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階放映節目:
凝視的鏡頭 Grand Stair Screenings: The Gazing Lens
大台階放映節目:
凝視的鏡頭 Grand Stair Screenings: The Gazing Lens
藝術家如何通過拍攝肖像、甚至常用自己的身體敘事?他們又是如何運用日新月異的攝影器材和科技來表達自我?
「凝視的鏡頭」與M+戲院專題節目「無形牽絆:電影中的家庭」遙相呼應,帶來六部由不同世代藝術家創作的短篇流動影像作品。是次放映的作品均由藝術家以各自親歷年代的攝影器材拍攝,由菲林相機到數碼相機,聚焦不同鏡頭捕捉的肖像。這些作品不僅反映科技的功能效用,更揭示了我們身處的科技環境如何直接和間接地影響藝術思維與創作手法。通過這些作品,科技同時作為工具和語境,凸顯了其在日常觀看體驗和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刹那間容顏》
張照堂|1976|16毫米菲林轉數碼錄像|彩色|有聲|5分鐘
藝術家難以捉摸的上半身動作由每秒兩格的獨特手法通過16毫米菲林紀錄。藝術家進一步處理菲林膠片,配以節奏強烈的電子音樂,釋放出狂亂和變化劇烈的自我表達。
《哈姆雷特問題》
黃漢明|2001|數碼|彩色|有聲|9分49秒
黃漢明打扮成莎士比亞,唸出《哈姆雷特》的名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然而,視頻畫格經過剪接,令對白變得顛三倒四、雜亂無章,顯示語言不穩定的特性。
《相遇》
曹澍|2015|數碼|彩色|無聲|10分16秒
藝術家在杭州街頭架起相機,記錄來來往往的路人。每當路人的目光與相機鏡頭對視,慢動作鏡頭就會迅速切換到下一個畫面。觀眾的凝視因此取代鏡頭和藝術家的凝視。
《比如我》
林科|2016|數碼|彩色|有聲|普通話,中英文字幕|6分12秒
藝術家在手提電腦的鏡頭前假裝為網上觀眾表演。他的演出分成兩個畫面,一個是電腦螢幕的背景,另一個則是懸浮在上的視窗。作品反思在由螢幕所充斥的現代社會中個體的處境。
《我們只有表情符號(第一章)》
露娜馬維、羅爾烏特|2023|數碼|彩色|有聲|英語,輔以中英文字幕|14分41秒
兩位藝術家配戴有智能電話的自製裝置,一邊融洽地聊天,一邊錄製各自的面部表情特寫。藝術家將面龐塗成黃色,呼應繪文字的美術設計,以剖析繪文字令細膩情感扁平化的現象,從而反思當代數碼文化。
《我來自何方》
努芙艾祖維瑟|2022|數碼|彩色|有聲|英語,輔以中英文字幕|12分29秒
藝術家在作品中親述她從沙特阿拉伯移民到美國的故事。與此同時,一個人工智能的聲音描述系統從該視覺日記中識別到的元素。作品揭示了人工智能的架構和訓練過程存在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努芙艾祖維瑟,《我來自何方》,2022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12分29秒,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露娜馬維、羅爾烏特,《我們只有表情符號(第一章)》,2023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14分41秒,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張照堂,《刹那間容顔》,1976年,單頻道16毫米菲林轉數碼錄像(彩色、有聲),5分鐘,M+,香港,© 張照堂
黃漢明,《哈姆雷特問題》,2001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9分49秒,M+,香港,© 黃漢明及維他命藝術空間
林科,《比如我》,2016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6分12秒, M+,香港, 王兵捐贈,2019年,© 林科
努芙艾祖維瑟,《我來自何方》,2022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12分29秒,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露娜馬維、羅爾烏特,《我們只有表情符號(第一章)》,2023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14分41秒,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張照堂,《刹那間容顔》,1976年,單頻道16毫米菲林轉數碼錄像(彩色、有聲),5分鐘,M+,香港,© 張照堂
黃漢明,《哈姆雷特問題》,2001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9分49秒,M+,香港,© 黃漢明及維他命藝術空間
林科,《比如我》,2016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有聲),6分12秒, M+,香港, 王兵捐贈,2019年,© 林科
頁頂圖片:曹澍,《相遇》,2015年,單頻道數碼錄像(彩色,無聲),10分16秒,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放映時段或有所變動。
更多節目 More Programmes
會籍禮遇 Membership Benefits
- 攜同賓客獨家使用M+會館
- 於週日早上參與M+專屬參觀時段
- 優先預購門票並享會員折扣優惠
- 優先進入標準門票指定展覽
- 免費入場參觀標準門票指定展覽及欣賞特定放映節目
……及更多禮遇
M+會籍禮遇於2024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