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稿
(翻译自英语,黄国章、周晓林及区家辉的部分除外)
华安雅:M+的位置优越,就在维港海旁,将会是一座重要建筑物。它无疑会成为区内博物馆看齐的典范,并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ASCAN MERGENTHALER:过去的付出现在有了回报。即使有了效果图、模型、平面图、草图等等,但都比不上实物。实物更有说服力,亦更能呈现真实面貌。有时你以为已经做了全盘考虑,但现实往往充满惊喜,留待你去发现。
PIERRE DE MEURON:由于这里是展览空间,你会由一个有光的空间过渡至另一个有光的空间,之后便是那些深色的门槛。
JACQUES HERZOG:我会建议做一个比这明亮些的样板。
我想现在已经很不错,这点无庸置疑。有光照射时,就显得非常雅致。
华安雅: 看过了设计图纸、与建筑师对话,以及与一众策展人筹备开幕展示后,再走进这座建筑物时忽然觉得,这已是一座博物馆了──是我们即将实现的成果。当我看到这些空间,我觉得眼前一切都很实在,计划成真已指日可待。
JACQUES HERZOG:我认为将大楼结构呈现是重要的设计元素,而所呈现的结构关乎到项目的主要构思,即这个「潜空间」。这正是这个项目如此与别不同的原因。
ELISABETH MUNDY: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独特的项目。博物馆大楼的兴建有很多限制──它坐落于机场快线隧道之上,隧道就在它的正下方。光是这点,就结构而言,它已是一座了不起的建筑物。
黄国章:[原文为粤语] 我们不可以将任何物件压在隧道上,所以我们要建造这个巨型桁架,令大楼可以建于巨型桁架之上。这种做法在香港是首创的,这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地盘。
周晓林:[原文为粤语] 大家就如朋友般,甚至同事之间也像一个大家庭,会一起吃饭、聊天,大家亦会互相帮忙。
冼安德:这些陶瓦由含有矿物成分的天然黏土制造,经过洗净、过滤之后,在意大利的工厂压模。
当地的陶艺产业和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对我们而言,这个工作方案实在无可挑剔,我们与真正的专家和工匠一起工作。
接着是一系列品质保证及查验的过程。陶瓦经小心包裹后入箱,再运到中国组装成预制组件。
WIM WALSCHAP:完美的混凝土,带有一点生命力。
ANDREW SIMPSON:这是我见过最精确的沟槽。
WIM WALSCHAP:到目前为止,确实如此。
区家辉:[原文为粤语] 那个幕墙系统的检测实验,其实是为了测试幕墙的柔韧性,即其抵御风速、雨水以及空气这三个主要范畴的能力。
ANDREW SIMPSON:那并非只是一面普通的陶瓦墙。你将会看见种种幻变的色调、色彩、质感,拼凑出每次观看都有新鲜感的建筑。这个成果令人感到惊叹。
过去几个月,M+大楼的兴建进度愈见明显,当中参与人员众多并来自不同领域,包括M+行政总监、Herzog & de Meuron的建筑师,以及工地中的建筑工人。在以上的影片中,可看到他们对建筑设计的想法。我们亦首次公开大楼内部的面貌、分享建造大楼的过程,包括横跨意大利、中国及香港的陶瓦幕墙制作片段。
制作人员
- 监制
M+
- 导演及制片
Fallout Media
- 摄影师(意大利)
Mattia Caprara, Flavio Pescatori
- 字幕翻译
赵嘉欣
- 特别鸣谢
博物馆设计团队及各承建商
此影片原于「M+ 故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