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稿
村上梓:(英文)我们希望创造一个让人真正觉得自己身处大自然的体验。
大家好,我是 Azusa,这位是 Alex。我们的工作室名为 A.A.村上。
亚历山大 · 格罗夫斯:(英文)我们喜欢使用空灵缥缈的物料,例如气泡,原因当然是它会飘浮,但同时也因为它与有“浮世绘”之称的日本木版画相关。 “浮世”是佛教用语和概念,既道出人生于世是痛苦的,也象征着从日常森严的社会等级中得到释放。
村上梓:(英文)《天外》是我们创作了多年并一直发展的作品,也是我们至今最大型和复杂的项目。它的确挑战了极限,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体验。
这件装置作品建构了一片云景,类似于亚洲艺术中烟岚云岫的风景,并且也象征着天与地的联系。
亚历山大 · 格罗夫斯:(英文)其中一样我们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就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由此我们想像:也许最早出现的细胞,正是在气泡中形成的,而细胞壁就是气泡的外层。然后经过演化,气泡就成为了细胞。我们让这些巨型气泡横空飘荡,当然希望它们看起来就像最初出现的生命,让气泡从机器中形成时看似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们会以令人沉醉的姿态,徐徐舞动横过展厅。
因此,我们决定要制作充满烟雾的气泡,并开始思考如何着手设计一台能够达到此效果的器材。这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开发。用嘴巴吹气泡当然轻而易举,但要制作一台能自动吹气泡的器械为它灌注皂液,让它以精准无误的动作,反覆不断地制造脆弱易破的气泡,当中需要大量复杂而精密的技术,也许这正是创作的有趣之处。
村上梓:(英文)《日渡》(The Passage of Ra)是一件装置作品,探索霎时光景和恒久不变之间的关系。它的创作灵感源自埃及神话。传说太阳神拉(Ra)每晚都在冥界游走,直至黎明时分再次升起。
亚历山大 · 格罗夫斯:(英文)我平日花了太多时间在屏幕上,如果说我透过屏幕体会何谓科技,那么它跟我是处于不同的维度。它所属的那个维度历久不衰,可以完美无缺地重复又重复。我认为你潜意识地、又或是有意识地知道它跟你并非身处同一实体领域之中。那种感觉就像你在感受大自然,譬如樱花盛开的时候,会被转瞬即逝的景物触发感伤,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它的美。你领悟到你和繁花,一起经历着这一刻,而这是一期一会的。
我们一直对创作物料非常着迷,我们也很热衷于技术。技术虽然不一定具备像物料般有趣的物质性,可以超越语言。它是关乎触感,以及自然世界中与我们的心智相契合和相感应的原始事物。
村上梓:(英文)因此我们一直尝试在作品中建构,一个让人完全置身其中的环境。它能够创造出既美丽又真实的场景,令我们深感鼓舞。你可以来展厅亲身体验,而当你离开后,也会拥有一段美好回忆。
“我平日花了太多时间在屏幕上,如果说我透过屏幕体会何谓科技,那么它跟我是处于不同的维度;它所属的那个维度历久不衰。”双人艺术团队A.A.村上的成员亚历山大·格罗夫斯这样说。A.A.村上由亚历山大·格罗夫斯和村上梓组成,他们在M+举行的展览“浮游之境”旨在启发观众思索现实与人工建构事物的本质,并对当今社会中的数码生活提出质疑。两位艺术家用“瞬时技术”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创作——将研究与艺术融合,以有别于传统科技界面的方式,让观众想像未来的情景。为此,A.A.村上在作品利用云朵等短暂无常的事物和形态,横跨雕塑、电影和数码艺术的领域,创造出转瞬即逝的体验。
“它的确挑战了极限,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体验。”村上这样形容《天外》(2024)的创作过程,当中巨大的气泡注入了烟雾,在半空横过展厅,再破掉化为云朵。这件作品体现了A.A.村上对原始世界的兴趣,与我们日常使用屏幕作为媒介形成对比。那些云朵呼应了亚洲艺术中常见的烟岚云岫景致,象征着天与地的联系,亦代表着不同领域之间的桥梁,具体地展现了现实与数码之间的关系。
展览中第二件作品是《日渡》(2024),同样强调数码与现实世界的连系。作品的英文名称是《The Passage of Ra》,来自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拉(Ra),每晚都会在冥界游走,继而在早上重生。随着一个个实体雾环向数码海洋飞去,这件作品呈现了重生、瞬息之美与忧愁等主题。格罗夫斯将以樱花季节作比喻,强调了转瞬即逝的事物所带来的悲喜交集:“你领悟到你和繁花一起经历着这一刻,而这是一期一会的。”这个想法强调了当下的重要性,也是此作品及这两位艺术家人生观的中心思想。
从《天外》和《日渡》可见,A.A.村上致力借着作品质疑人们对于真实和科技的观念,促使我们思考关于现实与人造事物的问题,以及实体与虚拟世界在未来能否共存。
制作人员
- 监制
M+
- 影片制作
朝夕公园
- 导演
许智生
- 执行导演
何汶轩
- 摄影
叶云生
- 摄影助理
李学宽
- 剪接
陈慧卓
- M+制片
张嘉琳
- M+策展研究
Ikko Yokoyama、张俊杰
- M+文本及字幕编辑
梁仲汶、林立伟
- 特别鸣谢
A.A.村上、Ikko Yokoyama、张俊杰、郑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