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楊詰蒼:千層墨

楊詰蒼:
千層墨

楊詰蒼:
千層墨

2024年10月9日
現正展出

《千層墨──獻給昨天的中國明天》(1990)是楊詰蒼著名的《千層墨》系列(1989–1999)中體量最大之作。此作品最初於1990年在法國普里耶爾的一座修道院教堂遺址展出,當時,楊詰蒼更使用了從教堂墓園挖掘的沙土,在作品對面建造了一根巨柱。時隔三十多年,作品經過M+數月的修復工作後首次再度公開亮相,並配合記錄該系列創作過程的珍貴影片一同展出。

1989年春天,楊詰蒼應邀抵達巴黎,參加由龐比度中心主辦的劃時代全球當代藝術展「大地魔術師」。然而,他在出國途中作品被深圳海關全數扣留,手上只剩幾支毛筆。楊詰蒼面對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紛繁疊出的創作,選擇「以退為進」,回歸到中國書畫傳統最基本的物料和工序。他將墨汁和明礬平塗於巨幅宣紙上,待其乾涸後又再重複,日復一日持續一個月之久,終積疊成渾厚的墨碑。墨汁的油脂成分使其表面具有光澤,在墨黑中竟又創造出光芒。

《千層墨》系列影響深遠,為中國當代藝術中為人熟知的創作手法開啟先例,如水墨介入行為藝術和無痕的重複動作等。儘管《千層墨》看似抽象繪畫,其精神內核卻是楊詰蒼自少年時對於傳統書畫以及道教和佛教內觀冥想的切身體悟,亦包含他到訪武則天(624–705)無字碑時受到的撼動。對於藝術家而言,每一層墨都是個人行動和經歷的具體紀錄,體現了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盈縮。

《千層墨──獻給昨天的中國明天》展覽現場,2024 年,© 楊詰蒼,攝影:鄭樂天,M+,香港

楊詰蒼,《千層墨──獻給昨天的中國明天》,1992年, © 楊詰蒼,攝影:鄭樂天,M+,香港

諾埃爾 .德拉馬爾的紀錄片《中國水墨》選段,1992年,於「楊詰蒼:千層墨」展覽現場,2024年,攝影:鄭樂天,M+,香港

楊詰蒼與《千層墨》系列於巴黎龐比度中心「大地魔術師」展覽現場,1989年,費大為檔案。圖片提供:費大為及亞洲藝術文獻庫。

於法國普里耶爾最小兄弟會修道院展覽現場的柱子,1990年,孔長安檔案。圖片提供:孔長安及亞洲藝術文獻庫。

楊詰蒼在法國普里耶爾最小兄弟會修道院展覽現場創作,1990年,費大為檔案。圖片提供:費大為及亞洲藝術文獻庫。

楊詰蒼為法國普里耶爾最小兄弟會修道院展覽的手繪方案,包括沒有實現的行為作品(「獻給昨天的中國明天」展覽圖錄截圖),1990年,費大為檔案。圖片提供:費大為及亞洲藝術文獻庫。

楊詰蒼,《千層墨──獻給昨天的中國明天》於法國普里耶爾最小兄弟會修道院展覽現場,1990年,費大為檔案。圖片提供:費大為及亞洲藝術文獻庫。

藝術家介紹

楊詰蒼(1956年生於廣東)是八五新潮世代中最傑出的水墨藝術家之一。他自幼受書畫薰陶,八十年代初求學和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時成為了抽象水墨的拓荒者,自1988年起定居歐洲,以士大夫的批判精神以及道教和禪宗的逆向思維揭示當代世界中的權力關係。楊詰蒼的藝術創作涵蓋水墨、錄像和行為等媒介,富有美與暴力、災難與昇華之間的張力和糾結。

楊詰蒼在德國伊特林根的工作室中,2019年,攝影:Felicitas Yang,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頁頂圖片:《千層墨──獻給昨天的中國明天》(局部),2024 年,© 楊詰蒼,攝影:鄭樂天,M+,香港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