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件未能收录于当期展览的作品(和其原因)
「南行觅迹:M+藏品中的东南亚」的策展人讲述五件未能收录于当期展览的作品,以及不得已放弃展出作品的实际原因
每个博物馆展览都述说着很多故事,要在有限的空间诉说完整的故事,策展人得左思右想,精挑细选展出的作品。在「南行觅迹 : M+藏品中的东南亚」展览中,策展人期望透过丰富多样的馆藏,呈现有关东南亚地区的故事。然而,由于种种实际原因,有些藏品无法展出。例如,因M+展亭空间不足、只能选取一两件作品代表每位艺术家、设计师或建筑师的创作,以及展场高度有限等等。以下,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姚嘉善和王蕾,将会重点介绍几件不得已放弃展出的作品。
Heri Dono的巨型动态雕塑装置
Heri Dono 的作品往往反映当代印尼重要的社会政治背景,而他在印尼民间艺术和木偶戏方面的涉猎,以传统物料和题材糅合现代或当代手法。
《思想发酵》(上图)由九张小学木书台和十八个假人头组成,这些假人头会机械式「点头」,动作一致。观众踏下展品的脚踏,接上电子开关,便会有反覆念诵类似爪哇语的录音播出。录音内容关于政治和哲学,语音和声响均给刻意扭曲,故难以听懂。这件作品可以视为对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统治时期的批判,当时的政权不断地对民众进行洗脑教育,使人思想麻木;而作品中一致点头的假人头,正象征服从政权的「顺民」心态。
《飞翔的天使》则由十个从天花板悬下的玻璃纤维人偶组成,人偶的胸膛有一扇窗,可透视内里驱动翅膀拍打的电子机械装置;而其妆容和头饰均以爪哇木偶戏的风格为蓝本。人偶拍打翅膀的优雅姿态,是由Heri Dono与一组收音机维修员共同编排的;这组维修员从富裕人家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捡拾电子零件,重新组装,制作成新的电子产品,供有经济困难的人使用。
未能收录这些作品的原因:理由很简单,这两件Heri Dono的作品均属大型艺术装置,尤其是《飞翔的天使》,需要充足的悬挂空间。因此,无论选择展出哪一件作品,均意味着要舍弃展示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M+杂志
张奕满铺满名片的房间
张奕满的艺术作品种类繁多,有物件、图像、装置、场景和文本,反映亚洲地区概念艺术的发展趋势。他在M+馆藏中的作品,数量庞大,规模惊人。
《Monument to the people we've conveniently forgotten (I hate you)》虽以单一物品为主要素材──名片,但数量达百万张之多。每张名片尺寸为8.5乘5.5厘米,双面以全黑印刷,挤满房间,覆盖地面,风格朴实,化身人们脚下的纪念碑。名片层层堆叠,踏在其上,触感难耐,滑溜不稳,让人想到未能兑现的承诺,并明白转瞬即逝的人际关系中所见的亲密,都只是虚而不实。 《Monument to the people we've conveniently forgotten (I hate you)》是献给寂寂无名、为人遗忘或视为无足轻重者的纪念碑,引人反思爱恨之间异常薄弱的分野。
未能收录这些作品的原因:从上述作品简介中,你也许已能猜到原因。展出《Monument to the people we've conveniently forgotten (I hate you)》需要很大面积,超出展场的空间,另外也涉及某些后勤和预算方面的限制。
一幢出自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手笔、在历史上别具意义的建筑物模型
新加坡大会堂和职工会大厦(1961至1965年)由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设计,在新加坡以至大马的建筑、社会和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并于2010年获列为国家古迹,是新加坡首幢获此评级的后殖民时期建筑。
新加坡职工会大厦是市内最大的会议厅,负责其设计的建筑事务所由林苍吉、曾文辉和林少伟共同创办。他们凭此作品胜出职工会大厦的设计比赛,对这家在当时成立时间尚短的建筑事务所来说,无疑是重大成就。这座现代主义建筑,很快就在新加坡高速发展的商业区中成为显眼地标,会堂内高耸的多层中央大厅,方便公众穿梭走动;透明的玻璃外墙也让大楼和主要道路在视觉上连接起来。
这座大楼方便易达,加上造型简洁,跟向来封闭隔绝、气势雄伟的殖民地建筑迥然不同。这种开放透明的设计体现了敢于承担的工会主义理想,也代表了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与劳工运动为创造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短暂结盟。这座大楼因此成为了新加坡国家尊严和矢志跻身国际的象征。
M+收藏的这件模型绝无仅有,是在大楼主设计师林苍吉的紧密监督下制作的,忠实地保留了1965年参赛模型的形态和材质,亦展示了建筑物的最终设计。
未能收录这些作品的原因:鉴于展场空间有限,以及要尽可能呈现东南亚地区建筑的多样性,我们只能从每种类型的作品中选取少量展出。
例如,我们舍弃新加坡大会堂和职工会大厦,而选择展示另一建筑模型──芙蓉市森美兰州清真寺。清真寺同样由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即建筑三人小组的前身)设计,我们想要展出这个重要的马来西亚建筑项目,因为展览中已有不少来自新加坡的作品。尽管如此,展览仍以其他形式呈现了新加坡大会堂和职工会大厦的设计,包括新闻图片和大楼开幕纪念特刊等。
书梅春塞的甚具玩味的民族报大楼模型
民族报大楼由书梅春塞联合建筑事务所设计,是曼谷龙头报章的总部,也是建筑师书梅春塞广为人知的重要建筑项目之一。其外型的设计灵感来自报馆总编辑坐在小凳上打字的侧影,大楼外墙设计成电路模样。这个项目是春塞探索绘画与建筑关系的巅峰之作,反映经常见于其作品的「沙努克」理念(一种泰式的玩乐概念)。
在民族报大楼中,春塞不仅以拟人的手法,回应1980至1990年代间的后现代建筑运动,同时进行了空间概念的实验──创建「深」、「浅」空间,展现「人物」与「背景」;这些概念源于对立体派绘画的图案分析。
未能收录这些作品的原因:与马来亚合伙制建筑事务所另一作品的情况相仿,我们藏有许多书梅春塞的作品,未能一一展出。取而代之,我们展出亚洲银行总部(机械人大楼)的模型,因为这是春塞较早期的作品,标志着他对后现代主义开始采取既批判又接纳的态度。机械人大楼是曼谷市中心商业区最早的摩天大楼之一,也是广为人知的标志性建筑,一直受到泰国国内以及亚洲其他地区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瞩目。
此文章原于「M+ 故事」发布。此简体版本由机器转换自繁体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