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一些意外之事有時可帶來瞬間快樂》片段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一些意外之事有時可帶來瞬間快樂》片段
0:30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作品沉思死亡、關注社會上的邊緣群體,貝若蘭藉此時機回顧她的錄像作品

泰國藝術家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作品常常揭露並質疑社會常規。由引導遺體無人認領的死者往生,到與獲救的瘸腿流浪狗快樂嬉戲,她的流動影像作品特別溫馨感人,又迫使觀者直面現實。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對死亡的沉思,還有她對社會上邊緣群體的關注,在今年看來尤具先見之明。以下,M+流動影像策展人貝若蘭趁此時機,探討在M+館藏中的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作品。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是全球知名的泰國當代藝術家,矢志不隨波逐流。她生於1957年,在藝術生涯早年創作版畫和攝影,1990年代起轉向雕塑和大型裝置,隨後以電影製作與錄像為主要創作媒材,直至今天。她一直活躍於寫作,涉足藝術評論、詩作與文學小說。她於清邁大學的藝術學院任教逾三十年,最近卸下教職。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藝術創作向來備受爭議,皆因她的「合作」對象有精神病患者、流浪狗,以及最廣為人知的──當地太平間無人認領的屍首。其跨領域的流動影像實踐在泰國亦尤其引人注意,這是因為當地的藝術教育傳統上是按專門領域分科,界限分明。她的作品經常以靈性、儀式、死亡與教育為主題,並始終關注邊緣社群和歷史。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對話I》片段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對話I》片段
0:31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對話I》片段,2005年,五頻道數碼錄像裝置(彩色,有聲),M+,香港,© Araya Rasdjarmrearnsook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自1997年起多次到訪泰國清邁一間醫院的太平間拍攝遺體。在《對話I》(2005)中,她坐在兩具以白色床單覆蓋的遺體之間,背向鏡頭,這是她在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委婉地邀請觀眾進入到這個場景中,彷彿我們全都成為參與這儀式的一員,從而把現實世界和電影空間融合為一。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向遺體哼唱、吟誦和說話,展開了一場冥想儀式。在泰國佛教喪葬傳統中,生者會為死者坐下誦經數日,引導死者往生;而受此啟發,她在《對話I》中負起這個責任。另外,作品亦帶有自傳色彩。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幼年喪母,此經歷對她影響甚深,她以創作這系列作品作為面對死亡牽絆的方式。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在創作這個系列時,特地向醫院要求與無親無故的過世病人合作。作品不僅是要改變有關死亡的禁忌和文化取態,還關乎被社會忽視和邊緣化的人。她不視屍體為沒有生命、將被遺忘之物,反而與之溝通,一視同仁的看待生者與死者。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一些意外之事有時可帶來瞬間快樂》片段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一些意外之事有時可帶來瞬間快樂》片段
0:30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一些意外之事有時可帶來瞬間快樂》片段,2009年,單頻道數碼錄像(黑白,無聲),M+,香港,© Araya Rasdjarmrearnsook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一直熱中於挑戰文化階層制度,這可見於她探討人與動物之間關係的作品。例如在《一些意外之事有時可帶來瞬間快樂》(2009)中,她將目光轉向泰國街頭無人憐惜、遭人嫌棄的流浪狗。連泰語中意為「狗」的「h̄mā」也是貶義詞,用作醜化來自低下階層的人。在這黑白錄像作品,一隻活潑開心的狗跟隨藝術家在庭園四處奔跑,然而觀眾很快便會發現狗兒蹣跚而行,是因為後肢脫臼,所以跑起來步履並不協調。雖然如此,這齣無聲錄像還是充滿輕鬆、活潑與歡樂的氣氛。狗在嬉鬧的同時亦在掙扎;錄像結束時,狗兒挺立喘息,為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關注與疼愛而興奮不已。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錄像作品再次將社會上缺乏關注、備受忽視的方面呈現於觀者眼前。她自己有飼養獲拯救的狗兒,亦經常將流浪動物融入其創作。在這件錄像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她與拍攝主體之間的親密感,她想藉此彰顯眾生之間也能共享喜悅。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村落與他處》片段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村落與他處》片段
0:55

阿拉亞・拉斯德乍爾姆倫索,《村落與他處: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的〈猶滴斬殺荷羅浮尼〉,傑夫・昆斯的 〈無題〉,以及泰國村民》片段,2011年,單頻道錄像 (彩色,有聲),M+,香港,© Araya Rasdjarmrearnsook

她的另一件作品《村落與他處: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的〈猶滴斬殺荷羅浮尼〉,傑夫.昆斯的〈無題〉,以及泰國村民》則從另一個角度探索文化階層制度。這是她一系列五件作品的首作,該系列將裱上畫框的西方名畫複製品放到泰國鄉郊村落和市場等環境中。這件錄像作品特意在泰國寺廟中安排一節美術史課堂,寺中僧人向前來參拜的當地人講課。坐在地上的學員同樣背向鏡頭,令觀者感覺同處一室。

錄像中談及的兩幅畫作都有挑動情緒的效果──一幅場面暴力,一幅畫面香艷。我們可見僧人嘗試以佛家學說解釋畫中殘暴和淫猥的場面,效果時而發人深省,時而引人發笑,但往往有點彆扭。不過看到兩個南轅北轍的世界交會,令人有所領悟。拉斯德乍爾姆倫索證明了一些如西方藝術史般陽春白雪的學問,也可以通俗角度來教授。這件作品提醒了我們藝術的精髓所在──不論觀者的學歷和文化背景如何,藝術也能帶給人樂趣,並引發好奇心。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錄像作品經常納入電影出現前的說故事傳統,取材自古代文學、宗教經文,還有口耳相傳的故事,凡此種種,都將她與M+館藏中其他東南亞藝術家連繫起來,如泰國的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新加坡的何子彥和越南的潘濤阮和螺旋槳小組。螺旋槳小組的《生者要光,死者賞樂》(2014)呈現越南喪葬儀式傳統,這部著名的錄像作品與《村落與他處》同於M+展亭展覽 「南行覓跡:M+藏品中的東南亞」中展出。此作一如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作品,直面死亡與我們看待死亡的態度。這個題目在2020年看來特別具有預示意味,皆因全球多國均面對國民大量死亡的情況。

拉斯德乍爾姆倫索的作品從泰國本土脈絡出發,同時以普世主題引人共鳴。她所選取的題材關乎人與人以外的事物、儀式、靈性與死亡的連繫,能感染大部分觀眾。她對共同視角和意識的探尋,還有對社會邊緣與隱蔽角落的關注,在現時與我們特別息息相關。

內容由網絡編輯Ellen Oredsson轉述。為確保行文清晰,此對話經過編輯。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貝若蘭是M+的流動影像策展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