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清妍的「人物处境画」描述了不同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脆弱时刻。她的作品风格独特,有别于上一辈艺术家绘画的宏大叙事,她的画中通常只有一两个人物,神情漠然地坐在香港各种城市环境。
黎清妍的画作《跌打医馆》没有在画面上透露太多故事内容,光看画面甚至大概联想不到这是一间跌打医馆。身穿鲜红上衣、枣红裤子的男人,双腿屈曲,双臂环抱大腿,蜷曲在像是覆盖了黑布的沙发上,背靠铺上灰色磁砖像是床的事物。身旁深灰色平涂的背景,像是开了一扇窗的墙壁,窗外漆黑黝暗。画中主角面目模糊,身体不合比例,同样不会令人联想到任何特定人物,连他究竟是病人还是医师都不清楚。这既非风景,也非肖像,而是黎清妍口中的「人物处境画」(也称「处境人像」)。
风景画绘画的是物理环境,肖像则以人为主体。但画中的人或物均可能完全与观者没有关连,难以让他们产生共鸣。黎清妍的「人物处境画」则不一样,它把人放入日常生活的某种处境或场景中,描绘人如何调整身体姿态来配合身处的环境,并着重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令观者产生「换着是我,我也会这样吧」的感觉。
独特的绘画风格,来自画家对日常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她对于人与城市关系的思考。这种对内在世界的勾画,对于人与城市私密感情的描绘,不同于上一辈艺术家所关注的宏大叙事。黎清妍的画中通常只有一两个人物,神情漠然,构图简洁,像《跌打医馆》的画面就简单水平分割成三部分:近处白色的地面,中间红色的人物,还有远处灰黑的窗外,宁静单纯,没有一丝喧嚣,却带着挥之不去的寂寥,有种澎湃袭来的孤独感,将现实社会中城市人的内心展露无遗。
黎清妍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身处公共空间中的人的肢体。在偌大的空间中,这些人物总是头小身长,有一双大脚丫,带点扭曲变形,不合乎现实比例。她尤其爱画在香港各种城市环境中独自坐在椅子上的人:坐在投注站、坐在公园、坐在巴士、坐在戏院、坐在地铁车厢、坐在诊所、坐在博物馆、坐在香港到处可见的低矮瓷砖墙……似乎独自一人坐着这回事,是某种共通的普世经验。
本文于2023年5月10日首刊于《明报》,现经编改及翻译发布于此。原作者:林立伟 ;编改:网络编辑梁仲汶。
页顶图片:黎清妍,《跌打医馆》(局部),2012年,塑胶彩布本,M+,香港,© Firenze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