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张晓刚:血缘与家庭
张晓刚:血缘与家庭
2:39
视频文稿

(原文:普通话)

张晓刚:把这个作品当作一个系列的正式开始是1994年,然后,它的灵感来源和准备工作,大概是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其实起因很简单,就是来自于对家庭老照片的一个发现,感觉为什么照片会那么触动我。历史里面包含很多的东西,是过去我们忽略的东西。而且,看我的家庭的照片吧,看到我父母的年轻的时候,跟我们的青春的这种对比,就感触很深。我就觉得「家庭」这个概念很有意思,一个是我觉得我的「大家庭」,跟我个人的家庭的影响也有关系,另外一个就跟我的生活的环境也有关系。

我觉得我始终很关注我们的家庭里面的变化。另外一个在我生活的单位上,我们的学校是吃、住、教学、创作,全部都在一个院子里面的这么一个单位。我天天在那儿,我就感觉好像也像一个家庭一样,人和人的关系那样复杂。后来随着我的家庭发生了改变,因为我孩子在1994年出生,(孩子)出生以后对我个人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个时候大客厅里面开始出现小孩,联想到我的童年、少年,这个时候「家庭」增加了一些深度了,就不是表面的一个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关系了,它可能就像后来取的名字一样,跟血缘也有关系了。

从黑白的中间,我喜欢使用一点其他颜色,包括一些光斑、红线这些处理,来加强这个被改动的部分,但是颜色都是没有冷暖的关系,都是黑白的关系。只有色阶的关系,没有色彩的关系,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而红线最早还是受芙烈达(Frida Kahlo)的影响,但她有另外一个意思——生命跟生命有关。我也想把这些人都串在一起,他们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互相都没有关系。我想这样把它像个网络一样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家庭的感觉。

历史里面包含很多的东西,是过去我们忽略的东西。而且,看我的家庭的照片吧,看到我父母的年轻的时候,跟我们的青春的这种对比,就感触很深。

张晓刚

张晓刚自1993年起创作《血缘》系列,画中形象在中国当代艺坛极具标志性。他在影片中讲述无意中找回一批摄于建国后、以为早在文革时期销毁的全家福照片,以及这批照片如何成为作品的灵感来源。

《血缘》系列中男女人物的面部细节几乎一模一样,暗示个性的缺乏。张晓刚的作品摆脱西方美学的影子,以个人历史叙述及集体回忆为主调,成功确立了清晰的艺术定位。

此影片原于「M+ 故事」发布。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