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稿
王天乐:大家好,今天跟大家来到鲗鱼涌的海山楼。大家常常听到的海山楼,其实是五座独立而又相连的大厦的统称,包括海景楼、海山楼、福昌楼、益发大厦和益昌大厦。
由上而下观看,五座大厦组成一个E型结构。配合分散于平台两边的商店和大厦里的商住两用单位,整个建筑自成一国,为居民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圈。于五厦之间的天井向上看,密集的住宅单位形成了一个具有压迫感的庞然大物。错综复杂的方块占据眼前每一个空间,就像一张电脑程式里的试算表等待着观者的想像去填充。时至今日,东区已经蜕变为一个甲级商厦与唐楼并存的多元社区。
海山楼的独特景观和周遭形成强烈对比,吸引了很多关注城市生活状况的创作者选择以五厦为灵感。
在M+藏品中,美国抽象画家马克‧布拉福的作品《马戏团》正好参考了海山楼的面貌。作品以堆叠的建筑设计图和城市景观作为基础,以红绿相间的线条勾勒出一个犹如用红外线透视大厦般的画面。虽然作品的构图充满科幻感,但当中鲜红色和军绿色的配搭又让人联想起香港传统手制招牌和唐楼的窗花。布拉福的艺术经常透过拼贴、打磨、喷漆等手法,将城市街景层层拆解。艺术家在作品中将五厦比喻成为一个色彩缤纷的马戏团,表面看似包罗万有内里就暗藏危机。整个作品一方面致敬香港都市独有的美学,同时亦反思海山楼这类缺乏整体规划的建筑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
曾经长居香港的德国摄影师吴尔夫亦将海山楼作为他镜头下的对象。他的摄影创作向来以记录亚洲地区的城市生活为主轴。在他的相片《密度建筑—第119号》中,他将海山楼的平台和天空削走将整个建筑化为一个平面。三面围绕的建筑变得扁平而失去原本的界限,令观众不禁想到底建筑物可以怎样无限延伸呢?
对于本地的创作者来说,海山楼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由香港设计师蔡楚坚操刀的《1994年香港广告商会创意大奖海报》,亦特别挑选了海山楼作为他的背景。在黑白的内园里,有一个单位被涂上萤光粉红色,并且写上「包医便秘四楼A座」。当中的「四楼A座」,暗指香港广告商「HK4As」的简称。鼓励广告界同仁发挥创意的业界奖项正好作为治疗「创意便秘」的法门。海报特别选用的萤光粉红色亦跟创意工作者每天用作记下灵感的Memo纸相似。海山楼因此在设计师的加工之下,变成为一个充满本土特色凌乱而又不失实用性的符号。
除了以上来自M+藏品的例子外,海山楼亦经常被国际和本地的流动影像创作者作为他们拍摄的场景。这个特别的建筑慢慢渗透到不同的视觉媒介当中,逐渐被视为香港的一个城市缩影。居住在香港的大家,不同创作者对于我们城市的凝视方式又为你带来什么启示呢?
这个人称“怪兽大厦”的住宅群外观独特,使它成为了不少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这个住宅群原本称为“百嘉新村”,由五座相连的大厦组成,分别是海景楼、海山楼、福昌楼、益发大厦和益昌大厦。“怪兽大厦”布局密集、外观引人注目,并成为荷李活电影《变形金刚:歼灭世纪》(2014)和《攻壳机动队》(2017)的取景地,因而广为人知,并渐渐受到关注。
制作人员
- 监制
M+
- 主持
王天乐
- 影片制作
朝夕公园
- 导演
许智生
- 摄影
麦志豪、翁子康
- 摄影助理
陈希旻
- 制作助理
吕嘉璇
- 剪接
麦志豪
- AI影像生成
陈显宗@Restituo
- 电脑动画
卢悦锐
- M+制片
张嘉琳、陈慧卓
- M+文本及字幕编辑
梁仲汶、林立伟
- 特别鸣谢
何兆南、刺點畫廊、蘇浚、施羅素、洪飛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