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本网页已自動翻译成简体中文。

2022年10月6日 / 龙云

《易经》与约翰‧基治的《不想谈论任何有关马塞尔的事》

黑白照片中,马塞尔‧杜尚和约翰‧基治坐在桌子前下棋。棋盘底部连接了一束束的电线,电线延伸至画面外。杜尚的妻子蒂妮则坐在桌子旁边观赛。

约翰‧基治、马塞尔‧杜尚和其妻子蒂妮参与名为《重聚》的展演,该展演在1968年3月5日于多伦多首次举行,摄影:久保田成子,照片由 John Cage Trust 提供

约翰‧基治如何运用“机遇运作”创作《不想谈论任何有关马塞尔的事》?让视觉艺术助理策展人龙云娓娓道来

“关于马塞尔我无话想说。”

在马塞尔‧杜尚离世的第二年,一本艺术杂志向贾斯柏‧约翰斯等艺术家发出邀约,希望他们能以作品来致敬这位概念艺术先驱。对此,约翰斯发表了上述评论,而在旁同样受邀的约翰‧基治便巧妙地引用他的话来命名作品。马塞尔‧杜尚对基治影响深远,他们更是热爱国际象棋的同道中人。当时基治正以音乐家身分在美国辛辛纳提大学驻留,受收藏家爱丽丝‧韦斯顿(Alice Weston)委约,基治利用当时流行的丝网印刷技术,结合《易经》的理念创作出他首件视觉艺术作品《不想谈论任何有关马塞尔的事》(1969)向友人致敬。

装置由一系列丝网印刷塑胶玻璃组成,由一个棕色长方形的核桃木底座支撑。多块透明长方形塑胶玻璃直立装在底座上,每块前后重叠并留有空隙,从正面看呈灰色。塑胶玻璃上有大小、字型和排列方式都不同的黑白文字。

《不想谈论任何有关马塞尔的事──塑胶玻璃板印图一》(1969)是整个系列中的首件作品,© John Cage Trust;M+,香港

约翰‧基治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实验音乐家和艺术家之一。他著名的作品《4分33秒》(1952)充满了先锋的个人理念,却也备受争议。全曲共三个乐章竟不含任何一个音符。这个前卫的演奏显然惹怒了不少带着期待而来的现场观众。面对质疑,基治认为这场演奏并非如外界评论的全然寂静,那些未被重视的声音,还有如呼吸声或观众窃窃私语等自然而生、不经谋划的声响,才是构成这件音乐作品的精髓。[1]若了解禅宗思想在基治艺术实践的影响,此举“留白”实则让作品充满禅的意境。

1950年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曾掀起一股禅宗热。这股源自亚洲的哲学浪潮似乎让战后迷惘的灵魂找到出路。禅宗思想以持久的生命力滋养了一批寄望在主流知识系统中独辟蹊径的先锋艺术和文学群体。 1958年的《芝加哥评论》(Chicago Review)出版关于论禅特辑,其中收录了禅宗大师铃木大拙和阿伦‧沃茨等致力推广禅宗哲学的文章,将围绕禅宗的讨论推向了一个高峰。

两张黑白照片左右并排。左图中有一位身材高大、身穿衬衫、打着领带的男人(约翰‧基治)。他向一位身穿袍子、戴着眼镜的光头男人(铃木大拙)握手。他们身后的墙上有一幅书法作品。右图可见身穿西装的约翰‧基治,他站在一个大钟下,头部刚好在大钟的开口。另一位身穿西装的男人(大卫‧都铎)站在基治左边,他拉着一根连着悬吊木棒的绳,就像想敲钟似的。

左:1962年,约翰‧基治探访禅宗佛教哲学家铃木大拙,摄影:吉冈康弘,照片由John Cage Trust提供;右:同年,约翰‧基治与跟他密切合作的钢琴家大卫‧都铎同游镰仓东庆寺,摄影:松崎国俊,照片由John Cage Trust提供

实际上,早在1946年,基治就受到印度哲学的影响,开始对东方哲学思想产生兴趣。 1949年往后的三年间,基治参加铃木大拙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座,这进一步引发他对禅宗思想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与此同时,他从作曲家朋友克里斯蒂安‧沃尔夫 ( Christian Wolff ) 手中获得《易经》的英文译本。基治如获至宝,立刻被书中的先天方圆图吸引,迫不及待地把《易经》中卜筮的概念融会到艺术创作中。他先是在熟悉的音乐领域中初试啼声,然后在1951年用“机遇运作”手法谱写出机遇音乐的标志性作品《变化的音乐》。实践多次之后,他继而将这种手法用到视觉艺术范畴甚至日常生活当中。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至今仍难以完全被理解和阐释。古时人们借助《易经》六十四卦窥探世间万物的阴阳变化和运行规律。卜,即龟甲,筮,即蓍草,为民间两种最原始的占卜工具。人们通过卜筮来预测人生乃至国运大事,寻吉避凶。后来,铜钱成为更常用和简便的占卦方法。步骤是将三枚铜钱抛六次,由正反不同组合形成卦象,再根据《易经》来解读和预测凶吉祸福。

六十四卦图以八卦乘八卦排列成格状,每一卦都由六根横线由下而上组合而成,旁边都有一个中文字。六根横线或完整、或中间断掉,完整的称为阳爻,断开的是阴爻,两者组成不同的卦。格状图被一个由六十四卦组成的圆圈围绕,每一卦旁边同样写着中文字。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基治向马塞尔致敬的作品《不想谈论任何有关马塞尔的事》共展示八组“塑胶玻璃板印图”,每组包含八幅塑胶玻璃板,垂直嵌于胡桃木底座。六十四块玻璃板数实则呼应《易经》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同时也是国际象棋棋盘的总格数。题目中的“不想”流露出基治尽可能在作品创作上摒除个人意愿干扰的企图,即特地避免把自己的品味偏好或者个人意识投射到作品当中。基治曾说:“如果我们把在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做的选择转换成问题,那么靠投掷硬币来回答这些问题,就能创作出艺术作品。”[2]在艺术创作中,他将自我抽离,把决定权让渡给偶然因素。这便是“机遇运作”的基本原理。

文森‧布罗凯尔的动画:约翰‧基治和机遇运作
文森‧布罗凯尔的动画:约翰‧基治和机遇运作
0:48

动画艺术家文森‧布罗凯尔以充满想像力的方式解说约翰‧基治的 “机遇运作”,由M+委约创作,2021

基治为此编制了一本手册,用以说明制作过程。他并未执行作品创作的每个步骤,而是将其交付给当时还是学生的平面设计师卡尔文‧萨姆森 ( Calvin Sumsion )去完成。通过这个方法,基治将传统上艺术家的决策者身分从创作过程中释放出来。 《易经》的影响不仅于此,若细究起手册的编排逻辑,可以看到基治其实试图用框架囊括影响创作的多种元素。他共设四十六条问答和十五个图表作为参考,每个图表都以八格乘八格排列,共有六十四格。例如,他把1955年版的《美国字典》配图本以页数为单位平均拆解为六十四组,再将每组页数细分成六十四份,直至他能定位到单一词语。利用同样的归纳划分规则,他把英文时态词缀、字体、字母大小写、颜色、塑胶玻璃板的位置、字体与图像的尺寸和方向,统统划分为相应的六十四格图表中。有了这份详尽的操作指引,任何人只需不断投掷硬币,就可以把硬币正反组合的结果对应到图像或文字,随之呈现在塑胶玻璃板上。这样看来,带着问题投掷硬币这个过程就像求签,而把结果对应到不同图表上得到文字或图像,就如同解签的行为。

约翰‧基治的《不想谈论任何有关马塞尔的事》由一系列塑胶玻璃板印图组成,塑胶玻璃板由一个长方形胡桃木架支撑着。透明的长方形塑胶玻璃板由前到后竖起排列,每块之间有一个小空隙,最前的一块看起来是咖啡色的。每块板上都印有尺寸、字型、排列方式都不同的黑白文字。

每组塑胶玻璃板自成一体又互相关联,状如星辰漂浮的迷你宇宙,构建成一个个能被自由解读的多维空间。任何一块平面上都没有固定的主体,透明塑胶玻璃板的质地让视觉效果更加通透,观众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开始观赏。于笔者而言,作品方正的外形和旧式电视机颇为相似。彼时电视在美国普通家庭已经高度普及,流行文化兴起,人们开始热衷透过萤幕窥探大千世界。从视觉元素上看,文字和图像出现的频率从第一到第八幅作品此消彼长,预示着图像将取代文字,成为人们未来获取资讯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

图中可见一个八格乘八格的图表,每格都有“完整”、“缺失部分”、“非结构性解体”等英文字。下方的是图表的英文标题:“图表14:说明字母是完整的,还是有一个或多个缺失部分,或是处于非结构性解体的状态”。

制作说明手册中的图表14主要用于指定字母是否完整,© John Cage Trust;M+,香港

然而,细看每幅作品的话,不难发现每个平面上总会出现有图片或是文字不完整的情况。基治在1974年的一个访谈中提到[3],作品中缺失的部分和马塞尔有关。马塞尔以前很喜欢看生活中一些被风化的标志,他觉得弄清楚标志上的文字在风化前是什么样子很有意思的事。这件作品的那些部分之所以会凋零和殒逝,文字都处在瓦解的状态,全因为马塞尔已经离开了我们。

  1. 1.

    Richard Kostelanetz, Conversing with Cage, 2nd ed. ( New York City: Routledge, 2003), 70

  2. 2.

    摘自《制作说明手册》页三

  3. 3.

    Kostelanetz, Conversing with Cage, 192.

龙云
龙云
龙云

龙云是M+的视觉艺术助理策展人。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