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藏品:邱良的《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
邱良的《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1961)是M+馆藏之一。它是什么样的作品,由谁创作,M+又为何会将它纳入馆藏?
关于《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
《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是香港摄影师邱良(1941–1997)的作品。他是街头纪实摄影先驱,以拍摄香港民生百态的作品闻名。
这件作品摄于1960年代初香港,当中可见两个身穿长衫的女子,沿着告士打道姗姗而行。构图简洁有力,柱子和店铺见于街道两旁,巧妙地衬托中央的女子。一如邱良所拍的其他作品,这张照片捕捉了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和真实的互动交流,两位女士的打扮更为照片注入老派时尚的优雅美感。照片从背面拍摄,引领观者跟随女人却无法得见她们的表情,令人对她们的身分和去处不禁浮想联翩。
《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发表于香港摄影杂志《摄影画报》。杂志于1964年创刊,2005年停刊,营运了接近41年,由出版人李青、摄影师陈复礼与麦峰创办,希望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关于邱良
香港摄影师邱良自1960年代起拍摄令他广为人知的香港街头摄影作品。
邱良在二十出头、仍是学生时已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沙龙聚会及摄影比赛展览,认识业内人士并观摩他们的作品。他在1960年代开始其职业摄影师生涯,当时正值香港沙龙摄影的黄金时代。参与沙龙摄影展的照片,大多以摆拍的静物和人像为题材,讲求诗意及形式美而非反映现实之美。反之,当时大部分拍摄日常生活的照片,则着重其记录性而非艺术性。像邱良一样会在捕捉街景的同时兼顾美学元素的摄影师,为数不多。
邱良任职于国泰机构电影时,随着外景拍摄团队走遍香港,让他有机会拿着轻巧的Rolleiflex 6x6相机,在瞬息万变的殖民地香港拍摄民众日常。在他镜头下的市民生活有一种令人身历其境的真实感,其黑白摄影作品亦唤起人们对昔日的怀旧之情。
邱良曾为多个组织和刊物工作:1965至1970年,他在国泰机构(香港)担任摄影师;1971年,他为当时香港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电影拍摄剧照,并为影星拍下迷人的宣传照;1973年,他创办《摄影生活》月刊;而在1980年,他成为《摄影艺术》杂志总编辑。
《俪人行(告士打道,1961)》对M+馆藏的重要性
邱良是香港很重要的纪实摄影师,人们把他与法国摄影大师、街头摄影先驱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相提并论,将他誉为「香港布列松」。布列松提倡「决定性的瞬间」理论,意即等待完美的瞬间才按下快门,此理论亦可见于邱良的作品。在1960年代,香港纪实摄影师的数目寥寥可数,摄影市场亦尚未成形,因此那个年代的照片甚少能保存至今。收藏这些旧照片并进行研究,是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
邱良的香港街头照片犹如一扇让我们窥视旧日香港的难得窗口,由此可了解香港从前的面貌及变迁。他的作品以寻常百姓与其在这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这角度格外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略。不论观者与香港的关系为何,都可以历史的视角重新认识香港。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
Ellen Oredsson是M+的网络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