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奖2023”的提名人之一杨紫驻居北京,尤为关注2019年至今国际环境的转变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他撰文浅析中国艺术家如何在新冠疫症震荡下的社会中前行。
自2018年逐渐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令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不稳定与不明朗的状态。贸易问题也使得两国民众轻易地走向民粹主义之路,从而忽视国家自身的内部矛盾。中美的长期对立似乎无法避免,这也带动其他国家在政治立场上“站队”,各自社会不断滋生出对他国的负面想象。到了2020年,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新冠疫症 ,进一步割裂国际民间文化交流。
他们的创作路径既迥异于由从法国和前苏联引入中国、受官方偏爱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又区别于以星星画会及八五新潮为代表的前卫艺术。尽管年代各异,但他们都试图为中国广袤的古代艺术注入现代气息。这一尝试在历史中一次次被打断,却从未宣告终止。
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对如何在创作中处理历史与当代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擅长利用可回收材料来转化特定空间的梁硕,在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时就采取相对激进的手法。他的个展“景区”(北京公社,2019)和“希克奖2019”展览中由M+委约创作的作品《山顶里》,均展现了道家理想中纯洁的自然被损坏的当代境况。梁硕以近乎开膛破肚的方式,展示出水墨传统的文脉形式尚未被抛弃,但其精神内核却已经发生变化。
钟情于黑色幽默的刘野夫,常一针见血地调侃社会的不安与荒诞。在其个展“老刘一枕梦黄粱”(北京魔金石空间,2022)上展出的同名录像作品中,守旧乡绅的生活场景与科技公司总裁马斯克等人的形象反复切换,既展现全球和本土,未来与过去,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张力,又诡异地将之抹平。面对历史轮回论的无解,作品流露出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
钟云舒在展览“那只敏捷的棕毛狐狸跃过那只懒狗”(北京Tabula Rasa Gallery,2020)中,将大量生活用品堆砌成一个奇异的场域,将艺术潜藏的能量、物品实用功能和日常语义之间真实而脆弱的衔接暴露出来,怂恿观众直面它们。
另一部分艺术家则干脆挑明互联网的高墙飘渺和虚空本质。2021年,储云创作了以蝴蝶标本组成的作品《蝴蝶》。在北京一个小型的私人展出中,他将在北京潮白河附近捕捉的蝴蝶与pornhub中的分类卷标关键词并置于同一展厅内,令观众无论从任何角度都无法同时看到这两个部分。欲望和死亡相互呼应,形成类似于互为因果的循环,消失又浮现。性和飞翔都是自由的象征,此刻,它们在作品中都显得饱受控制,有气无力。
贸易战和信息孤岛是形塑近年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两个面向。从未被彻底殖民化的中国文化体,在交流相对封闭的阶段中,展示出深化思考西方文明与自身关系的接洽与矛盾的趋向。
如今,当代中国艺术不再单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分野或者两者之间的矛盾,甚至向西方学习的绝对必要性。它转而在回溯历史脉络中寻找复杂性,在体悟物质的实体感中寻找非意识形态化的表述。或许,这条路径能通向未被政治力量压缩的空间。
页顶图片: 王拓的《东北四部曲》 (2018–2021) 于“希克奖2023”展出现场, 摄影:梁誉聪,图片由M+提供
- 1.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的要求。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