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稿
RICHARD SCHLAGMAN:﹝英语﹞当你走进清友寿司吧,就会立刻知道只有仓俣才能做出这样的设计。这是他的巅峰之作。处处都是他的风格。
IKKO YOKOYAMA:﹝英语﹞仓俣以其家具作品在国际上享负盛名,包括他为孟菲斯设计集团设计的作品和其他产品。他也设计了超过350个室内空间,但只有少数保留至今。
陈伯康:﹝英语﹞仓俣这位设计师提出了一些概念:有形与无形、轻盈感、透明感,存在与不存在的物品,以及它们保存记忆、说故事的功能。他是其中一位把这些概念带进全球设计的设计师,从1960年代起,一直到1980年代。
郑道炼:﹝英语﹞从一开始,我们已很清楚清友寿司吧是他少数仅余的建筑作品,它独一无二,并且会是M+一件重要收藏。
IKKO YOKOYAMA:清友寿司吧是仓俣较后期的作品,在1988年设计而成。和其他较为梦幻的空间不同,清友寿司吧比较平实。他利用石头、木材和其他自然物料营造出有剧场气氛的用餐体验。
五十岚久枝:﹝日语﹞清友寿司吧黄昏才开始营业,不提供午餐。附近的街道灯光昏暗。寿司吧的入口是一条又窄又暗的隧道,直至你拉开门才有光线。仓俣先生尝试凸显光暗之间的对比。
三保谷友彦:﹝日语﹞仓俣总在作品中展现日本人的身分。他也喜欢魔术。他会制造视觉幻象,人称「仓俣魔法」。例如洗手间的门,它的大小便足以令人惊叹。他就是调皮,喜欢给别人惊喜。
RICHARD SCHLAGMAN:原来的店主因日本经济泡沫爆破而陷入财务困难,被业主收回物业。我当时冲动地说我想接手这个地方,即使我当时完全没想过可以怎样处置它。后来我遇上了M+。
IKKO YOKOYAMA:Ishimaru是1988年建造寿司吧的承建商。Ishimaru曾建造并实现了很多仓俣的室内设计。
胜俣震一:﹝日语﹞第一次看到设计图时,我心想,这真是非比寻常,即使以仓俣来说也不寻常。那很难形容,但好像突然间踏入了一个「和」的世界。这个空间有种轻轻漂浮的感觉,那正是仓俣这个寿司吧的特点。然后有YaYaHo灯(Ingo Maurer设计)在空间里游过。我觉得这是很巧妙的平衡。
矶崎新:﹝英语﹞木匠从没处理过这样的接驳方式。每次,他都要自己设计每个细节。他仔细研究如何避免使用传统的接驳系统,或尝试混合不同的系统,将它改良。
岛崎洋行:﹝日语﹞情况就像是他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挑战。所有工匠在成功解决难题时都有种畅快的感觉,好像:「我做到了!至少这次做到。」
山下喜左荣:﹝日语﹞其中特别艰巨的任务是拆卸柜台。当年他们制造柜台时,将石板压在与柜台一样长的金属板上,并以胶水固定位置。如今我们去掉石头上的胶水时要小心翼翼,慢慢来,否则石头就会裂开。
IKKO YOKOYAMA:两年半前,我们认为时机已到,因为我们开始筹备博物馆准备,准备好安装清友寿司吧。
胜俣震一:第一次建造寿司吧时,我们首先处理石地板,然后才建造框架,封上木板。但这次,我们先建造基底,封上木板,才放入石地板。程序完全是倒过来的。我想那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IKKO YOKOYAMA:另一位造就这个项目的关键人物是梅笑凤,她是M+第一位藏品修复员。
梅笑凤:﹝英语﹞2014年当M+刚将寿司吧纳入馆藏时,我已开始处理这个项目。我断断续续地进行它的修复工作,直至进入安装阶段。藏品修复就像做侦探。你要调查某样东西是怎么制作的,这样你才能认识它所用的物料,或了解它的状况。每件藏品背后都有其历史。
IKKO YOKOYAMA:例如入口处那道蓝色墙,我们发现上面涂了三层色调不一的蓝色油漆。我猜仓俣不喜欢第一种蓝色,才在安装时作出更改,而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岛崎洋行:直到昨天,我们还一直铺着蓝色的苫布 。然而,当拿走苫布,看到这件艺术作品出现在博物馆的地板上时,我很意外自己居然有点激动,有种「终于完成了」的感觉。
胜俣震一 :我安装墙板时,从头到尾都能在板与板之间保留两毫米的间隔。我认为这一定是奇迹。没错,这就像仓俣从天上下来帮助我们一样。
华安雅:﹝英语﹞我视这个博物馆为滋养灵魂、启发思想、吸收知识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日常体验的特别之处。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人思考自己和物件的关系,当中包括我们和日常物件、日常经验,以及建筑体验的关系。
策展人、修复员和工匠是如何将整座寿司吧迁到博物馆的?
1988年某个安静的夜晚,在东京新桥酒吧区附近一条后巷上,路人或许会偶然经过清友寿司吧孤伶伶的灯笼和朴实的钢板外墙。穿过其入口的蓝色曲面墙,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温馨的内部空间,当中有温暖的杉木墙壁、冷硬的花岗石寿司吧台,以及从拱形天花板垂下的精致吊灯。这些元素甚至吸引了东京设计界、建筑界及商界精英的目光。
清友寿司吧建于1980年代经济扩张之时,是少数出自日本设计师仓俣史朗之手而完整保留下来的室内设计作品之一。仓俣是1960年代后的日本设计先锋,一生中设计了数以百计的家具和室内空间;这个寿司吧因着其趣味盎然的装饰、细腻的工艺和一丝不苟的细节而显得别具一格。
M+杂志
现在,清友寿司吧不再伫立在昏暗的街道,而是精心重建在展厅内。寿司吧现在处身在M+展览「物件 · 空间 · 互动」之中,在仓俣和同期创作者设计的后现代家具附近展出,以从设计史流变的角度来观照其重要地位。这不只令人思考仓俣作品的广度,亦促使人们更深入地研究当代设计作品相互交织的关系,以及影响设计各种元素。
它是如何来到展览之中?自M+于2014年购藏后,博物馆策展人和修复员与仓俣的长期合作伙伴Ishimaru株式会社的工匠紧密合作,将寿司吧一件件小心拆卸和重新装置。在此影片中,他们回顾将整座建筑从东京运到香港的难处和惊喜,并思考设计对于塑造日常体验的作用。
制作人员
- 监制
M+
- 导演
杨景麟
- 摄影
邓家熙
- 收音
张俊辉
- 摄影助手
黎苇林、万志荣、蔡颖彤
- 文本及字幕
Iyuno Media Group
- M+策展研究
Ikko Yokoyama、商玮霖
- M+制片
黄淑贤、苏浚
- M+文本编辑
梁仲汶、林玥臻
- 特别鸣谢
矶崎新、方嘉爱、岛崎洋行、五十岚久枝、山下喜左荣、仓俣美惠子、梅笑凤、Richard Schlagman、胜俣震一、三保谷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