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楊嘉輝:未被聽見的聲音
楊嘉輝:未被聽見的聲音
3:40
影片謄本

(原文:英語)

楊嘉輝:我最初接受的是聲音和音樂的訓練。所以雖然我現在拍攝影片、繪畫和製作物件,但聲音和音樂仍然是我用來觀照世界的方式之一。我在學生時代演奏低音提琴。低音提琴手演奏的部分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為即將要演奏的段落做好心理準備。我會無聲地彈奏將要演出的段落。我記得當時曾想像,如果整個管弦樂團都這樣做,無聲地演奏一首樂曲,那會是甚麼情景。

促成整個「消音狀況」系列的契機很簡單。我獲邀為一間圖書館創作一系列作品。當中的矛盾蘊含趣味。我們視圖書館為安靜的地方,但它其實並非完全悄然無聲。比如圖書館管理員會推着手推車四處走動,還會整理書籍。人們聽到那些聲音,但不會覺得有何問題。我開始思考各種狀況,在當中你可以有所取捨地選擇消除某種聲音。我最終寫下了二十種這類狀況。

當我須要為悉尼雙年展創作另一件作品時,我希望這作品是此系列的最後一件.所以我重新思考這個概念。我知道從聲音表現上看,讓整個管弦樂團來做這件事是可行;而這需要風格極度浪漫,樂手演奏動作很大的樂曲,像一層聲音與另一層碰撞,整個弦樂組在跟管樂組對話。

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經常出現在電影和廣告中,所以即使大家不認識整首交響樂,也能從不同部分認出當中的主旋律和段落,然後那曲調會隱隱浮現於你的腦海中。試想像你有一個遙控器,可以讓你消除當中的某一層聲音,卻仍然保留其他層次的聲音,那就是「消音狀況」。在音調之下,還有節奏,還有身體的動態。這些東西都存在,只是沒有被聽到。在消音的概念背後,其實蘊藏澎湃洶湧的力量。

兩年一度的希克獎旨在表揚在大中華地區出生或工作的藝術家,而展期至5月17日為止的首屆「希克獎2019」展覽已在M+展亭舉行,展出了胡曉媛、梁碩、林一林、沈莘、陶輝及楊嘉輝這六位入圍藝術家的作品。

希克獎的國際評審委員會在5月13日公佈楊嘉輝憑作品《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獲得首屆希克獎。創作這件空間聲音作品時,楊嘉輝與科隆的交響樂團Flora Sinfonie Orchester合作,指導團員把樂器消音演出,並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樂手發出的其他聲響。

我們訪問了楊嘉輝,請他介紹《消音狀況》系列、創作這件作品的過程,以及他的創作實踐。

在佔一整個房間的錄像裝置作品中,可見房間的一端有一個大熒幕,播放着交響樂團在演奏的畫面。房間內還有多個排成幾行的六角形物件,三個人或站或坐看着熒幕。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2018年,高清錄像、八頻道聲音裝置及地毯,藝術家借出,2019年展覽現場,攝影:何兆南

你為何會選擇在希克獎展覽中展出《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回看我近年的作品,《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件,所以我幾乎毫不猶豫就選擇了此作品。這件作品曾在香港展出過一次,但那是在戲院放映,而非作為原本構想的多頻道聲音裝置。這是一件我引以為傲的作品,我想在出生長大的城市以其原貌展出。

這是《消音狀況》系列的作品之一,那麼消音狀況是甚麼?

我在受邀為圖書館創作一系列作品時構想到《消音狀況》。當時策展人想要一件聲音作品,一件本身就自相矛盾的有趣之作。大家都知道在圖書館要保持安靜,但圖書館並非完全是悄然無聲的地方。圖書館內有從揚聲器傳出的廣播聲,管理員推着手推車四處走動的聲音,亦有翻揭書頁的窸窣聲;只有某些聲音被消除了。我隨即萌生一個意念——這就像一個可控制聲音的遙控器,你可以消除某些聲音,而保留其他聲音。這就是《消音狀況》想呈現的效果。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在實行起來卻有很多變數。當你嘗試消除一層聲音,其他層次的聲音也會隨之改變。同時,即使是在消音的情況下,我亦不想令表演失去原有的強度和功能。例如,我們在其中一個《消音狀況》中消除了舞獅的敲擊音樂,只剩下雙腳踏地的聲音。可是,由於舞獅者習慣在音樂帶領下舞獅,若在舞動時消除掉音樂,可能會有點手足無措。我須要思考如何能有效地消音,同時讓舞獅者盡可能如常表演。這個系列亦一再令我反思何謂演出。

楊嘉輝,《消音狀況#2: 消音舞獅》,2014年
楊嘉輝,《消音狀況#2: 消音舞獅》,2014年
7:21

楊嘉輝,《消音狀況#2: 消音舞獅》,2014年,舞獅演出指導、單頻道錄像(有聲),7分21秒、影片由藝術家提供

可以分享一下《消音狀況》系列的其他作品嗎?

《消音狀況》系列到現時為止共有二十二件作品。我在系列剛開始時,就坐下寫了二十個不同狀況的指導樂譜,包括音樂表演,甚至拳賽。第二十一件作品是2017年「楊嘉輝的賑災專輯」展覽中的《We Are the World》表演,而第二十二件是2018年為悉尼雙年展創作的《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其中約六個狀況都曾在現場演出並拍下影像紀錄,有些更是無法「排演」的狀況,例如將人聲從抗議現場中消除。這代表任何人聲以外的聲音,例如手中標語碰撞的聲音、人們行走的腳步聲都應該保留。這些狀況很難「排演」,更像是一個想像力的練習,透過每個演出過的狀況想像聲音應該是怎樣的。

楊嘉輝,《We Are the World, as perform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hoir (Muted Situation #21)》,2017年
楊嘉輝,《We Are the World, as perform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hoir (Muted Situation #21)》,2017年
5:26

楊嘉輝,《We Are the World, as perform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hoir (Muted Situation #21)》,2017年,錄像,5分26秒,及八聲道聲音裝置,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你是如何為已排演好的狀況消音?

我首先會與演出者交談,向他們解釋我的構想。這是一個合作過程。例如,與演唱《We Are the World》的合唱團合作時,由於他們要以氣音演唱,我必須向他們清楚說明演唱的方式以及「消音」的概念,因為以氣音吐字和只做口型是有分別的;即使這是消音的演唱,他們在演唱時亦須思考產生聲音的不同環節。例如,每個字的尾音都很重要,如果演唱者只顧着以氣音演唱,呼出的氣就未必足夠唱完整個字。

開始了這種溝通後,我就會給予表演者自由演繹的餘地,讓他們思考可行的方法。這是雙向的對話,我們嘗試一同尋找解決辨法。

在創作《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時,你用了甚麼方法消音?

我首先與交響樂團見面,然後與指揮及各個聲部的首席積極討論。他們會提議一些方法在綵排時嘗試,又會用手機錄音傳給我聽,在過程中有很大自主性。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片段,2018年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片段,2018年
3:14

楊嘉輝,《消音狀況#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片段,2018年,高清錄像、八頻道聲音裝置及地毯,片段由藝術家提供

在消音的過程中,最難處理的兩種樂器就是弦樂器和定音鼓。就弦樂器來說,消除音調的方法有很多,而難處在於要找出最適合的。我們最後在琴弦與琴弓最常接觸的位置,以薄薄的膠片包裹。這樣的消音方式,讓你仍可聽到手指滑弦或按弦的聲音。

定音鼓的情況則是很難將其音調完全消除。我們試過把整塊鼓皮覆蓋,亦試過將東西塞到鼓中,可是這樣會妨礙樂手的演奏動作。我們在考慮作品的精神後,得出的結論是定音鼓發出一些音調也無所謂。我們盡量將其消音,卻沒有阻擋中間最佳的發聲位置,讓鼓棒可回彈。樂手的感受十分重要,他們要感到舒適才可「表演」,因此我們決定在「消音」上稍為讓步,以令他們能盡情發揮。

你如何為此作品挑選音樂?

我在挑選音樂時有多方面的考慮。首先,因為消音彈奏難度會更高,所以我希望找一首交響樂團及指揮能演奏而且很熟悉的樂曲。然後,演奏這首樂曲的動作要大。若果以細緻繁複、類似室內樂的樂曲來進行消音演奏,效果便消失了。最後,我認為樂曲如果很為人熟悉就最好不過,這樣即使我消除了音調,樂曲的曲調仍會浮現觀眾腦中。

楊嘉輝,《消音狀況# 1:消音弦樂四重奏》,2014年
楊嘉輝,《消音狀況# 1:消音弦樂四重奏》,2014年
17:10

楊嘉輝,《消音狀況# 1:消音弦樂四重奏》,2014年,單頻道錄像、有聲,17分10秒,片段由藝術家提供

你有否收過觀眾的回應,讓你對作品有不同的反思?

對我來說,樂手的回應最重要。早在我們於悉尼雙年展展出作品前,我已將完整影片傳給樂手。他們都非常高興,並到處與朋友分享。

這件作品與你整體的創作實踐相比,有何不同?

我近幾年的作品都涉及大量研究,但《消音狀況》這個系列基本上是憑直覺創作:我想到一個意念,便着手把它的文字樂譜寫出來。

為保障公共衛生,希克獎展覽在展期大部分時間都關閉了。過去幾個月有否讓你對作品有不同的反思?

這段期間,我依舊回到工作室做事,作息規律如常,並盡量如常工作。

疫症爆發會令我對作品有不同反思,但現在疫情還沒完結,要具體說明的話可能言之尚早。這是一件大事,足以在任何人的腦海中留下印記,不論你的工作是甚麼。但現時我還沒有足夠澄明的視野去看清這一切。

回想起來,你參加這個展覽的經歷是怎樣的?

這是頗為輕鬆的經歷。當時的規定是,你可以選擇展出過去兩年內的作品,也可以創作全新作品。一旦作了決定,就只須根據展覽空間調整作品。

你可進一步了解「希克獎2019」,觀看入圍藝術家訪談以及策展人於網上導覽介紹作品,並探索楊嘉輝如何使用聲音及其消除作為物質創作。此文章原於「M+ 故事」發佈。

緊貼最新消息!

  • 緊貼M+與西九文化區的最新情況
  • 探索M+雜誌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選擇你希望收取的內容
  • 隨時取消訂閲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