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新的椅子运用破格的物料,邀请观众直面生命瞬息万变所带来的不安,同时挑战艺术的传统定义和收藏的一贯模式。
当你踏进展区,会被一片引人瞩目的景象攫住目光:一张红色沙发放在红色长地毯的一端,面向着另一端墙上用镀金画框装裱的红色长方形。乍看之下,作品似乎营造出静谧的氛围,邀请人们坐下静思反省。你慢慢坐到椅垫上,发现椅垫中不是柔软的填充物,而是肉。那个触感令人不安,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异味。当平静的感觉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却是表象下出人意表的真相──腐朽与衰败的残酷现实。
这个装置由先锋艺术家顾德新构思,仅展出过两次。作品第一次展示时名为《2000年11月4日》,为2000年在东廊艺术画廊举办的“不合作方式”展览而创作。第二代则重新命名为《2021年11月12日》,目前在M+的“M+希克藏品:别传”展览中展出。
顾德新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举足轻重,其破格的展览和概念实践挑战了传统上对美、永恒及艺术意涵的观念,因而广为人所熟悉。1962年生于北京的顾德新,一直走着非同寻常的艺术之路。他从未接受过正规艺术教育,却活跃于“八五新潮”运动。那是艺术史上的变革时期,一群中国艺术家追求文化创新,摆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束缚,以激进实验进行探索。
1980至1990年代间,顾德新不断突破艺术界限,透过各种直触内心的体验,探索腐朽、官能和物料转化的主题。顾德新曾运用塑胶、玩具、水果甚至肉等非传统物料创作。值得留意的是,他接受万物无常,让作品在展览过程中腐烂或分解。知名艺术史学者兼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形容他的作品为“难以捉摸、无法收藏和自毁的”。[1] 1994年特别是顾德新的一大转捩点,他首次运用生肉、脂肪和其他动物身体部位创作。
2000年上海双年展期间,顾德新参与了“不合作方式”展览,成为他艺术生涯的另一里程碑。双年展以“海上.上海”为主题,希望透过邀请国际艺术家和策展人参展,来提升中国在全球当代艺术舞台的地位。然而,双年展所得的评价褒贬不一,论者指出入选的中国艺术作品取态保守,未及其他入选作品前卫。与同期的展览相比,这种差距更见突出,例如由艾未未和冯博一在东廊艺术画廊筹办的“不合作方式”展览,就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冲击社会规范并提出异议的平台。
顾德新的装置《2000年11月4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他所关注的物料转化、无常及人类的状态。展览促请访客坐到顾德新的椅子上,感受填满猪内脏脂肪的椅垫。这个体验为访客带来感官上的不适,而腐坏的生肉亦确切地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与此同时,红地毯与镀金画框征着对富丽堂皇、权力及物质的尊崇,与不断腐烂的生肉形成鲜明对比。堂皇与衰败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强调生命和艺术的短促本质。
这个作品的精神在“M+希克藏品:别传”展览中得以承续,并重新命名为《2021年11月12日》,即M+开幕的日期(顾德新的作品往往没有标题,或只以创作日期取名,为观者留下解读空间)。乍看之下,装置似乎保留原样,但此版本其实已经过调整。最明显的是,原本的猪肉椅垫已替换成合成物料,以维护展品的状态。访客再也不能坐到椅子上,大大改动了整个体验。
重新装置顾德新的作品引伸了一个重要问题──到底博物馆在处理“无法收藏的艺术”方面,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除了处理物料上的难度,整个过程亦因为顾德新的事业轨迹转变而变得复杂。2009年,在中国艺术市场日益蓬勃,渐渐受国际瞩目之际,顾德新毅然退出艺术界,以此为表达自己抗拒艺术界日渐商业化和工具化的手段。从那时起,他开始闭门谢客,避不见人,拒绝参加任何艺术活动。当M+希望重新展出他的作品时,这位艺术家拒绝提供有关装置作品的指示,且并没有现成的指引。
面对这些难题,M+策展人与那些曾密切参与“不合作方式”展览的人会面,其中包括该作品的收藏家乌利.希克、与顾德新长期合作的艺评家兼策展人侯瀚如,以及协助顾德新布置《2000年11月4日》的艺术家朱冥。这些人的亲身经验和观点,为作品的创作脉络、展示方式及展览意义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乌利.希克收藏《2000年11月4日》时,他得到了镀金画框、地毯和椅子骨架。可是,他并不能购入那短暂易逝且根本无法收藏的猪肉椅垫。最重要的是,希克购入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其概念、意念和该作品的呈现。这颠覆了对于“拥有”及“购藏”的传统想法,并着眼于艺术创作无形的一面。在M+,展示和复现的是意念本身,而不仅为物理形式的显现。
M+也曾在特殊的场合重新为椅子装上生肉椅垫,邀请访客坐下并亲身体验腐烂的过程,让作品以最接近其原貌的状态供观众欣赏。椅子曾在2023年9月22至24日“M+希克藏品:别传”展览开幕期间,以及2024年3月27日至30日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举行期间再次装上生肉椅垫。
处理像顾德新的椅子这样有违传统收藏模式的艺术品,对博物馆和机构来说是难题。这些作品促使博物会重新思考其角色,特别是在艺术家已退出艺坛,却无留下清晰布展指引的状况。在这些情况下,博物馆必须采取创新方案去呈现艺术家的愿景。归根究底,顾德新的作品深远影响了看待艺术藏品的观念,强调了保存意念和体验,而非仅仅物件本身的重要性。
页顶图片:顾德新的《2021年11月12日》(2000/2023)于“M+希克藏品:别传”展览现场,摄于2023年,© 顾德新,摄影:郑乐天,M+,香港
- 1.
Karen Smith, Nine Lives: 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 (New York: AW Asia, 2009),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