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謄本
(原文:普通話)
曹斐:《誰的烏托邦》的創作裡,我當時分了很多步驟,一點點去接近這個結果。所以一開始做了一些問卷,要求工廠發散給不同生產崗位上的員工,最後確定了大概二、三十個員工,作為我們這個項目小組主要的工作坊的員工,然後就每週定期跟他們聚會,還有做一些小的工作坊。所以在這過程裡面,慢慢發展到他們每個人身上的故事。因此在這影片裡面,其實也將她們一些沒被實現的願望或者夢想,在工廠裡面的舞台給他們做了一次呈現。
那影像裡面又分了三段式。第一段就叫做「產品的幻想」,因為我們做了大量的紀錄影像部分,也花了這半年時間的一部分,拍了不同生產線上、流水線上的環節。在聲音部分,觀眾除了能聽到隱隱約約的機器的部分外,例如張安定他對聲音也做了一個抽空的、重組的一個處理,所以你既像在工廠環境裡面,但它又有一種比較空靈的感覺,就能把工人的內心那種孤獨的東西給勾出來。然後,影像的第二部分就是童話吧,是吧?就是看工人們在這個生產環境裡面跳舞,舞蹈包括芭蕾舞、霹靂舞。這一部分的結尾,是在他們宿舍裡面,看著這個廠區、這些貨車、物流輸送到遠方。最後就是每個人的肖像。
所以我覺得,很多觀眾在看第一部分的時候以為是純紀錄片。它很有意思,因為它是個燈泡廠,它是照亮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但同時有沒有照亮他們這個內在,或者有沒有照亮他們的生命呢?所以也是這個影片的題目,《誰的烏托邦》。我沒有用到問號,很多人問到打這個作品的時候是不是加一個問號,其實我說不需要一個問號,因為這個「whose」就是代表了誰的。所以這個問題也在問我們、也在問他們,就是我們的烏托邦是由誰來建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