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团队花上数星期收集树叶,所为何事?
在最新展览「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中,你可在M+展亭看到一项录像装置作品,旁边是两个装满树叶的大型吊网。这是林育荣的《流泻线条》,作品以新加坡的排水系统为题材,探索它如何反映该城市与海洋的关系。作品的装置指引列明,每一次展出都应该使用全新收集的树叶。那么,究竟那些作品中的树叶从何而来? M+展览团队的四位成员,与我们分享当中过程。
参与者:卓尤达(资深布展及陈列展示经理)、夏定怡(副藏品修复员,物件)、徐乐生(助理艺术品技术员)、黄厚霖(展览制作技术员)
卓尤达:《流泻线条》是艺术家林育荣的作品,除了视听元素之外,也设置了两个用来阻隔排水道废物和落叶的大型滤网。而M+展亭装置里的落叶,是取自香港不同地方的树木。
夏定怡:那些网子是储存在我们仓库中仅有的素材,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大量资料搜集工作,看看过往作品在其他场地展出时是什么模样,并了解艺术家希望达到什么效果。同时,我们亦观察不同树木品种,找出哪种叶子最适合应用于装置。
黄厚霖:艺术家原本希望使用某种树叶,但那种树在香港已非常罕有。我们虽然能在网上找到那个品种,但运费实在太昂贵。
夏定怡:艺术家亦曾提议将树叶从新加坡寄来香港,但我们真的很希望能采用本地树叶,因为这个方法不但更可行,也可以减少浪费。
黄厚霖:最终在M+展亭展出的叶子,全部搜集自香港各地,包括数码港的排水沟、西九文化区的苗圃公园、新界一个农场,还有一间位于湾仔的庙宇。
卓尤达:我们在酷热的天气下外出收集树叶,每个人都汗流浃背,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尽力找寻尺寸合适而强韧的叶子──艺术家和策展人要求使用一些不易变碎的树叶,以免碎屑掉满一地,而且它们也要够大,才能不掉出网子。乐生找到的芒果树叶效果最好,策展人也把树叶的照片传给艺术家过目,确保使用的叶子种类合适。
徐乐生:我在数码港看到一些大型垃圾袋,里面满是芒果树叶,看起来挺符合作品的要求,所以便开始收集了。那些树叶其实是取自附近的沟渠,而作品原先的概念正好是从排水沟收集树叶,所以是十分理想的安排。
卓尤达:接着,我们要找地方储存树叶,进行干燥和防虫程序,才可放进网子。起初,我们把树叶暂存在我家,树叶也在M+办公室放置了一段时间。最后,我们借用了西九文化区的M+大楼样板房,让它们得以妥善储存和风干。
夏定怡:谨此特别鸣谢香港大学文献保护及修复主管Jody Beenk,她容许我们使用香港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的冷藏设施,为树叶除虫去污。如果没有进行这项冷冻程序,枯叶等有机物可能附有昆虫或霉菌,放在博物馆会有一定风险。今次其实是我们首度在展亭内展示有机素材。
卓尤达:将这类艺术品建构成形,绝对是非一般的工作体验。但这正是装置作品的有趣之处......
夏定怡:我的浏览器储存了各种奇怪的搜寻纪录,例如是「排水沟滤网」和「在哪里购买枯叶」等。
收集树叶的过程中,最好玩和最辛苦的部分是什么?
黄厚霖:最好玩的就是到户外搜集树叶。我很享受前往新界农场,向大学教授学习不同种类树叶的知识。至于最辛苦的部分,当然是在又热又潮湿的天气下收集树叶。
徐乐生:对我来说,最好和最坏的都是同一部分,就是在户外环境采集树叶。天气热得不得了,因为炎热的天气,我一度要穿短裤工作呢。不过,能够在数码港独自欣赏美景,我也乐在其中。
夏定怡:而我认为能够和其他团队分工合作,见证着成果的诞生,已是最棒的体验。艺术品本身已非常出色。至于最忧虑的部分,一如既往的,就是担心能否将作品做妥。
卓尤达:我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今次的这项工作,除了在烈日当空下,汗流浃背地收集树叶之外,还涉及大量资料搜集,这点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我想向团队说声感谢,除了另外三位战友外,还包括所有曾经给予协助的同事。我对所有人都深感骄傲呢!
为确保行文清晰,以上访谈已经过编辑。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所有图片:© M+,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