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张伟:在《福绥境公寓》内
张伟:在《福绥境公寓》内
3:10
视频文稿

(原文:普通话)

张伟:这栋楼是1958年盖的,他们盖的这栋楼用的是「十大建筑」的剩余的材料。而且这栋楼的设计和样式,是带有一种思想控制在里面的,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他们希望在这栋楼里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没有厨房,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居民,都要到这栋楼里的公共食堂去吃饭。然后,我们搬到这栋楼里(之后),很快就文化大革命了。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这栋楼变得特别紧张。每一个居民、住户,都特别担心自己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因为这栋楼当时在北京还是一个特殊的建筑,它高、有一种现代感,很多人愿意搬到里面去住,特别是一些老的知识份子或者资本家、过去曾经在生活上稍为优越的人,他们会想办法住到这楼里来,但是文革的时候,这些人就惨了,都被那些原来的拆迁户所监视着,而且揭发他们的日常的行为。很多在这栋楼里住的人,都是在文革的时候被管制的人了。

我画这幅画的时候,特别想表达室内和室外这种感觉。一个是室外政治的严酷的现实,每天都发生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室内就是我自己的家。这个家是温馨的,可以随便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的事情和说自己想说的话。所以这室内、室外的区别,我特别希望能够把持住。这个房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特别亲切,也特别重要。

因为我的家里比较简单,人少一些,大家来了也都方便,也都随意,可以互相倾诉、可以聊天、可以探讨艺术、可以互相支持和安慰。这些人都在我这个家里常常聚会,后来就变成了「无名画会」这样一个小的团体。在1974年,我家里曾经做过一个中国第一个当代艺术的地下展览,我记得是1974年12月31日,我们就在我家里,把大家的画就挂在墙上,摆在桌上、椅子上,到处都是画,有十多个人参与。

我画这幅画的时候,特别想表达室内和室外这种感觉。一个是室外政治的严酷的现实,每天都发生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室内就是我自己的家。

张伟

张伟描述在1970年代北京市中心福绥境公寓的居住情况。

这幅小型风景画,记录了张伟福绥境公寓住所窗外景色;前卫艺术团体「无名画会」于1975年的首场展览,也是在北京举办的。张伟于1970年代的早期作品,往往与「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普遍状态形成对比。

此影片原于「M+ 故事」发布。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