港,© 袁旃

《山河並壽》可作三聯畫、對聯或單一中堂畫(《九桃圖》)展出,充分探索傳統掛畫的不同形式,並為豐饒的中國視覺文化意象注入新意。

關於袁旃

袁旃1941年生於中國,1962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畫組。她在1966年負笈比利時魯汶大學考古及美術史系,取得碩士學位,並於1968修畢比利時皇家文物維護學院博士班,其後返台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展開逾三十年的文物修復事業。

彩色水墨絹本畫作,一簇輕柔繚繞的纖長緞帶,在粉紅色背景上繁複交錯。背景右側佈滿整齊排列的白色圓點。

袁旃,《好顏容 II》,2006年,水墨設色絹本,M+,香港,© 袁旃

袁旃於1980年代末方重拾畫筆,先以水墨紙本山水畫為創作主軸,用抽象構圖和不同配色作試驗,其後更多以水墨絹本作畫,逐步建立其獨特工筆畫風。絹比紙更適合重彩,她認為這樣更能真切反映現代的視覺經驗和物質文化。袁旃的創作與青綠山水、具象繪畫、民俗文化傳統及新藝術、超現實主義等西方藝術運動皆有所對話,趣味盎然,探索壯麗意象和日常經驗的交集。

近看一幅彩色水墨絹本畫作,當中可見一簇輕柔繚繞的纖長緞帶,在粉紅色背景上繁複交錯。背景右側佈滿整齊排列的白色圓點。

袁旃,《好顏容 II》(局部),2006年,水墨設色絹本,M+,香港,© 袁旃

《山河並壽》對M+館藏的重要性

袁旃是技藝精湛的畫家,亦是精通文化史的學者。她運用明豔重彩繪畫,在以單一墨色創作為主的水墨藝術家之間獨樹一幟。二十世紀中以來,抽象繪畫風格廣為流傳;相對來説,袁旃的具象畫風受益於對中國文物和物質文化的深入了解,自成一格。《山河並壽》體現了她對中國視覺文化的探索,作品融合裝飾藝術和喜慶文化,以純熟的手法為傳統習俗和藝術類型賦上耳目一新的活力。

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郭芷凝是M+的視覺藝術策展助理。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