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与清友
中银与清友:1970至1980年代东京的标志性建筑
中银胶囊大楼和清友寿司吧均位于东京一个繁华商业区的边缘,彼此仅相隔十分钟的步行距离。两者之间夹着东京一个主要交通枢纽,令该地区成为人们往来工作地点和郊区住所之间便利的社交地点。中银可按个人需求订制居住单位,而清友寿司吧则提供格调高雅的用餐体验──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两者的业务皆如日方中之时,便是服务同一族群的客人。它们分别由黑川纪章(1934–2007)和仓俣史朗(1934–1991)这两位思想前卫的设计师构思,体现了在那个踌躇满志、充满乐观气氛的时代,日本现代上班族精致入微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中银胶囊大楼由黑川纪章设计,整座大楼共有140 个设备齐全的独立单位。这些小型公寓是为住在市郊却在市中心工作的人设计,供他们短期居住,反映人们在东京各区往来的新趋势。胶囊单位被宣传为额外的办公空间、第二居所,或是在工作地点附近供休息放松的简约场所。这座大楼是少数根据代谢派建筑运动理念建成的建筑物之一。代谢派于1960年代兴起,借用了生物学用语命名,以比喻建筑物能设计成具进化能力,可以不断生长,满足社会的新需求。中银胶囊大楼的胶囊单位附在混凝土制的核心服务塔楼上,理论上是可以替换更新,借此延长建筑物的整体寿命。2000年代初,大楼开始老旧失修,尽管许多人曾尝试拯救它,但最终还是于2022年拆除。有些胶囊单位得到细心修复,获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M+的A806单位就是其中之一。
清友寿司吧的深灰色钢板外墙沉稳朴实,静静伫立在邻近东京新桥酒吧区之地,黄昏才开始营业。入口通道铺设了花岗石地砖,左边的蓝色曲面墙营造了两端不对称的空间。门后是暖光流溢的室内空间,双层的拱形天花板由亚加力和杉木饰板制成。冷硬的花岗石寿司吧台和简约的室内装潢,为品尝寿司营造出剧院般的庄严氛围。设计中的光暗反差、线条流动及质感对比,充分展现设计师仓俣史朗对物料和形态的感知。清友寿司吧体现了仓俣如何以别树一帜的方法演绎日本传统建筑风格,是少数出自他之手而完整保留下来的室内设计作品之一。获评为古迹的建筑物并不鲜见,但商用室内设计则往往随着设计潮流而翻新改动。保存室内空间除提醒了我们设计的重要,亦揭示它如何形塑日常生活经验。
展出中的精选藏品
页顶图片:修复后的中银胶囊大厦单位展览现场(1970–1972),2024年,摄影:梁誉聪,M+,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