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紀錄片《給華荷的歌》截圖。黑色背景上,兩個男子的藍色色調頭像左右並排。左邊的男子頭髮往後梳,眉頭緊蹙望向右方。右邊的男子蓄曲髮,戴眼鏡,向左下方斜望,前面有一支麥克風。

安迪華荷與The Velvet Underground

詳情
節目: 創作人與事
年份: 1990
導演: 多位
格式: 多種格式 / 93分鐘
語言: 英語(輔以英文字幕)
觀眾: 公眾
位置: 1院、2院
通達安排: 輪椅
更多資訊:

票價

正價:港幣85元

特惠:港幣68元

紀錄片《給華荷的歌》截圖。黑色背景上,兩個男子的藍色色調頭像左右並排。左邊的男子頭髮往後梳,眉頭緊蹙望向右方。右邊的男子蓄曲髮,戴眼鏡,向左下方斜望,前面有一支麥克風。

安迪華荷與The Velvet Underground

《給華荷的歌》

艾活利文 | 1990 | DCP | 55分鐘

1950年代,安迪華荷的朋友圈子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吸血灰姑娘」(Drella)。當這位普普藝術巨擘於1987年逝世後,路瑞德和約翰凱爾──美國搖滾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兩位創始成員──在樂隊解散多年後終於首次聚頭。兩人又再合作寫歌,只為紀念這位已故好友及前樂隊經理人。眾所周知,華荷曾為該樂隊的首張專輯設計出經典的香蕉封面。1990年,瑞德和凱爾現場表演了這一組歌曲,向華荷致敬。《給華荷的歌》由屢獲殊榮的攝影師艾活利文執導,他以跟托迪希恩斯的長期合作而知名。本片記錄了瑞德和凱爾兩位傳奇音樂人絕無僅有的表演,他倆為着私密的緣故重聚,並不帶任何感傷的包袱。這部電影大家以為散失多年,終於2021年重見天日並完成修復。

《 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 》

鍾拿斯麥格斯 | 1990| 數碼 | 38分鐘

鍾拿斯麥格斯的短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收錄了安迪華荷於1963至1990年的罕見片段,同時栩栩如生地重現樂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成員、華荷超級明星、小野洋子、約翰連儂、米積加等人的往事點滴。

紀錄片《給華荷的歌》截圖。黑色背景上,兩個男子的彩色頭像左右並排。左邊的男子頭髮往後梳,坐在電子琴和一支麥克風後面,眉頭微蹙。右邊的男子蓄曲髮,戴眼鏡,正望向左方,神情落寞。

艾活利文《給華荷的歌》,1990,相片由Cinecam, INC.提供

紀錄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截圖。展覽現場,牆上鋪了有多個重覆紅色牛頭圖像的黃色牆紙。上面有六幅版畫,均是安迪華荷的頭像,但每幅的主要配色不同,如紅藍黑、紅黃藍等。

鍾拿斯麥格斯《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1990,相片由New American Cinema Group Inc提供

紀錄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截圖。近鏡拍攝一個人舉住三鏡頭的舊式攝錄機,把整張臉擋住。

鍾拿斯麥格斯《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1990,相片由New American Cinema Group Inc提供

紀錄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截圖。近鏡拍攝一張白紙,上面有用紅色及藍色箱頭筆寫的英文字如The Velvet Underground。影像模糊並帶有雜訊黑點。

鍾拿斯麥格斯《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1990,相片由New American Cinema Group Inc提供

紀錄片《給華荷的歌》截圖。黑色背景上,兩個男子的彩色頭像左右並排。左邊的男子頭髮往後梳,坐在電子琴和一支麥克風後面,眉頭微蹙。右邊的男子蓄曲髮,戴眼鏡,正望向左方,神情落寞。

艾活利文《給華荷的歌》,1990,相片由Cinecam, INC.提供

紀錄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截圖。展覽現場,牆上鋪了有多個重覆紅色牛頭圖像的黃色牆紙。上面有六幅版畫,均是安迪華荷的頭像,但每幅的主要配色不同,如紅藍黑、紅黃藍等。

鍾拿斯麥格斯《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1990,相片由New American Cinema Group Inc提供

紀錄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截圖。近鏡拍攝一個人舉住三鏡頭的舊式攝錄機,把整張臉擋住。

鍾拿斯麥格斯《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1990,相片由New American Cinema Group Inc提供

紀錄片《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截圖。近鏡拍攝一張白紙,上面有用紅色及藍色箱頭筆寫的英文字如The Velvet Underground。影像模糊並帶有雜訊黑點。

鍾拿斯麥格斯《安迪華荷生活點滴:友誼與交集》,1990,相片由New American Cinema Group Inc提供

導演介紹

艾活利文(1948年生於美國),自1980年代開始擔任電影攝影師。其攝影指導作品包括大衛拜恩的《德州放大鏡》(1986)、雲溫達斯的《尋找小津》(1985)、蘇菲亞哥普拉的《鎖不住的青春》(1999)等。自2002年《天上人間》起,托迪希恩斯的每一部電影皆由他掌鏡。

鍾拿斯麥格斯(1922-2019,立陶宛),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倖存者,後來和弟弟阿道法斯移居美國。1954年,麥格斯兄弟創辦了《電影文化》雜誌。1960年代,他創立了電影人合作社及電影人戲院,即後來的紐約經典電影資料館。麥格斯被譽為前衛電影教父,一生執導了超過五十部電影。

頁頂圖片:艾活利文《給華荷的歌》,1990,相片由Cinecam, INC.提供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