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是香港塑胶业的黄金岁月,亦是品牌「红A」等香港成功故事的开始。
香港制造业在1960年代快速增长,如日方中。当时香港是东西交汇的活力之都,凭借经济成就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于国际舞台发亮,也缔造香港的成功故事:品牌「红A」由来自上海的梁氏家族打理的星光实业有限公司创立,出品了香港街市中经典的红色灯罩及一系列塑胶家品,时至今日属少数的「香港制造」经典。
1963年的香港经历严重天旱,实施长达一年的制水措施,曾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仅四小时;各个地区都出现长长的人龙,不论男女老幼都携同大小水桶和脸盆取水,实属当时三百多万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然而,位于新蒲岗的星光实业厂房,则忙于生产六加仑容量的红色和蓝色塑胶桶,在数天内制造出数千个水桶,供家庭和商户取水和储水之用。这段制水日子不仅是香港供水政策的转捩点,还令红A自此家传户晓,成为每代港人都认识的名字。
尽管大多属大量生产制品,但部分仍灌注了制造者的情味和无可挑剔的手艺。例如用于仿水晶制品的模具,要靠工匠用钉和锤子人手刻凿,以做出重复的几何图案。 「那时候当然没有电脑支援,只靠人手绘画出每个图案。」星光实业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监,亦即第三代接班人梁馨兰这样说。 「空泛点来说,其实『香港制造』就是代表满载人情味的产品。」
红A设计简洁,体贴用家,能善用创新的工序、形式和物料,凸显塑胶便利的特点,切合日常所需。它的家品功能齐全、实用且价廉物美,受到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市场青睐。在数十年间,它已流通于本地和世界各地的住宅、酒店和食肆。今天随处可见的红A产品,是战后香港塑胶工业腾飞的凭证。虽然很多公司已因成本考虑,将生产线转到其他地区,但红A厂房仍留在新蒲岗。
M+藏品中有一幅邱良摄于1960年代的黑白照,相中是星光实业设于香港工展会的摊位。其时香港被誉为世界顶尖的塑胶制品产地和出口地。这幅作品拍摄了摆满塑胶产品的货架,点出这是香港曾为制造业重镇的黄金岁月。对某些人来说,这幅照片彰显了物品的社会学意涵,阐明设计与日常生活之间不言而喻又跨越时间的联系。
本文于2023年2月15日首刊于《明报》,现经翻译及编改及发布于此。原作者: 冯佩悠;翻译:梁雅婷;编改:网络编辑梁仲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