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電影指南:
意識形態篇
齊澤克電影指南:
意識形態篇
延續《變態者電影指南》(2006)的個人表演電影講座風格,續集《齊澤克電影指南:意識形態篇》(2012)多了一個思想性的主題:意識形態,但仍然保留以電影為例子,齊澤克走入電影場景的作法,魅力依然沒法擋。
像他可以把《大白鯊》(1975)操控觀眾的恐懼情緒與納粹宣傳片《意志的勝利》(1935)相提並論,《的士司機》(1976)的羅拔狄尼路原來與《搜索者》(1956)的尊榮殊途同歸,《基督最後的誘惑》(1988)證明了基督教是更徹底的無神論……往往語出驚人,理據卻清清楚楚。
10月26日的放映設映後談,請來香港資深作家兼影評人朗天,品評齊澤克在片中提出的論點,由M+香港電影及媒體外聘策展人李焯桃主持。
導演介紹
蘇菲費恩絲(1967 年生於英國)是英國導演兼製片人,曾就讀於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在執導自己的紀錄片作品之前,她與彼得格林納威合作了數年。費恩絲的作品形式別出心裁,經常將紀錄片與電影結合。精選作品包括《變態者電影指南》(2006)、《故城草木深》(2010)、《齊澤克電影指南:意識形態篇》(2012)、《格蕾絲瓊斯:血光與麵包》(2017)和《四個四重奏》(2022)。
頁頂圖片: 蘇菲費恩絲《齊澤克電影指南:意識形態篇》,2012,相片由Keeper Picture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