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2018年2月1日 / 李叔京

李叔京博士深入剖析策展人角色之演变

从河畔眺望对岸一幢大型砖造建筑物,建筑物附有高耸的烟囱,顶部设有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左边写有「Art Changes We Change(艺术在变,我们在变)」的字样。

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外貌,照片从圣保罗大教堂拍摄。玻璃幕墙上写着「Art Changes We Change」(艺术在变,我们在变)。图片由Tate Photography提供。

我们就着当今策展人的职责如何延伸进化这个问题,为大家呈上不同观点。以下,伦敦泰特艺术馆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策展人李叔京博士与大家分享她的见解。

「Art Changes We Change」(艺术在变,我们在变)这句挂在泰特现代艺术馆玻璃外墙上的标语,一语道出艺术馆在现今社会的角色转变。泰特现代艺术馆自2000年开馆以来,不断对艺术馆的固有型态提出质疑,例如艺术鉴赏、精英主义,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单线艺术史叙述。该馆不依照年代顺序展示藏品,建筑设计亦大胆挑战原址遗留自工业年代的风格,令它成为别树一格的新型艺术馆,并推动艺术和社会创新。 2016年,泰特现代艺术馆的扩建部分落成开幕,更深化了其愿景:成为更国际化、更亲民,并与社会有紧密联系、反映当代艺术变迁的艺术机构。

同样,策展人的角色也不断在改变。以往策展人专责研究艺术品及购置馆藏,并为展览挑选合适的展品。但是,当艺术馆由保管及展出藏品的机构,发展为交流及实验的地方,策展人的角色也随之起了变化。他们成为了更为庞大、更为复杂的艺术制作及传播网络的一员,因而促使人们反思艺术馆现有的价值观和运作模式。例如,数码革命的出现,令策展人必须接触一些只在网上世界「参观」展览的新型观众;而在文化日益多元的社会,策展人亦必须了解世界各地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并懂得以崭新手法呈现这些艺术。在艺术家眼中,他们期望策展人既是有创意的合作伙伴,又是理解其创作的艺评家,能够将他们的艺术实践传达给更多观众。另一方面,随着双年展、艺术节这类在艺术馆以外举行的展览兴起,策展人的角色更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工作重点从搜罗和介绍馆藏,变为委约新作品及构思更深入的策展叙述。

对今日的策展角色而言,透过公众活动、刊物及网上平台促进慎思明辨的讨论,其重要性不下于筹备展览。而策展人集研究员、艺术史家、作品委约人、展览筹办人、文化促进者及社会行动者等角色于一身,早已不是中立的观察者或单一的权威,而是多元观点的促进者,以及严格批判正统立场的人。随着艺术馆及展览的文化趋向民主及易于接近,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之间的关系也不断演进,艺术馆和展览场地也随之变化,成为了形成共享、集体经验的空间。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此简体版本由机器转换自繁体版本。

李叔京她同时是泰特艺术馆亚太艺术品购藏委员会的策展人,并曾任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作品委约人及策展人。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