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站使用「Cookies」为你提供最好的网站体验。

了解更多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博物馆展览中,可见一件华丽的血橙色高定礼服,配有戏剧性的拖尾和华美的头饰,穿戴在一个站在底座的人体模型上。背景中的墙上挂着艺术作品。

M+策展人Ikko Yokoyama阐述郭培展览中的策展理念,剖析这位时尚艺术家丰沛多样的灵感来源,并发掘其创作跟当代艺术和设计的联系。

2006年,郭培以《轮回》系列踏入五光十色的高定时装界;自此,这位北京出生的设计师便声名鹊起,成为中国顶尖高定时装设计师。其雍容华贵的作品融会世界各地的元素,由中国龙袍朝服和欧洲宫廷服装,到东方神话和植物图案不等。“郭培:艺想天开”是首个于东亚展出郭培作品的大型博物馆展览,亦是首度将其作品与当代艺术和设计共同展出,让彼此交流对话。展览邀请观众踏上时尚之旅,欣赏其绚烂夺目的高级定制时装系列,凸显其巧妙融合不同文化符号的后现代风格,并将这些作品与M+馆藏中的艺术作品和设计物件连系起来,从视觉和主题上观察两者的共通之处。

展厅中有一面蓝色墙,墙上的金色文字写着“郭培:艺想天开”的中英文展览标题。整个房间都可见身穿华丽服饰的人体模型,被置于底座上。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林炜然,M+,香港

成为此展览的策展人后,我首要做的就是回顾郭培于2006至2021年间推出的十六个高级定制时装系列。研究这些系列,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在仔细检视植物群的植物学家。我为郭培的创作构思分类,辨析不同主题和重复出现的类型。

花卉主题在郭培的作品中异常突出,而花园这个概念打从一开始已深深启发我们。筹备这个展览就像设计一座花园,无论是从策展手法或观众在展厅内的空间体验来看,都是如此。我没有按时序展出作品,而是选取不同元素,将其并置,恍如栽种不同主题的“物种”,让观众细赏。故这展览的布局就如地形图,观众穿梭当中的蜿蜓路径,就会邂逅各色各样的主题。

当代设计师

将郭培的高定时装与当代艺术和设计并列展出,是自然而然的决定。这展览之所以充满M+特色,是因为我们将郭培的创作实践置于更广阔的亚洲当代视觉文化脉络之中。我不是时尚历史学家,而是建筑和设计策展人;故我观看郭培的作品时,会超越时尚领域,并视之为艺术品。

从下而上拍摄一个金色人体模型,画面只见其上半身。人体模型身上穿着华丽的红色连身衣,以中式的龙刺绣点缀。金色的羽翼自腰间延伸。太阳光自天窗透进空间。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林炜然,M+,香港

郭培无疑是位当代人物。其过往展览常强调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品与中国文物并置。然而,尽管郭培博采传统手工技艺,并广引神话,但“郭培:艺想天开”的着眼点是其独特的当代视野。我们在筹备展览期间与她沟通时,她本人也希望不要将其创作囿于时尚领域,而是要与M+馆藏互动。

绽放的创意

展览以“生之喜悦”作开端,展示郭培的高级定制时装系列《心灵花园》(2015)和《童梦奇缘》(2007)。这两个系列结合细腻的植物主题,隐喻大自然的力量,处处流露着俏皮和童真,正展示郭培丰富的想像力。

展厅可见八个身穿高级定制时装的人体模型,它们被置于座底之上,以聚光灯照亮。附近的墙上挂了几幅艺术作品,包围着中间的人体模型。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林炜然,M+,香港

值得留意的是,在郭培的年少时代,所有人都是穿灰沉的毛装,粉红短裙或光鲜亮丽的时尚杂志均未见影踪。服装生产仅限于功能性装束,而往日制作华美服饰的传统手工技艺均被压抑。郭培对华服美装的认识,全部来自祖母转述的关于中国漂亮服饰传统的故事。因此,在发展时装设计事业之初,她需要大力倚仗想像,去填补其时有限的历史记载。要寻觅身怀所需绝技的匠人,让其重操故业,传承知识,亦耗费大量时间和心力。故此,在这部分,我想表达郭培的高定时装,就如漫长冬季后的春天,尽情绽放着想像力,令长久失落的传统技艺鲜活过来。

我将郭培的早期作品与艾莎.哈立德的《West Looks East》(2013)布置在一起,哈立德同样以当代手法活用古代技艺,因而备受称许。哈立德曾受印度波斯细密画的训练,在此作品中以传统精细笔触描绘郁金香,诘问历史上错综复杂的跨文化关系。

水粉瓦斯里纸纸本画作上,两个大型垂直长方形并排而列,四周绘上灰色框边。右边的长方形呈彩蓝色,左边的长方形则呈鲜红色。右边的长方形内,两朵粉红色的花从底部伸出来,花冠朝向左边。

艾莎.哈立德,《West Looks East》,水粉瓦斯里纸本,M+,香港,© All copyright reserved to the artist, Aisha Khalid

相比之下,郭培2007年的高定系列《童梦奇缘》是她怀着第二个孩子时构思的。这系列的作品色调淡雅,极为女性化;而另一方面,银色刺绣则参考了西班牙斗牛勇士服装,为设计注入元气和力量。郭培的设计看起来或许漂亮“甜美”,但同时也是一种盔甲,投射出强而有力的女性形象。我看到郭培和刘野的油画《卖火柴的小女孩》(2004)的主角有共通之处。这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画家虽以其“可爱”、犹如卡通般的女孩肖像画著称,但这幅受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1845)启发而创作的画作,同样强烈地传递出主角的韧性和满怀希望——这些特质正是郭培的写照。

油彩布本作品中,可见白雪纷飞的情景。当中有一个女孩站在淡蓝色的地上,她戴着头巾,露出浓密的头发,并手持一支点燃着的火柴。

刘野,《卖火柴的小女孩》,2004年,油彩布本,M+ 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刘野

东方美学

在“东方新说”,我们看见郭培解构和重塑与东方相关的经典主题。受中东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启发,郭培创作了《一千零二夜》高定系列(2009),重新演绎各种东方皇室礼服。《青花瓷》是当中重点之作,其礼服和头饰均向中国明清时期的青花瓷致敬,颂扬其历久不衰的文化影响力。《黄皇后》是此系列另一点睛作品,更广为人知的或许是Rihanna于2015年身穿此礼服出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晚宴。这件气势十足的作品以宫廷服饰为灵感,曳着长长裙摆,并采用中国皇家御用的明黄色。

两个人体模型放在底座之上,带点戏剧效果。它们分别着经精心设计的蓝色和黄色礼服,缀以华丽的细节,带有庄严的气势。后方的蓝色墙上挂了艺术作品,旁边还有一个放在箱子内的陶瓷花瓶。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这部分也展出了融合各地皇权象征的《东宫》(2019)系列作品。这些闪闪发亮的裙子含有向来被镶嵌于昂贵漆器的珍珠母。郭培与京都织物设计公司民谷螺钿合作,研发出将由珍珠母制成的螺钿丝织入面料的技术,使布料珠光流转,灿然生辉。其中一件礼服的肩高耸起角,借鉴了喀尔喀蒙古族女性贵族服饰,并带有手工刺绣的龙,象征皇帝权力。

三个人体模型置于座底上,各穿着华丽且充满细节和形态独特的礼服。后方的墙上有一幅拍摄红色宫殿的照片,还有一个放有展品的玻璃箱。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穿在身上的建筑

郭培于1990年代末首次到访欧洲,深受当地建筑启发,“超越空间”就是探讨她对建筑的钟爱。在那趟旅程中,她首次看见哥德式教堂和巴洛克宅第,并深深为装饰的力量所撼动:这些举行仪式、别具灵性意义、将人们聚在一起的场所,都充满着细节。为空间缀以装饰的渴望不只见于欧洲教堂,亦见于东方的宫殿和庙宇中。这些建筑除了美轮美奂,同时发挥实际功能,为人们遮风挡雨。对郭培来说,衣服就是身体的建筑:它装点身体,满足礼仪需要,并保护我们免受风吹雨打。

受瑞士圣加伦大教堂的天顶画和室内壁画启发,郭培的《传说》(2017)系列探讨欧洲宗教意象和奢华的贵族服饰。其中一件作品的头饰和连身裙均是钟形的,缀满蛋白石和水晶,呼应该教堂的巴洛克建筑的结构之美。而竖立在头饰之上、镶有金银的十字架同样向此宗教场所致敬。

一个人体模型置于底座上,身穿如同大教堂的裙子。其钟形设计充满精致的细节,还有一个镶有宝石的十字架,使人联想起建筑物的宏伟和神圣的装饰。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林炜然,M+,香港

郭培的《建筑》(2018)系列进一步发扬她对结构服饰的兴趣。此系列展示一件件恍如建筑,却是真人大小的黑色裙子。与其并列的是石家豪几幅描绘汇丰银行总行、大会堂和国际金融中心等人形香港地标的画作。

展厅中有六个放在底座上的人体模型,这些模型身穿带有黑色、金色和白色色调、如建筑物一般的礼服。背景中可见一幅画作。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林炜然,M+,香港

神话世界

“世外神话”探索郭培作品中的奇珍异兽和神妙境域。龙在中华文化举足轻重,亦是郭培高定作品中常见的主题。龙可以穿梭不同世界,连系天人,对郭培来说是生机盎然的蜕变象征。在《龙的故事》(2012)系列中,从迷你裙到晚礼服等不同服装,都缀以这神话中的瑞兽,犹如超级英雄角色的不同装束。

展厅中可见五个人体模型,各穿着华丽的服饰。最近镜头的一个穿着金色和蓝色的礼服,布料在灯光上闪闪发光。裙子的刺绣十分精细,形状有如蜿蜒的龙。背景中可见艺术作品挂在墙上。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极乐岛》(2018)系列探讨生命枯荣的循环,与《心灵花园》颇为相似。郭培在其母亲去世后创作此系列,故这一连串作品都在探索死亡和死后世界。其中一件我最喜欢的展品,就是那件与竹篮编织大师合作制成、撑着竹裙架的金色舞会礼服。以金箔塑成的花朵和枝桠自裙身绽放、冒出,营造出缥缈出尘的风景。礼服被置于转盘上,传达时间无始无终的循环,并与置放一处、郎静山的《春树奇峰》(1933)相互交流。郎静山的作品看似在描绘处于云雾缭绕的黄山景致中的一棵树;事实上,这却是经过处理的影像,由多张负片曝光而成,呈现出想像中的风景,一如郭培对极乐世界的时尚演绎。

展厅中有四个人体模型,最近镜头的一个身穿金色礼服,内有竹裙架。以金箔塑成的花朵和枝桠自其半球状的裙身绽放、冒出,裙子在黑色的转盘上展示。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时间的沙粒

展览最后一部分“梦与现实”聚焦郭培长久以来对时间和重生概念的探索。其首个高级定制时装系列《轮回》(2006),名字源自梵文,探讨其指涉的死亡与重生的循环。此系列的重头之作为《大金》,其宽阔和穹顶状的裙身酷似莲花,是佛教中纯洁的象征。其向外绽放、饰满金色刺绣的裙身耗费逾五万小时制作。跟《轮回》系列一同展出的为《遇见》(2016)系列,后者兼收并蓄,包含风格迥异的元素和别树一帜的面料。在这些作品中,过去与未来以梦幻的方式碰撞。这些色彩斑斓的礼服,与周绿云的水墨画《无题》(1990)同场展出,当中奔放洒脱的笔触,伴以绿、黄和紫色泼墨。郭培的作品与韩志勋的《恒渊》(1971),亦产生饶富意义的对话:后者巨大的画面上,有一蓝色圆形,中间一道带肉感的裂缝,恍似躯体,又如宇宙。

五个人体模型展示着华丽的高级定制时装,最近镜头的一件是金色的。其宽阔的圆顶形裙子设有精巧的金色刺绣,形态向外绽放。人体模型背后的墙上可见艺术作品。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画面左方可见四个摆放在底座上的人体模型,各穿着不同颜色、细节丰富的裙子。右方可见一幅塑胶彩画作在墙上,展示着一个发光的灰蓝色球体。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水墨设色纸本画作中,可见富表现力的笔触在左右两边弯曲来回,笔触呈黑色、半透明的橙色和黄色。画面上半部分,一个橙色环形被黑色的泼墨痕迹围绕。画作不同部分均写上细小的中文字,包括右上角。

周绿云,《无题》,水墨设色纸本,M+,香港,© Catherine Yang

塑胶彩画作的中央可见一个蓝灰色球体,填满正方形画布的大部分空间。一条垂直夹缝位处球体中间,几乎触及其顶端和底部。柔和的白色线条勾勒球体轮廓,在紫灰色背景的衬托下,营造出发光的效果。

韩志勋,《恒渊》,塑胶彩布本,M+,香港,© 韩志勋

五个人体模型展示着华丽的高级定制时装,最近镜头的一件是金色的。其宽阔的圆顶形裙子设有精巧的金色刺绣,形态向外绽放。人体模型背后的墙上可见艺术作品。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画面左方可见四个摆放在底座上的人体模型,各穿着不同颜色、细节丰富的裙子。右方可见一幅塑胶彩画作在墙上,展示着一个发光的灰蓝色球体。

“郭培:艺想天开”展览现场,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

水墨设色纸本画作中,可见富表现力的笔触在左右两边弯曲来回,笔触呈黑色、半透明的橙色和黄色。画面上半部分,一个橙色环形被黑色的泼墨痕迹围绕。画作不同部分均写上细小的中文字,包括右上角。

周绿云,《无题》,水墨设色纸本,M+,香港,© Catherine Yang

塑胶彩画作的中央可见一个蓝灰色球体,填满正方形画布的大部分空间。一条垂直夹缝位处球体中间,几乎触及其顶端和底部。柔和的白色线条勾勒球体轮廓,在紫灰色背景的衬托下,营造出发光的效果。

韩志勋,《恒渊》,塑胶彩布本,M+,香港,© 韩志勋

慧眼高瞻的中国时尚艺术家

郭培在2016至2021年短短几年间,已创作出十个巴黎时装周高级定制时装系列,实在殊不简单;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研发面料和制作成品所需的时间和技艺,更见其非凡之处。在仍由西方主导的高定时尚行业,她无畏且以极繁的方式传扬中国文化传统,并将丰富多样的环球元素融入中式主题。其演绎的“中国性”极为当代,且故事丰沛,令人心驰神往。也许在一百年后,郭培的作品仍然是引人入胜的艺术杰作,述说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故事。

回顾郭培的系列作品,我发现她的实践一贯而行,其非凡视野由其时尚事业之始,已引领她前行,历数十载而不坠。郭培的作品不随流俗;她,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内容Ophelia Lai转述

本文来自Ophelia Lai与M+设计及建筑主策展人Ikko Yokoyama之对谈。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