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如何修复以茶包创作的艺术品?

二人站在一件巨型艺术品前,这件扁平的作品由数以千计的茶包缝合而成,左边那人在作品上挥动着小画笔。

纸类副藏品修复员Manami Hori(左)及物件藏品修复员Natalie Harding,一同检视艺术品的表面。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三位修复员讨论她们如何修复一件由数以千计的旧茶包缝合而成的作品

梁美萍把一万个中式茶包手缝在布料上,创作出《他方 V》(2014),亦是其《他方》系列的其中一件作品。 《他方》系列始于1991年,当时她因一位挚友去世后而失魂落魄,起初仅以喝茶度日,后来开始把半湿的茶包缝在布料上。一针一线,均是她对生死的冥思。M+在2016年将这件作品纳入馆藏。

要完成修复处理并稳定这件作品,过程非比寻常,因作品难以被清晰界定为某一类别。作品在平面上创作,应否交由绘画修复员处理?不过,它又具备雕塑的立体特质,应否由物件修复员负责?可是,茶包以纸张制造,纸类修复员会否是合适人选?最后,三个范畴的修复员决定合作,由此可见多元化的M+馆藏如何将这些不同的专业会聚起来。

以下,三位修复员将讲解她们与团队如何处理这件独特的作品。

受访者:

  • Natalie Harding,物件藏品修复员
  • 黄若凡,纸类藏品修复员
  • Karina Jagudina,绘画藏品修复员

我们须修复什么

三人围着一张白色桌子或站或坐,桌子上放了一件巨型艺术品,这件扁平的作品由数以千计颜色深浅不一的棕色茶包缝合而成。三人同时拿着小画笔,其中一人正用画笔为作品上色。

三位修复员合力修复艺术品。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Natalie:由于作品以湿茶包制作,在进行初步检查前,我曾担心作品已经发霉。我们打开货箱时,预料会闻到霉味,但传来的却是浓烈的茶味。几个月来,我们的修复室都充满淡淡茶香。

Karina:我们取出作品后,先评估它的状态。作品以数以千计的茶包组成,缝在画布框上的布料表面。我们随即留意到,不少茶包已破开,不停掉出茶叶,包装内亦有很多散落的茶叶。

我们希望能更加了解作品,于是便向负责购藏此作品的M+策展人彭绮云查询,看看可否邀请艺术家梁美萍来储存库走一趟。梁美萍向我们讲解作品的历史、所用的物料及创作过程。

Natalie:我们终于明白那些茶包是如何上色的。那是一般商店有售的中国茶包。梁美萍把茶包弄湿,然后任由它们在阳光下干萎、褪色。日晒的时间影响茶包颜色的浓淡。有些茶包晒了逾三十天,有些则在还未晒干的状态,已被拿去塑造作品的表面。

若凡:这些茶包所用的纸是以机器制造,纸质非常薄。它们用非合成的天然纤维制造,正是一般茶包该有的模样。

一个女人仔细地观察一件巨型艺术品的边缘,这件作品由数以千计的茶包缝合而成。画面中只见她的上半张脸,脸的其余部分被画作遮盖。

物件藏品修复员Natalie Harding正检查艺术品的边缘,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Natalie:我们留意到茶包上的涂层。梁美萍解释那其实是米淀粉,用来固定茶包,同时提供一层保护。我们在决定修复物料时,选择以小麦淀粉浆作粘合剂,因为其物料特性与米淀粉相似,而且干透后无色。

Karina:除了茶包破掉之外,布料的拉伸也有问题。梁美萍原本以木材制作画布框,将布料钉在上面并拉直。可是,布料是合成聚酯,就像西装外套的衬里一样。其质地柔滑,不够坚韧,难以承托作品重量,因此开始从像钉书钉的钉子松脱出来。它目前状态稳定,但在未来必须加固,我们亦与艺术家讨论了这个问题。

我们如何修复这件作品

近镜拍摄一只戴着蓝色乙烯基医用手套的手,那只手正拿着小画笔,为一件由无数茶包缝合而成的艺术品的边缘上色。

为以和纸修补的部分配色并修补的细节,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Natalie:这件M+藏品涉及三个不同的修复领域,是需要运用三个领域的修复方式的好例子。

Karina:《他方 V》不纯然是物件、雕塑、绘画或纸本作品,而是非常独特的作品。

若凡:修复不同类型的作品,做法会有些微差异,所以我们要尝试调整各自领域的手法,创造三者共通的做法。举例说,如果纯粹是修复纸类作品,我们会采取另一种方法。

Karina:我们在决定处理方案时,在脑中有很多不同想法,并将想法一同讨论。作品送到修复室后,我们三人就商量应该用什么纸去修补破掉的茶包。

若凡:为修复纸类藏品,我们购入了一系列用于处理不同类型纸本作品的纸张。在进行修补工作时,我们要配合作品原有纸张的厚薄,并明白用哪种纸作修补才能复制原来的物料或维持其完整,所以我们事先预备多种纸张。有时我们甚至自己造纸,以配合艺术品表面的质地。

在修复这件作品时,我们对比纸张样本,找出厚度和质地最合适的一款。最后我们挑选了一款和纸,用来修补茶包的破口。我们预先以修复专用的水粉将和纸染成棕、黄和橙色。我们曾想过用茶来染色,但最终没有这样做。

Karina:修复员为作品加添东西时,总会避免使用相同物料。假如很多年后,有人想分析作品,而修复纪录又遗失的话,至少不同的物料能助人分辨修复时增补的部分。有时候,我们希望愈贴近原作愈好,有时却相反。

一双手按着一张米黄色纸张,并撕出一条纤维清晰可见、边缘呈羽毛状的纸条。

准备预先染色的和纸作修补之用。撕开的和纸边缘呈羽毛状,充分利用纸纤维的优点。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近镜拍摄一双拿着镊子的手,那人正将一小块羽毛状的纸张放在一件以大量茶包缝合而成的艺术品上。

纸类副藏品修复员Manami Hori将和纸放在茶包的破口上。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个戴着蓝色乙烯基医用手套的女人坐在一件扁平的艺术品旁边,这件以无数茶包缝合而成的作品放在她前方的桌子上。她手持画笔及一盒水粉颜料,并将画笔蘸上颜料。

绘画藏品修复员Karina Jagudina为填补用的和纸配色及上色。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双手按着一张米黄色纸张,并撕出一条纤维清晰可见、边缘呈羽毛状的纸条。

准备预先染色的和纸作修补之用。撕开的和纸边缘呈羽毛状,充分利用纸纤维的优点。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近镜拍摄一双拿着镊子的手,那人正将一小块羽毛状的纸张放在一件以大量茶包缝合而成的艺术品上。

纸类副藏品修复员Manami Hori将和纸放在茶包的破口上。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个戴着蓝色乙烯基医用手套的女人坐在一件扁平的艺术品旁边,这件以无数茶包缝合而成的作品放在她前方的桌子上。她手持画笔及一盒水粉颜料,并将画笔蘸上颜料。

绘画藏品修复员Karina Jagudina为填补用的和纸配色及上色。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双手按着一张米黄色纸张,并撕出一条纤维清晰可见、边缘呈羽毛状的纸条。

准备预先染色的和纸作修补之用。撕开的和纸边缘呈羽毛状,充分利用纸纤维的优点。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近镜拍摄一双拿着镊子的手,那人正将一小块羽毛状的纸张放在一件以大量茶包缝合而成的艺术品上。

纸类副藏品修复员Manami Hori将和纸放在茶包的破口上。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个戴着蓝色乙烯基医用手套的女人坐在一件扁平的艺术品旁边,这件以无数茶包缝合而成的作品放在她前方的桌子上。她手持画笔及一盒水粉颜料,并将画笔蘸上颜料。

绘画藏品修复员Karina Jagudina为填补用的和纸配色及上色。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双手按着一张米黄色纸张,并撕出一条纤维清晰可见、边缘呈羽毛状的纸条。

准备预先染色的和纸作修补之用。撕开的和纸边缘呈羽毛状,充分利用纸纤维的优点。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近镜拍摄一双拿着镊子的手,那人正将一小块羽毛状的纸张放在一件以大量茶包缝合而成的艺术品上。

纸类副藏品修复员Manami Hori将和纸放在茶包的破口上。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一个戴着蓝色乙烯基医用手套的女人坐在一件扁平的艺术品旁边,这件以无数茶包缝合而成的作品放在她前方的桌子上。她手持画笔及一盒水粉颜料,并将画笔蘸上颜料。

绘画藏品修复员Karina Jagudina为填补用的和纸配色及上色。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Natalie:我们花了近三星期去完成这次修复工作。作品体积庞大,当你专注细看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每个地方都一样,每个缺口都非常近似。眼前的茶包我是否已修补过?那个洞我们是否已经决定不去修补?作品像不断重复的拼图,你必须条理分明地处理。因此,我们借助了网格图结构,以简单直接的方法,将巨型作品分割。

Karina: 我们用线将作品分成四等份,然后以同样的光源和色表拍摄每个区域。记录工作必须巨细无遗,所以甚为耗时。我们把图片印出来,标记破损的地方。

从上方拍摄一件放在一张白色桌子上的艺术品,画面可见这件由无数用过的茶包缝合而成的作品边缘。作品旁边放了几张打印出来的纸张,上面印有从不同角度拍摄这件艺术品的照片,并写上笔记。旁边亦有一个铁盒,里面放着颜料色盘。

作品纪录的例子,用作记录及监察艺术品状态,以及用作上色的色盘。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最后,我们便可以开始着手修复作品。我们三人须坐在一起,身边是已染色的和纸与画笔,我们剪出已染色的和纸,再用小麦淀粉将和纸贴上,修补破洞和裂痕。

若凡:作品的色调多变,深浅不一,即使是同一个茶包,颜色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发现无论多努力,那款和纸也不能完全与作品结合。下一步,就是要令和纸与作品更加融为一体。

Natalie:我们也要把掉出来的茶叶放回茶包中。我负责修复作品的边缘,该处有很多茶叶从茶包中掉落,我要从包装的皱折中收集茶叶,并小心将茶叶重新放进已掉落大量茶叶的茶包中。

若凡:我们日后将要进行更多监控工作,以免作品被害虫损坏。我们要确保作品放在湿度合适的环境中,作品结构亦要够稳固。我们还有不少工夫要做。

Karina:因为茶包愈来愈脆弱易碎,某些位置未来还须再次修复。尤其当作品经常被移动,各个位置的茶包都会出现破口,须再次修补。

三人站在一件由数以千计的茶包缝合而成的巨型扁平作品前,中间那人拿着一张印有艺术品照片的纸张,并微笑指着那张纸;另外两人同时看着那张纸。她们前方的艺术品上,亦放了另一张印有该艺术品照片的纸张。

三位M+修复员正讨论艺术品的状态和修复方法。摄影:Winnie Yeung@iMAGE28

若凡:我从未修复过茶包,这对我来说绝对是全新的物料。

Karina:我亦从未处理过茶叶。我本身很欣赏梁美萍的作品,因为她的作品非常特别,采用的物料亦很独特。我们的馆藏中还有她那件用头发造出一万只鞋的作品。

Natalie: 《他方V》这件作品的结构颇为简单,有机、原始又不规则。作品经缝合和钉合,表面起伏,部分位置凹陷中空,复杂且带有雕塑的特质。我们在修补时亦考虑到作品的雕塑特点,同时采用不太复杂的修复方法。

内容由网络编辑Ellen Oredsson转述。为确保行文清晰,此对话经过编辑。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此简体版本由机器转换自繁体版本。

订阅最新消息!

  • 收取M+与西九文化区的最新情况
  • 探索M+杂志的最新影片及故事
  • 选择你希望收取的内容
  • 随时取消订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