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ry

M+ no longer supports this web browser.

M+ 不再支持此網頁瀏覽器。

M+ 不再支持此网页浏览器。

在M+大楼地下大堂放眼望去,约四米高的天花上悬垂着五条绑满铃铛的长绳子,一段挂成U形,余下的部分下垂至地面,或者穿过天井至地库层。

梁慧圭:
声之通天绳

梁慧圭:
声之通天绳

2024年3月12日
现正展出
位置: 光庭、潜空间

梁慧圭的《声之通天绳》由一条条绑满铃铛的绳子组成,它们从不同高度悬垂至地面,闪闪生辉。 如此光亮的视觉效果以及回荡的铃铛声,令人联想起萨满和异教信仰。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源自韩国神话故事“变成日月的兄妹”,传说兄妹两人为躲避地上的险境,爬上了从天而降的绳索,最后登天变成日月。 绳子在摇动时会发出天籁般丁铃当啷的声音,营造出丰富的感官体验,让人置身于听觉叙事和宇宙灵性之境,从而将高耸的博物馆化为神秘感十足又人所共有的文明空间。

M+工作人员将不定时摇动绳子。

M+大楼内,梯形的天井贯穿地下大堂至B2层。 绑满铃铛的长绳子从地下大堂的天花悬垂而下,有的延伸至B1层的半空,有的延伸至B2层。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M+大楼内,悬垂自天花的的长绳子上绑满不同颜色的铃铛,形成金色和黑色、蓝色和黑色等螺旋纹。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近镜拍摄其中一条绑满铃铛的长绳子,金色和黑色的铃铛形成螺旋纹。 阳光从上方的天井照进来,把铃铛照得闪亮。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俯瞰绑满铃铛的长绳子悬垂至B2层地板。 两个观众在绳子旁边走个,身影模糊。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1年,M+委约作品,2021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及梁誉聪,M+,香港

俯瞰绑满铃铛的长绳子悬垂至B2层。 在木纹混凝土墙身前,绑满银色铃铛的长绳子远看像一条锁链。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1年,M+委约作品,2021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及梁誉聪,M+,香港

近镜拍摄其中一条绑满银色铃铛的长绳子。 背后另一条悬垂至地板的绳子旁边,一位观众端正地站着,双手放身前,直视绳子。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1年,M+委约作品,2021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及梁誉聪,M+,香港

M+大楼内,梯形的天井贯穿地下大堂至B2层。 绑满铃铛的长绳子从地下大堂的天花悬垂而下,有的延伸至B1层的半空,有的延伸至B2层。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M+大楼内,悬垂自天花的的长绳子上绑满不同颜色的铃铛,形成金色和黑色、蓝色和黑色等螺旋纹。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近镜拍摄其中一条绑满铃铛的长绳子,金色和黑色的铃铛形成螺旋纹。 阳光从上方的天井照进来,把铃铛照得闪亮。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俯瞰绑满铃铛的长绳子悬垂至B2层地板。 两个观众在绳子旁边走个,身影模糊。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1年,M+委约作品,2021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及梁誉聪,M+,香港

俯瞰绑满铃铛的长绳子悬垂至B2层。 在木纹混凝土墙身前,绑满银色铃铛的长绳子远看像一条锁链。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1年,M+委约作品,2021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及梁誉聪,M+,香港

近镜拍摄其中一条绑满银色铃铛的长绳子。 背后另一条悬垂至地板的绳子旁边,一位观众端正地站着,双手放身前,直视绳子。

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1年,M+委约作品,2021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及梁誉聪,M+,香港

艺术家介绍

梁慧圭(1971年生于韩国)的跨界别创作诉说出一段段极具感染力的敍事,与观众一起探索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 她的大型装置及雕塑强调观众的参与,并通常取材自日常生活之物,如铃铛、百叶窗、工业风扇及聚光灯,藉以透过观众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唤起彼此的感情回响。

梁慧圭的半身人像照。 他是一个中年女子,蓄深棕色及肩曲发,穿黑色西装外套,正站在几串垂挂成U形的铃铛之间,一脸认真地望向镜头。

梁慧圭肖像,摄影:金清辰

页顶照片:梁慧圭,《声之通天绳》,2022年,M+委约作品,2022年,© 梁慧圭,摄影:郑乐天,M+,香港

加载中