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照片中,三個小孩身處天台,被電視天線包圍。前方的赤腳女孩抓着一條垂直的杆,微笑望向鏡頭。後方可見一個男孩位於觀者左方,雙手叉腰站着。背景可見建築物和山脈。

格雷格‧吉拉德的照片拍攝小孩在天台玩耍,穿梭於魚骨天線和晾曬中的衣服之間,此畫面揭開了九龍城寨的神秘面紗,讓人一窺城內的另一面貌。

自1989年起,攝影師格雷格‧吉拉德和英國建築師林保賢花了五年時間以照片記錄九龍城寨頹靡的磅礴,直至1994年城寨拆卸完畢為止。[1] 兩人於1993年出版《City of Darkness: Life in Kowloon Walled City》,2014年再出版《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

林保賢說,他向香港朋友提起自己曾在九龍城寨內拍照時,他們聽了後都半開玩笑地說:「我們可能永遠再見不到你。」[2] 但從這張名為《九龍城寨──屋頂上的小孩》的照片可見,香港人記憶(或印象)中黃賭毒充斥的罪惡淵藪,卻是孩童遊玩嬉戲的樂園。

照片呈現九龍城寨建築群,當中的居所擠迫,建築物外牆的招牌風格各異、高低不一。人們路經店舖門前,地上佈滿垃圾。

格雷格‧吉拉德,《九龍城寨──東頭村道建築外牆》,1987年攝、2015年印, 噴墨印相,M+,香港,© Greg Girard

九龍城寨由多幢高度相若的大廈組成,而對城寨居民來說,互相連接的大廈天台是他們的綠洲。他們可以在此吸一口清新空氣,擺脫樓下昏暗居住空間的幽閉感。這些天台滿佈魚骨天線,堆滿垃圾,居民晾曬的衣服就掛在無數的電視天線之間。曾為剛才提及的兩本著作中撰文的彼得・波帕姆於《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就驚訝地寫道:「每隔十分鐘左右就有一班珍寶客機降落啟德機場──筆直朝城寨飛來,並低空掠過,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它下降時居然沒有勾到晾曬的衣服而掛得滿身『萬國旗』。 」[3]

香港人慣稱的九龍城寨,根據它清拆後出土的石碑可知,其正確名稱是「九龍寨城」。此城原是清代軍事要塞,1847年建成,本來是有城牆圍繞的中式城池,後來城牆被毀,整座城變成一座巨大立體迷宮,亦成為電影《省港旗兵》(1984)中警匪追逐槍戰的暗巷、各種電子遊戲的場景,甚至連日本川崎也曾有複製城寨風貌的遊戲中心,當中又是一段複雜奇詭的故事。

照片中可見昏暗的建築物內部環境。在畫面左方,一條樓梯向上延伸至油漆剝落的牆壁。中間牆壁上的白色招牌可見紅色繁體中文字。右方商店內的陳列櫃放滿日用品。

格雷格‧吉拉德,《九龍城寨──小巷景觀#3》,1990年攝,2015年印, 收藏級數碼打印,M+,香港,© Greg Girard

1898年,清政府把九龍界限街以北的土地租借給英國九十九年,英國人稱之為新界,根據兩國簽訂的條約,九龍城寨不在租借範圍內,仍歸清廷管轄。一年後,港府於1899年初接收新界時遇到鄉民武裝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爭。港督以清兵暗助鄉民抗英為藉口,派兵驅逐城內清兵,正式接收九龍城寨。不過,港府知道自己欠缺法理依據,又遭到中國政府抗議,所以一直沒有發展城寨,令它保持無政府狀態。清兵撤走後,城寨的中式城池曾是西方人的觀光勝地。但在1941至1945年的日佔時期,日本人拆走它的城牆,用來擴建啟德機場。

二戰結束後,大量難民來到香港,在各處搭建寮屋居住,也湧入城寨。在1960年代之前,城寨內的房屋主要是八百多間傳統民居風格的石屋和木屋;1960年代起,隨着人口漸增,建築物開始快速向上發展,由最初的六至八層,到1970年代末高達十四層。這些沒有甚麼地基的大廈看起來很危險,互相緊挨在一起彼此固定,被貼切地形容為「就像地下鐵裏擠靠在一起的陌生人」。[4] 在1980年的高峰期,這片僅約2.7公頃的彈丸之地,估計容納了四萬人。

照片以鳥瞰角度拍攝,呈現一個擠擁的長方形建築群,四周是佈滿道路的空地,以及較零落的高樓大廈。

林保賢,《香港九龍城寨西南面鳥瞰照片》,1989年攝,2013年印, 噴墨印相裱於鋁塑板,M+,香港,© Ian Lambot

波帕姆也指出,城寨雖有其可怕的缺點,但它成為了「有機的巨大結構」,能不斷因應使用者的不同要求而變化,而這是「擁有一切金錢資源和知識的現代建築師所無法做到的」。[5] 林保賢和吉拉德訪談過的城寨居民曾表示,在他們記憶中的城寨是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在巷弄裏玩耍和往返學校,而不覺得有任何危險,城內不法分子也和他們河水不犯井水。

對於相中的小孩來説,1847年的歷史太遙遠,勾不起任何情感關連;城寨背後的政治也太複雜,無法理解。對他們來說,黑暗之城並非那麼幽暗,只是家園而已。

本文於2022年8月3日首刊於《明報》,現經編改及翻譯發佈於此。原作者:林立偉;編改:網絡編輯梁仲汶。

頁頂圖片:格雷格‧吉拉德,《九龍城寨──屋頂上的小孩》(局部),1989年攝、2015年印, 噴墨印相,M+,香港,© Greg Girard

  1. 1.

    彼得‧波帕姆(Peter Popham):〈九龍城寨──本來面目〉,載《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5),頁77。

  2. 2.

    林保賢(Ian Lambot):〈虛妄與現實〉,載《黑暗之城》,頁7。

  3. 3.

    波帕姆 :〈九龍城寨〉,頁70。

  4. 4.

    波帕姆 :〈九龍城寨〉,頁70。

  5. 5.

    波帕姆 :〈九龍城寨〉,頁81–82。

林立偉
林立偉
林立偉

林立偉是M+資深編輯。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