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8年11月16日 / Ellen Oredsson

當M+藏品成為現場電影

戲院中,一個男人站在銀幕下,前方放着唱機轉盤。銀幕正在播放流動影像作品,畫面中的香港街景拉長變形,感覺很超現實。在男人與銀幕的前方,為數不少的觀眾坐在戲院的椅子上。

在「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中,林強為丹尼爾.寇克斯的《靜力23號(迴轉)》現場配樂。照片 © M+,香港

何謂現場電影?有別於傳統電影放映活動,現場電影是一場表演;藝術家在表演中會隨着現場播放的流動影像即席配樂,極具實驗元素。M+最近舉行了首個現場電影活動「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邀得台灣作曲家兼音樂人林強為現場播放的流動影像,即興創作音效和樂曲。林強於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開始創作電子音樂,作品破格創新。在這數十年間,林強的實踐拓展至電影配樂,以其特有方式思考流動影像。

他以一系列流動影像作品組成「幻影波音」的表演,其中三部作品是從M+藏品中挑選的。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林強為這些作品配樂的方式,以及其背後理念。

丹尼爾.寇克斯

《靜力23號(迴轉)》(截圖),2017年

流動影像的截圖中,香港一條繁忙街道扭曲變形,畫面呈現超現實的風格。街上的行人扁平且呈波浪形,看起來如同平面的物體。

丹尼爾.寇克斯,《靜力23號(迴轉)》(截圖),2017年,循環影像(彩色,立體聲),M+,香港,© 丹尼爾.寇克斯

丹尼爾.寇克斯的作品《靜力23號(迴轉)》是於2015年拍攝的,拍攝地點是香港灣仔道,利用流動影像表達時間和空間的扭曲變形。導演以固定的靜態鏡頭拍攝,將行人和建築物轉化成顏色和材質的移動線列,並同時佔據多個時間點。時間伸延與收縮,將城市和居民變成現實世界以外的實體。

林強選擇以這部作品為表演揭開序幕,讓觀眾做好心理準備,迎接超乎平常的事情。作品原本的配樂由弦樂器演奏,有近似混響的效果;而林強創造的聲音風景,則是扭曲的電子聲音,隨影像畫面變化,穿插着事先錄製好的實地錄音。一如寇克斯於作品中模塑和把玩時間和空間,林強亦藉此表明他會在整場表演中模塑和把玩音樂與聲音。

Haunting Images Live Cinema by Lim Giong: 'Static No. 23 (Revolve)'
Haunting Images Live Cinema by Lim Giong: 'Static No. 23 (Revolve)'
0:20

在「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中,林強為丹尼爾.寇克斯的《靜力23號(迴轉)》現場配樂的片段。

張照堂

《王船祭典》(1979年)

黑白流動影像截圖中,一群男人身穿傳統的台灣服裝,或整齊站立,或正襟危坐,面向鏡頭拍大合照。他們眼看前方,面無表情,身後是一艘放在陸地的舊式木船,船上有多張巨帆。

張照堂,《王船祭典》(截圖),1979年,菲林轉錄成MP4,M+,香港 © 張照堂

《王船祭典》是台灣當代攝影先驅張照堂於1979年執導的作品。那年他剛展開攝影記者的事業,與攝影師杜可風合作,在台灣為電視台拍攝此實驗紀錄片。他們到訪台南縣蘇厝村,拍下兩年一度的燒王船祭祀儀式。作品讓觀眾見證引人入勝的祭祀過程,記錄由事前的儀式,一直到王船燃燒殆盡的情景。

在《靜力23號(迴轉)》的奇異氣氛後,林強挑選了一個較為熟悉的主題:他出生地台灣的傳統民俗節慶。《王船祭典》原本以Mike Oldfield作品《Ommadawn》的第一樂章為配樂,此樂曲來自受凱爾特文化啟發的同名前衛搖滾專輯,呈現1970年代末台灣的複雜文化環境。在「幻影波音」中,林強以疏落而神秘的配樂開始,之後層層遞進,推展出多股漸強聲音。他事前曾就作品與導演張照堂溝通,導演鼓勵他「不要去理會固有的情境與意識。音樂愈自由、愈開放愈好;尤其是後半部的祭典狂熱,音樂或音效要更奔放、撒野,顛覆大家的想像。」

Haunting Images Live Cinema by Lim Giong: 'The Boat Burning Festival'
Haunting Images Live Cinema by Lim Giong: 'The Boat Burning Festival'
0:24

在「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中,林強為張照堂的《王船祭典》現場配樂的片段。

馮美華

《她說為何是我》(1989年)

流動影像截圖中,從後方拍攝一名年輕女子肩膀以上的部分,她正轉頭看着鏡頭。她身處香港的一條街道,畫面後方可見那條街道和交通繁忙的馬路。

馮美華,《她說為何是我》,1989年,VHS錄影帶轉錄成數碼檔案(彩色,單聲道),M+,香港 © 馮美華

馮美華活躍於香港影壇和藝術界四十多年,她的作品《她說為何是我》(1989年)描繪一名蒙眼女子在香港鬧市中漫遊,當中亦加插歷史片段,呈現身處不同公共場合的女性。作品質疑電影和社會物化女性的現象,強調香港是一處受公眾和國際密切注視的地方。

林強選擇將這項作品排在三部M+流動影像館藏的最後。他在與M+的訪談中提到,有此決定是出於開初詮釋此作時遇到的困難;他亦想藉此表明自己並非來自香港,而是以外人的角度看待這個城市。《她說為何是我》的原聲配樂由電子琴和鋼琴彈奏,曲風沉鬱,音樂越往後越令人心神不安。在「幻影波音」中,林強反而聚焦於粗糙黑白歷史片段與女子行走城中的現代影像所構成的強烈對比;他特意運用旋律曼妙的音樂及傳統中國樂器的聲音印象,凸顯穿插歷史片段的現代畫面。

Haunting Images Live Cinema by Lim Giong: 'She Said Why Me'
Haunting Images Live Cinema by Lim Giong: 'She Said Why Me'
0:33

在「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中,林強為馮美華的《她說為何是我》現場配樂的片段。

《雨》、《日出》和《海港城》

「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探索過去六十年來的流動影像,如何呈現和描繪香港和台灣。林強為選映作品排序,不單為敘述一個故事,更是為了帶觀眾踏上一趟情感和氣氛之旅。

一個男人站在三個菲林捲軸前,他正把手伸向着最近的一個捲軸。

廖沛毅親自以兩部16毫米菲林放映機放映其作品《海港城》。照片©M+,香港

除了以上三部作品外,這項活動亦放映了M+館藏以外的流動影像作品。當中有兩部米高・羅格的作品──《雨》和《日出》;林強在配樂中加入水聲和鳥鳴,呼應香港的自然風景,令觀眾置身於冥默想般的平靜的狀態。最後,還有紐約藝術家廖沛毅親自到場放映其16毫米雙投影作品《海港城》。這項作品放在表演的最後,帶出現場電影的另一面,並引領觀眾投入一個盡顯實驗色彩的電子音樂世

[按此]了解「幻影波音:林強現場配樂」更多。現場電影的確是M+深感興趣的事,我們亦希望日後能定期舉辦同類活動,請密切留意「M+ 故事」!

除另有標註外,所有照片 © M+,香港。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