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23年8月3日 / 何京蘊

中國與時裝界的「宇宙技術」:互動時裝週和獨立設計師的崛起

六位模特兒在上海時裝週中,左方有一雙手拿着一台手機,正以橫向畫面拍攝。模特兒在手機畫面內排列出隊形,其中一人身穿一條綴以黃花的短袖黑色長裙,並出現在圖片右方;因圖片的焦點落在手機上,這位模特兒看來很模糊。

SOCIAL-WORK於蕾虎呈獻的2022上海時裝週中發表春夏系列,圖片由何京蘊提供

2021年度「M+ /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何京蘊審視中國時裝界的新近發展,探討設計師、用家和消費者於網上平台藉網絡媒介建立的關係,以及因而產生的互動變化。

時裝既是視覺語言,也是藝術實踐,無時無刻地通過社交互動被重新塑造和定義。隨着科技對當代生活各個環節,尤其社交方面變得無比重要,它也對中國現今的時尚領域造成莫大影響。若以香港哲學家許煜的「宇宙技術」概念來審視中國獨立時裝界近年的發展,你會看到科技是如何為行內各個關鍵結構與環節帶來多元化的改變,以及這些轉變如何影響服裝生產、營銷和消費。

「宇宙技術」一詞由許煜所創,他將其定義為「透過技術活動,即工藝和藝術,使宇宙秩序和道德秩序合一」[1]。合一這個觀念源自儒家思想,意指宇宙秩序是有其道德涵義,並延伸到萬物,貫穿天、地、人。「三才」合一是傳統中國思想的根本,也是跟西方哲學的重要分野。

宇宙技術是『透過技術活動,即工藝和藝術,使宇宙秩序和道德秩序合一』。

許煜

許煜在其論著中思索林林總總的美學和科技體驗,叩問如何從歐洲以外的視角分析現代性。時裝作為一個現象和行業,橫貫美學和科技,跟時間關係密切:它講求新鮮感、追捧新商品,以白雲蒼狗、轉瞬即逝的邏輯運作。以佔主流的歐美中心視角觀之,歐洲現代性是「真時裝」發源的「中心」;歐美以外,皆是邊陲。然而,這由來已久的論述卻正在離析,由更多元的視野取代,而「宇宙技術」的框架,正為我們開闢思考時裝的新蹊徑。

中國與時裝界的「宇宙技術」講座,講者是何京蘊和現代傳播集團時尚編輯總監兼獨立創新社yehyehyeh創辦人葉曉薇,主持是M+設計及建築副策展人顧談雅

時裝是中國創意經濟的核心產業之一。它以視覺為主,在政府致力塑造的現代消費社會中擔當重要角色。在極短時間內,這個行業已經歷了飛速發展:在短短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國由重工業轉型至輕工業,由紡織品生產轉向服裝生產,近年更見證創意時裝品牌的誕生。獨立設計師時裝在千禧年代初雖成長緩慢,但自2010年起卻有長足的發展。它的這種壯大是水到渠成的,一方面是因為民眾消費習慣日趨成熟,另外是由於中國軟實力的提升,其後買手店和售賣精選設計師品牌的選物店前所未有的蓬勃,以及社交媒體和網上平台的普及,也令時裝業更趨民主化。

相比歐洲傳統的高級訂製時裝,中國現當代時裝較不強調專享獨有,而科技在開拓行業方向和推動發展上,起了關鍵作用。2001年正式創辦的上海時裝週是獨立品牌的展演平台。這一年兩次的活動,由2000年代初只展出數個品牌,至2020年吸引逾兩百個品牌參加,現時已是中國時裝大事裏不可錯過的盛會。由一開始,它就集中展出國內品牌。在網上直播的上海時裝週,也推動了一種令時裝更平易近人和方便受眾的模式,這種做法深深影響全中國的時裝週和時尚活動。

三幅垂直的天貓直播截圖排成一行。左圖可見一位身穿藍色外套的模特兒,站在桃紅色的背景前;中圖有三位模特兒,展示着不同的帽子設計;右圖有一位服裝店員工,為一位身穿格子襯衫和綠色長褲的模特兒調整造型。

2020秋冬上海時裝週於天貓直播的截圖,參展品牌為FFIXXED STUDIOS、THISNORTHAT和Damo Wang,擷於2020年3月,相片由何京蘊提供

種種數碼策略讓時裝展和其他時裝週活動接觸到更多觀眾,也能即時與觀眾互動,並得到他們的回應,這跟網上參與和互動日益盛行的社會變遷一脈相承。疫症爆發後,世界各地的時裝週跟隨上海做法,紛紛把活動移師網上,但他們大多播放預先錄製的影片,這做法亦延續至今。相比之下,中國的時裝活動在網上直播,直接面向用家,顯得更親民、貼近大眾和去中心化。隨這而來的,是更民主的時尚行業環境,使創作者、支持者、買手和業界人士可自由交流。

儘管這些發展為設計師帶來更大自由和掌控度,但也引申出一些關於如何善用這嶄新體系的問題。他們應怎樣看待行業的發展,有甚麼資源可以運用?在社交網絡、數碼世界和電子商務異常活躍的年代,科技怎樣影響他們的工作,他們又該如何與新興科技的發展?他們的做法跟主流有何不同,牽涉甚麼本地因素?

六位模特兒身穿品牌Nan Knits的針織服裝。這些衣服色彩鮮艷,令人聯想起霓虹燈、仿生花、金屬盾牌,並將電子遊戲中的盔甲融合中國風裝飾。六位模特兒在灰色背景前擺姿勢,其中幾人的頭髮染成黃、橙、紅色。

《霓虹意識》的宣傳照,圖片由Nan Knits提供

於2021年創辦的Nan Knits,是新銳獨立設計師品牌,於2022春夏上海時裝週發表名為《霓虹意識》的首個系列。據品牌自述,它「探索亞洲文化語境下的未來主義風格〔及〕通過對技術的研發和材料運用的創新,試圖打破大眾對於針織服裝的刻板印象」[2]。透過用心研發和以創新物料結合紗線,它希望打破一般人認為針織服是過時和花巧的成見。

由九十後電子遊戲愛好者胡男(Nan)創作的系列,令人聯想起霓虹燈、仿生花、金屬盾牌,並將遊戲中的盔甲融合中國風裝飾。這些視覺元素喚起未來感,創造出時空疊合的美學。Nan Knits是靠着科技和中國獨有的平台基建,迅速崛起和走向專業化的有趣例子。並且,它致力在全球和虛擬世界中,重新定義中國美學。

Nan Knits服裝型錄的跨頁,當中可見四套服裝:兩件上衣、一條短裙和一條連身裙,跨頁的最左和最右分別印有一位女性模特兒在天橋走秀的圖片。

Nan Knits 2022春夏系列型錄,圖片由Nan Knits提供

Nan Knits的工作室位於珠三角的東莞,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這地區吸引大量外國企業進駐,推動服裝製造業發展。這是吸引Nan將其品牌扎根於此的原因之一,但他亦憶述成立工作室的掙扎:「對於一個專注於做針織服裝的新興設計師品牌而言,要找到技術過硬的師傅和步調一致的工廠實屬不易。」[3]雖然他想將工作室設於其居住的城市深圳,但從現實層面看,坐擁工廠、基礎建設和熟手技工的東莞是最佳選擇。成立工作室時,Nan透過跟當地一間知名針織製衣廠的聯繫,取得所需機器。他亦趁製衣廠於疫症期間裁員時羅致人手,將技術人員收歸旗下。

談及對品牌的期許,Nan稱:「未來本就擁有多種可能,針織亦是如此。這種工藝可以有無數變換形式,在不同的語境下,乃至不同的人手中,都會展示出不一樣的面貌,不受性別、種族和階級的限制。」[4]自首個系列面世,品牌就如科技初創般,發展突飛猛進。短短一年間,它被納入培育計劃,推出了另外幾個系列,甚至破天荒發表虛擬服裝系列。

Nan Knits兩件針織服的數碼展示。左方是一套灰藍色的服裝,由厚實的長袖毛衣和及膝裙組成。及膝裙後方有長方形的鏤空設計;整套服裝都綴以紅色和黃色圖案,前方還有一個紅色心形。右方是一套黃色的服裝,由綴有心形的紅色線條的高領長袖上衣和看似加有襯芯的長裙組成,布料上還有橙色和藍色的部分。

Nan Knits 2022秋冬系列的數碼展示,圖片由Nan Knits提供

Nan Knits的茁長反映當今幾個有利條件:中國的年輕設計師可以構思策略,利用所在地區強大的生產基礎和技術知識,在現有體系內尋找創新之道。同時,時裝社群日漸壯大,令品牌和新銳設計師有更多機會發展,更快臻於成熟,擴大現有網絡和增進心得體會,並透過銷售平台和買手店,孕育多個品牌。

針織……這種工藝可以有無數變換形式,在不同的語境下,乃至不同的人手中,都會展示出不一樣的面貌。

胡男

由在線上直播和融入數碼互動的時裝週,到巧用文化傳統和市場力量的設計師,中國時裝界正在快速脫胎換骨。科技成為了傳統中國思想和當代產業的橋樑,糅合數碼和歷史,將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接軌。與此同時,或長或短的數碼潮流在冒起。今天,中國時裝業為我們提供動力,萌發另類科技思想和實踐。由上海時裝週的例子,到Nan Knits等新銳品牌的崛起,時裝界不但開拓使用科技的新方法,同時重塑其用法,在時尚生態圈創造縫隙,孕育多元化的科技和獨特的行業現象。這些新興的做法和情況,又反過來影響我們對時裝和其相關機構的看法,以及它怎樣被構思、各項工作時間如何安排。在我們超越現代性及其影響之際,時尚體制或會變得更加多元,契合涵容宇宙萬物的世界觀。

  1. 1.

    Yuk Hui,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 (Falmouth: Urbanomic, 2016).

  2. 2.

    上海時裝週:〈Nan Knits〉,YouTube,2022年6月18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mVx-yv9042,2023年1月26日讀取。

  3. 3.

    何京蘊訪問胡男,2022年2月7日。

  4. 4.

    何京蘊訪問胡男,2022年2月7日。

何京蘊
何京蘊
何京蘊

何京蘊是駐居北京的策展人、研究員和創新領導者。她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活躍於中國創意領域,曾與多個文化機構合作策展項目,亦營運建築事務所「眾建築」旗下的社會創新平台「眾研發」。其研究和策展項目聚焦於設計在不同學科範疇的社會效應和意涵,最近策劃的展覽包括眾建築的「社會設計:玩着學」(2019-20),以及為香港和瀋陽K11籌劃的「另闢物徑」(2020)可再生設計聯展。她是2021年度「M+ /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研究學人。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