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的葬禮 & 短片
持票觀眾可於18:30起在大台階觀賞映前節目,享受為本次放映特別挑選的日本前衛音樂歌單,進一步了解六十年代的日本地下文化。
松本俊夫首部劇情長片《薔薇的葬禮》,出自獨立電影製作及發行公司日本藝術電影院聯盟,以新穎前衛的手法展現戰後日本的非主流文化。影片以光怪陸離的鏡頭角度和令人瞠目的剪接,講述青年艾迪以變裝皇后的身分,在東京同志酒吧工作,和死對頭爭客爭地盤之外,同時間要與內心的創傷搏鬥。
本片為日本新浪潮代表作,巧妙地結合真實訪問、扭曲的電視片段、修改過的相片、誇張的戲劇小品等令人目眩神搖的畫面,透視當年時代急速變遷的日本社會所面對的焦慮和不安。《薔薇的葬禮》故事雖以迷幻版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為藍本,但仍能捕捉當年的時代精神,訴説青年和性小眾身分的矛盾。
節目放映前還有日本藝術家田名網敬一的兩部動畫短片作預熱前奏──《蠟筆天使》拼湊卡通、家庭照與戰爭片段,觸碰藝術家童年經歷二戰時大轟炸的回憶;《快樂星期五》以爵士樂風格重新演繹1959年迪士尼電影《睡公主》的插曲《Once Upon A Dream》,畫面反覆閃現鬱金香花海和舞姿挑逗的金髮女郎,干擾視覺營造迷幻感。
田名網敬一與松本俊夫皆是當時日本實驗電影的先驅,二人的作品都反映六、七十年代創意澎湃、離經叛道的創作態度。
藝術家介紹
松本俊夫(1932-2017),日本實驗流動影像先鋒,亦是視覺藝術理論家及評論家。早年以紀錄片製作人的身分探索他自己對戰後日本社會的看法。松本早期與藝術團體「實驗工房」緊密合作,以《銀輪》(1955)和《石之詩》(1963)等前衛作品見稱,由「實驗工房」成員之一、作曲家武滿徹配樂。松本探索結構主義和抽象電影及電子音樂,亦曾在京都藝術大學及日本大學藝術學院任教多年。
田名網敬一(1936年生於日本),日本波普藝術風格代表人物。創作受歐美文化影響,靈感源自童年戰爭記憶,涵蓋插畫、動畫等媒介。六十年代末,田名網曾到訪紐約,受到安迪華荷等波普藝術家影響,往後以色彩繽紛的風格見稱,創作出別樹一格的作品。
頁頂圖片: 松本俊夫《薔薇的葬禮》,1969,相片由Arbelos Film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